扎甲制作教程图解(扎甲)
古代中国不用板甲,而偏爱扎甲的原因在哪?
在冷兵器时代,如何有效的防护刀剑、枪戟的伤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古人从最开始只用以遮护的兽皮甲,一步步进化到形制各异的青铜甲和铁质铠甲,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出土的秦朝石铠甲和石兜鍪(即作战时戴在头部的头盔,也叫胄)。
有学者认为,古代铠甲的发展到了顶端就是”板甲“。14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形势的大逆转,原因之一就是法国发明并使用了板甲,战争中板甲与英国长弓的对抗,现在被认为是“盾”超越了“矛”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是板甲成熟的标志。16世纪至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时期,因此开创了历史上一个不断创新武器,不断提高武器穿甲能力的时期。各国的工匠都为了如何击败”板甲“这个有史以来最为厉害的”盾“而殚精竭虑,日夜不眠,开发出大批古怪的新式武器,大型火绳枪和号称滑膛枪的新火绳枪及燧发枪就是在这个阶段首次登场。
▲板甲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防御力极好,就算面对火器,也有一定的防护力。
可奇怪的是,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板甲这一形制。要知道,我国的冶铁技术非常先进,并且是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板甲出现并发展成熟的14、15世纪,正值中国的大明朝。明朝可是中国冶铁技术的巅峰时期,而且还不断有突破,不但出现了苏钢冶炼法、焦炭冶炼、生铁淋口等工艺,还有着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才发明的搅炼炉,在当时叫炒铁炉。在苏钢等冶铁工艺和炒铁炉加持下,明朝几乎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钢铁冶炼流程,这个流程的钢铁产量与质量,均为此时代的世界之最,明朝山西阳城一地的铁产量,到十五世纪中叶时就有六十万斤,相当于明初山西全省的七倍。明朝此时全国的铁产量可以预计,是个无法估量的天文数字了。
▲明朝佛山的铁锅闻名海外,号称“帆绰二洋,倏忽数千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赢”。
既然中国在冶铁行业上如此顶尖,为什么始终没能发展并装备板甲呢?甚至因此还出现了因为技术落后,所以做不出板甲的说法。其原因在于,不实用。
一是板甲造价昂贵,而且制作困难,众所周知,钢板越大,脆性越大,这个问题只能靠反复锻打来解决,而这会消耗大量的人力。所以,至少在当时,板甲的性价比不如中国所喜爱的札甲。
▲制作精良的吐蕃扎甲。
二是板甲形制为全身板甲,不灵活。这个缺点连欧洲人自己到了后来也意识到,根本不需要包裹的那么严实,索性只保留胸甲,既有防护力,有不失灵活机动。改革之后,只装备胸甲的骑兵在防护上几乎没有什么降低,实用性反而大大的提高了。这点在各国仿制板甲的情况上也可以看到,土耳其除进口及缴获的西欧盔甲外,16世纪后自产的碟甲,以锁甲连接钢铁板以为补充,不是全身甲。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和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只有铁护胸板,也不是全身甲。日本于战国后期,发展出南蛮胴具足,为仿自舶来品的产品,还不是全身甲。
▲日本仿制板甲而成的南蛮胴具足。
三就是火器问题。在火器普及情况上,中国是在世界领先的,明初就有了独立建制的火器部队”神机营“,而欧洲各国几乎迟了一个世纪,而且在板甲登场之时,火器并未完全普及,在火器全面普及后,板甲也随之被淘汰了。
▲明朝神机营是中国第一支火器部队,比西班牙成建制的火枪兵部队都早一个世纪。
最后就是国情不同,毕竟中国的制钢技术远比欧洲发达,钢制甲片捆札盔甲成为了中国发展盔甲的主要方向后,形成了“路径依赖”,很难再去研制新型铠甲。而欧洲落后的冶铁技术导致钢铁的生产十分困难,如果仿效中国制造札甲,因为低产量,所以难以使用钢制甲片来捆扎,如果使用铁质甲片,则防御力会大打折扣。但是,虽然欧洲冶铁技术落后,可在结构学上是有一套的,于是用熟铁制成整体的盔甲,将盔甲的外形设计成易于让敌方的兵刃划开的弧形,欧洲板甲就此诞生。
▲中国精美的山文甲,可谓是冷兵器战场的艺术品。
所以说,没有最厉害的铠甲,只有最适合的铠甲,欧洲用板甲,中国用扎甲,正是此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6/16962557169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