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甲午是什么意思(甲午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13 12:20:59 来源:网络 编辑:横行天下

书法或绘画中的甲午年、戊戌年等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很多书法绘画中我们看到落款往往写着某某年作,但这个年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呢?这就要从我们中国特有的干支纪年法说起了。

天干地支相传是黄帝手下大挠发明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两两搭配,由甲子、乙丑开始直至癸亥止,组成60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

这里必须吐槽一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倒还好说,现在十二地支我可是要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样才能顺下来,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

60年为一甲子就是指以干支纪年法记录年岁的话,60年为一轮回,从甲子开始重新记录。除了纪年的方法之外,我们还要解决从那天开始算作新的一年的问题,上一篇我们已经介绍了我们特有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这里我们就要用到 朔望月 的概念,不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我的上篇文章。

上篇说道阴历只能反应月地之间天体变化,可掌握潮汐,并通过在19年中设置7个闰月的“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的天数。但这样做闰年要多一个月,还是不能简单的通过月份来知道四季冷暖变化,也不能准确的指导农业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对古代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中气的作用是用来确定月份的,人们从黄道中确定黄道十二宫,每一宫对应一个地支共十二地支。

把冬至所在月份叫子月,下一个月成为丑月,而月份的起点就是阴历中的朔日,而“置闰法”就是以冬至日为起点,到下一个冬至日的到来(即一回归年的时间)这其中阴历朔望月有12个的话,本年为平年,如果为13个的话,本年就是闰年,而闰月就是不含中气的朔望月啦,它跟着上一个月份叫闰某月。

由于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不是阴历的,所以与农历纪年的月份日期不是相互对照的,反而是与现在的公历能一一对应,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废了一堆力气终于把月份给弄好了,一共十二个月份一年到底从哪一个月开始算是新的一年呢?

中国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岁首。正朔就是指在朝代更迭时,修改每年第一天的朔日,以标志自己为承天正统。根据史料记载,在夏朝时规定寅月为每年的一月,殷商改为丑月,而周朝时又改为了子月,秦朝一统之后也没干坐着,修改为了亥月为一月。

汉朝初立的时候沿袭秦朝的历法,直到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才改为每年伊始开始于寅月,同时为突出皇帝之尊,创立了年号制度,也就是《太初历》,以年号纪年替代帝王在位纪年,改变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年号制度行用后,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变革,后世统治者极少改岁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号,遂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惯例。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干支纪年法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常见于我国古代各种文字中,采用两种纪年方法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不至于记错时间。它历久旎新,干支纪年历法是遵循宇宙天体日月的运行规律,是一种阴阳合历,也是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科学历法。她历史悠久,要是追根溯源,根据中华民族的典籍记载,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就有使用六十花甲子的干支纪年历法。

东吴第一奇人:算出刘备将要夺取西川,关羽会被擒获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也有一位奇人,此人十分厉害,在孙权身边担任“顾问”,他不仅算出了刘备会夺取西川,还准确算出关羽会被擒获。之后,他的多项预测也全都实现。孙权对他信任有加,还加封其为都亭侯。然而此人性格刚直,也曾一度得罪孙权。他死后,孙权在东吴国内寻找这样的人才,可是再也没有找到。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

一、东吴奇才

此人名叫吴范,字文则,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吴范精通术数,“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是“吴中八绝”之一。当时,吴范受到地方官府推荐,将要到京城任职,不过由于世道混乱,他并没有成行。后来,孙权接替兄长孙策,成为江东之主,他招揽各方面的人才,于是吴范投靠了孙权,“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最初的时候,孙权打算征讨江夏的黄祖,吴范表示反对,他认为“今兹少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亦身死国亡”。然而,孙权没有听吴范的话,结果没有取得胜利。第二年,孙权再度出兵,抵达寻阳时,吴范催促孙权赶快进兵,“至即破祖,祖得夜亡”。孙权担心黄祖逃跑,吴范说道:“未远,必生禽祖。”结果到了当夜五更的时候,黄祖就被擒获。不久,“刘表竟死,荆州分割”。

二、堪称神算

212年,刘备率军进取益州,展开了激烈地战斗。吴范当即就对孙权说:“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意思是说,到了甲午年(214年),刘备就会占领整个益州。后来东吴大将吕岱从蜀地返回东吴,他认为“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孙权以此诘难吴范,吴范则说道:“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最终,刘备在214年占领了益州。

219年,孙权与吕蒙谋划,打算偷袭荆州,他们与近臣商量,许多人都表示反对,只有吴范认为会成功的。不久后,关羽败走麦城,同时派人向孙权乞降。孙权问吴范:“竟当降否?”吴范表示,“彼有走气,言降诈耳”。于是孙权命潘璋前去阻拦,结果斥候禀告说关羽已经逃走。吴范说道:“虽去不免。”他还成功预测出了关羽被擒的时间。

三、为人刚直

为了对付刘备,孙权一度向曹魏称臣,吴范劝说道:“以风气言之,彼以貌来,其实有谋,宜为之备。”他还对孙权说,最终还会与蜀汉“和亲”的。夷陵之战后,曹魏果然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而蜀汉与东吴又重新结盟。孙权对吴范非常赏识,“以范为骑都尉,领太史令”,他想要了解吴范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是“范秘惜其术,不以至要语权”,所以孙权对吴范心生不满。

另外,吴范性情刚直,“与亲故交接有终始”,他的好友魏滕犯了罪,孙权打算处以死刑,并且威胁道“敢有谏者死”。可是吴范却没有领会,他见到孙权后,“叩头流血,言与涕并”,才保住了魏滕的性命。226年,吴范病死,他的技艺没有传承下来。孙权追念吴范,于是“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但最终也没有找到这样的奇才。

参考资料:《三国志》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3/169626268612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