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亿tv最新版在哪下载(九亿tv)
一年狂卖近20亿的“睡眠神器”,近60%存灼伤皮肤风险—
“大屏幕小屏幕”双双包围的时代下
不少人经常对着电脑,电视
要么狠刷手机、放肆熬夜
娱乐放松的同时
眼睛却感到无比疲劳
于是,在眼睛干涩、疲劳的时候,
不少人会使用一种
蒸汽眼罩的产品来缓解。
据统计,2022年,
一次性蒸汽眼罩的销售额近20亿元!
不过,若使用不当
很可能暗藏安全隐患!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这种新兴产品组织了风险监测。60批次样品中,有34批次的样品温度特性指标不符合,结果显示,56.7%的样品存在灼伤使用者眼部皮肤的风险。
一次性蒸汽眼罩
其实就是由非织造布眼罩体
和发热体组成的一次性使用
热敷眼罩。
发热体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吸水树脂等。产品利用发热体中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从而达到热敷眼部的作用。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使用这种产品的主要是女性。
受访者中,有超过三成表示,晚上会戴着它直接睡觉。超过七成表示,会从网上选购一次性蒸汽眼罩。调查过程中,有不少消费者声称使用一次性蒸汽眼罩后眼睛出现不适,甚至是灼伤的情况。
此前也报道过
浙江一位女士
每天敷一个小时蒸汽眼罩
竟然导致结膜充血干燥
角膜上皮点状脱落!
在一家电商平台一次性蒸汽眼罩产品售后商品评价中也有网友留言:“温度太高,使用不到十分钟眼睛就被烫伤,红肿,皮肤表面烫出小红点,眼睛非常干涩。”
一条网络问诊平台留言声称:“前天晚上敷了蒸汽眼罩睡觉,第二天起床后发现眼周皮肤出现红肿、干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科副主任医师 程静怡:
病人用一次性蒸汽眼罩的时间太长或者温度太高,引起结膜炎症增加,结膜充血水肿。最严重的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引起角膜上皮的灼伤。
专家告诉记者,一次性蒸汽眼罩发热温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眼部皮肤伤害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部分一次性蒸汽眼罩夸大宣传
安全提示不全面不规范
本次风险监测发现的另一个主要风险点,是一些一次性蒸汽眼罩产品存在外包装以及网店网页宣传语缺乏科学依据,安全性提示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
在这次风险监测的很多样品外包装上印有“帮助睡眠”“甜梦睡眠”“睡觉前”“午休时”等字样以及相关的图标,网店的网页上也有睡眠的字样。监测人员没有找到类似“夜间睡眠不能使用”等标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人在睡着后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也会降低。因为加热是一个缓慢过程,当发生低温灼伤时,可能自己没有感知到。
另外,风险监测到不少样品的外包装和网店页面上,有“精准控温20分钟”“40℃恒温”“恒温41℃”等宣传语和示意图,声称自己的产品能够精准控温。实际测试显示这样的说法缺乏科学性,可能误导消费者。
医生提醒:
如果出现干眼症等症状,
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不能依靠
长时间佩戴一次性蒸汽眼罩来缓解。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
佩戴隐形眼镜时
也不能使用一次性蒸汽眼罩。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台
火炬手要跑多远,传递都有哪些环节?亚运火炬传递有门道
火炬传递,我们在电视上已看过多次,甚至不少人亲身经历过这一延续了近百年的大型体育运动会传统仪式。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正式启动,我们又能在家门口近距离看到传递过程,享受这一盛况。那么,火炬传递的背后有哪些隐秘的门道和有趣的故事呢?
亚运会首次火炬传递是何时?
1928年的第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组委会首次进行了火炬接力活动,火焰的火种取自希腊奥林匹亚,首次采用聚光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然后通过接力传送,途经希腊、南斯拉夫、奥地利、德国4个国家,最后传到主办地。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这项活动,但并未形成传统。
直到1934年,国际奥委会才正式决定从第十一届奥运会(1936年柏林)起举行圣火传递仪式,采集火种仪式在奥林匹亚赫拉神殿旁进行,然后以接力形式向奥运会会场传递。柏林奥委会为首次圣火传递设计了一条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等七国首都的传递路线。
从此,传递奥运圣火正式进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乃至奥林匹克精神的一大象征。
作为区域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亚运会从一开始就延续了奥林匹克圣火的传统,但火炬传递在开始时并不是必要仪式。在1951年举行的首届新德里亚运会上,就曾举行过隆重的亚运圣火点火式,但当时火炬传递只在小范围内进行,由组委会从部队、警察和大学生中选拔出的44名接力跑者,依次传递,高举火炬奔向国家体育场,最后在体育场点燃圣火盆。
直到1958年的第三届东京亚运会上,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才正式出现,之后,火炬传递作为传播东道主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途径,成为亚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延续。
火炬传递都有哪些环节?
火炬传递是友谊和团结的象征,代表着亚洲国家相互支持与合作。亚运会中的圣火采集、火炬传递路线、距离、人数、人选等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来决定。
在传递过程中,火炬将经历多个城市和地区,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并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同时,火炬还会经过一些特殊场所,例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和著名景点等。这不仅能够展现承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地方的风光特色。
据了解,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从杭州涌金公园开始,穿越浙江省内的11个市,最后传回杭州,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点燃圣火。整个过程由2022名火炬手完成,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4岁。
火炬传递首支火炬将由此前采集到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由事前选定的火炬手开始进行火炬传递,最终到达主会场,在开幕式当天点燃火炬塔。
为了保证圣火的庄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传递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因此历届亚运会火炬设计中都会把防风防雨作为重要指标,据了解,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能承受降雨量48毫米的大雨直淋和11级的大风,整个火炬设计有十几项专利。
在以往的火炬传递中,火炬熄灭的情况也发生过,一旦火炬熄灭,不能随便去点燃,必须仍用圣火火种引燃火炬。因此,圣火火种要妥善保护,有专门的火种灯或火种盒,还有备用火种,以防万一。
火炬手要跑多远?跑多快?
那么每个火炬手要跑多远?跑多快?
据了解,按照惯例,火炬手要手持火炬跑200米左右的距离,火炬手旁还要有陪跑手,如果有需要,甚至允许携带辅助犬进行传递。
对于火炬手的奔跑速度,一般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火炬传递即可,火炬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匹配速度完成传递。为了能多体验一会儿圣火传递过程,火炬手们往往会降低自己的速度,所以一两百米的距离,会跑上一分多钟。
在火炬传递中,火炬手的精神风貌自然备受瞩目,而背后守护的保障团队同样值得铭记,不仅有陪跑手、护炬手、火炬安全员等多名陪跑人员,在幕后,更是还有警察、志愿者、医疗等多方群体的协调配合,一次成功的火炬传递,往往还要开展多次演练模拟,确保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亚运会火炬传递中的几个“首次”
1990年,亚运会首次在中国举行,北京亚运会圣火火种由藏族姑娘达娃央宗在海拔7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采集。“亚运之光”火炬接力历时一个多月,全程18万多公里,遍及当时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者达1.7亿之众。
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共有4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参加,亚运会火炬传递首次传遍了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活动历时55天,也是亚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传递距离最长的一次火炬接力活动。
2014年仁川亚运会,在开幕式最后的点火环节,主演《大长今》的李英爱成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并最终与两名小朋友一起点燃火炬。她也是亚运会从1951年以来,第一位以非运动员身份点燃主火炬的明星。
2021年,杭州亚运会筹备期间,首次推出了亚运数字火炬手和数字火炬,全球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注册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参与线上火炬传递。(记者 张峰)
来源:潮新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3/16962492095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