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介绍简单(哈士奇介绍)

时间:2023-12-08 06:34:37 来源:网络 编辑:隐身守侯

学生写作文说哈士奇会拆家,老师看到照片就笑了,拆的很有艺术感

在我们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写作文吧。不需要我们多么有文采,但是一定要是自己写的身边的事情。在我们父母看来,那可能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那就是我们的童年时光呀!最近一位老师就分享了一位学生的作文。

原来这位学生写的作文,是关于他的妹妹,一只哈士奇的故事,虽然作文里写的哈士奇很调皮,经常会拆家,把家里给拆得是破破烂烂的,但是这位学生依然很爱它,还想要让妹妹带他去旅行呢!第二天老师让学生拍一下哈士奇,和家里破破烂烂的样子。当看到照片时老师就笑了!哈士奇把家里的沙发咬的都是破洞,不过别说,还沙发烂的挺有艺术感的呢!

不过老师也语重心长的对学生说,以后可别指望让哈士奇带你去旅行,就怕它会把你给带迷路了呀!哈士奇: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这下我算是出名了,全班的人都知道我是拆家小能手了!

犬种科普介绍 哈士奇 (西伯利亚雪橇犬)

【起源】

1、西伯利亚雪橇犬,也叫哈士奇,起源于西伯利亚地区,由当地游牧民族饲养,帮忙拉雪橇、运送货物等。

2、它们是非常古老的犬种,基因和狼非常相近,相貌也酷似狼,不过脸颊比狼圆润一些。

3、哈士奇在雪橇犬中体型偏小,1909年被一个俄罗斯商人带去美国参加雪橇比赛时还因为体型被嘲笑,但在后来的比赛中由于速度奇快动作灵活而备受瞩目。

【外观】

1、雄性肩高一般53~60cm,雌性一般50~55cm,强壮灵活,属于中型犬。

2、哈士奇拥有厚实的双层毛,浓密的底毛和粗糙短直的上层毛,能忍受冰天雪地的极端环境。

3、哈士奇的面部和四肢通常以白色为主,眼睛颜色允许是蓝色和深浅不同的棕色,还可能是一蓝一棕的鸳鸯眼,身体毛色从纯白到红色、黑色以及中间色调都有,任何斑纹都是被认可的。

4、哈士奇的耳朵呈中等大小的三角形直立在头上,耳位高耳距小,鼻子颜色可能会随着季节变化变深或变浅,俗称雪鼻现象,任何形式的脸谱都是被允许的,所谓的“三把火”只是商业炒作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5、哈士奇和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外观区别

(1)阿拉斯加属于大型犬,被毛稍长,骨骼也更加粗壮,尾巴通常卷在背上,哈士奇属于中型犬,被毛稍短,放松的时候尾巴自然垂下,兴奋的时候尾巴抬起但不会卷曲在背上;

(2)阿拉斯加耳朵较圆耳距较宽,眼睛只有棕色不能出现蓝色,而哈士奇耳朵呈三角形比较尖,耳距较窄,眼睛有蓝色和棕色。

阿拉斯加犬

【品种特点】

1、非常友好,虽然长得像狼,但确确实实和金毛、拉布拉多并称为最无攻击性的三个犬种,有些主人反映被哈士奇弄伤,多半只是二哈没个轻重不小心造成的。

2、天生的乐天派,总是无忧无虑很容易开心,还有“撒手没”的称号,其实并不是它们真的不认主,只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会觉得“在这里呆会儿也不错”,然后就暂时忘记回家。

3、“二哈”名声在外,但是犯二不代表笨,事实上哈士奇性格非常独立,在野外能根据情况自主判断该如何行动,所以有时候想法比较神奇,经常会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中二”事迹。

4、公认的表情帝,养了二哈就相当于多了个行走的表情包。

5、不像大部分狗狗一样只是汪汪叫,哈士奇经常是嗷呜嗷呜嗷呜,鬼哭狼嚎就算了偏偏还是话唠。

6、不折不扣的拆家小能手,和萨摩耶、阿拉斯加组成了雪橇三傻,虽然体型不如另外俩伙伴魁梧,但是破坏能力仍然杠杠的,犯完错还喜欢狡辩,二哈的主人心里承受能力也是杠杠的!

【饲养要点】

1、易患膝盖脱臼、甲状腺功能低下、白内障等疾病,需要主人平时多细心观察行动是否正常。

2、雪橇犬出身的二哈喜寒不喜热,而且需要很大活动量和活动空间,并不适合养在较热的环境以及狭小的空间内。

3、哈士奇毛发浓密,换毛期掉毛量很大,每天梳理能改善这一状况,另外二哈洗完澡之后很难吹干,建议用主人带到宠物店清洗或者家里自备吹水机,一定要吹到干透,否则很容易闷出皮肤病。

4、比较神经质,没有足够的活动量和科学的训练很容易搞破坏或者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尽量做到每天遛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或者更多。

5、不要指望二哈看家,不帮着搬东西就不错了,另外出门一定要牵绳,“撒手没”这个响亮的外号不是白叫的。

【驯养指数】

犬种流行指数 :☆☆☆☆☆

易训练指数:☆

性格欢乐指数:☆☆☆☆☆

空间需求指数:☆☆☆☆

食物需求指数:☆☆☆

掉毛指数:☆☆☆☆☆

对小孩的友好指数:☆☆☆☆

对其他狗友好指数:☆☆☆☆

对陌生人的友好指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08/169626144912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