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是什么意思家人怎么办居家隔离人民日报(居家隔离是什么意思家人怎么办)

时间:2023-12-08 13:34:52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简单的爱

5个问题带你读懂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了进一步指导地方做好疫情防控,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4个技术性文件。

非必要不外出、不限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这份《指南》有何重要意义,对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对基层相关工作人员提出哪些要求?5个问题带你读懂这份官方指南。

科学精准防控,《指南》让哪些操作更有依据?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一年多来,演变出了多个亚分支,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也更快。对此,我国一直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

“针对一些可能的风险环节,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制定了4个技术性文件,提出了防范应对措施,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到位,就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风险。”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在11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

在适用对象方面,《指南》明确,包括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指从业过程中暴露及感染的风险比较高的人员,包括与入境人员、物品包括进口冷链货物、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等。这些人员要闭环作业,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核酸检测。

在社区服务方面,《指南》要求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加强摸排和信息登记,及时掌握返回属地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信息。

对于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管理,《指南》则强调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

“《指南》不仅分层更清晰,而且更人性化,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障人民生活正常进行,也更便于基层人员去落地和实施,进一步做到疫情防控工作有依据、操作有规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昀说。

不限制同住人活动,会导致传播风险吗?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虽都是“居家”,但由于这两类人员感染风险大小不同,场所和管理等要求也有所区别。

对于密接人员、高风险区溢出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二十条”优化措施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

“两者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居家健康监测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王丽萍介绍,而居家隔离人员则在隔离期间赋码,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均需严格做到不外出。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限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是否会造成新的传播风险?刘昀认为,这种情形下家庭共同居住人员感染风险较低,如果做好自身的安全保障是可以正常生活的。“优化后的措施更人性化,更能保证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必要外出”包括哪些情况?

根据《指南》,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遇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此,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顾春晖解释,居家健康监测者如有就医等外出需求,在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前往,不用专人专车接送。

除就医之外,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必要外出”还包括哪些情况?外出买菜行不行?

“居家健康监测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居家隔离,但有就医、做核酸等特殊需要,可以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有限度外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表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外出买菜的情况不属于必要情况,但各地各社区应该加强物资供应保障。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自身防护有哪些“招”?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及共同居住人员应如何做好防护,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示,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应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尽量不与家庭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用餐时提倡分餐制。另外,居家环境应保持通风,环境卫生清洁。

刘昀建议,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规律生活,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调整心态,不惧怕病毒。“早睡早起、不熬夜,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适量维生素C。既能预防感冒,也能预防病毒传播。”刘昀说。

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社区需要做到什么?

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针对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街道(镇)、社区(村)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开展好哪些工作?

刘昀建议,社区要发挥属地作用,做好健康宣教,组织好人员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应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

《指南》明确,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健康监测特殊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

刘昀举例称,对于特殊人群,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社区可以和有需求人员建立密切联系,尽量保证持续治疗;对于孕产妇,要关心她们的需求,帮助完善定期的医院随访监测等;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一旦耽误治疗会危及生命,需要社区与医院共同协调透析的时间和地点,做好患者安全保障。

“对于独居老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也是需要严密观测的。”刘昀强调,老年人在生活中不排除会出现活动障碍、摔跤等意外情况。他们不仅需要生活方面的关爱,还需要随时联系。这也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得了新冠居家隔离,怎样降低家人感染风险?

近期,不少市民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或抗原阳性,根据目前的防疫政策,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直到康复。但家中还有同住人,要怎么做才能尽量降低他们的感染风险?

一 佩戴口罩

一旦知晓阳性结果,包括阳性人员在内的所有成员,立即佩戴口罩。

除饮水、吃饭、服药外,所有人在同一个房间接触时均佩戴口罩。

为避免意外伤害,婴幼儿、患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等)者日常可不戴/少戴口罩。

二 分配房间

1.阳性人员

选择通风较好的一间房间,带独立卫生间更佳。

尽快进入房间,并保持房门日常关闭,非必要不出房间。

多开窗通风,风速不宜太大,注意保暖。

2.其余人员

尽可能一人一间。

如人数较多或有需照顾的幼儿、老人,尽量固定搭配。

减少接触,尽量少开房门、减少进出房间次数。

多开窗通风,注意保暖。

三 室内通风

打开阳台、厨房、卫生间的窗户,持续通风为佳。

夜间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关小窗户,不宜关严。

卫生间可持续排风。

四 用 餐

1.阳性人员

在其房门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由相对固定成员送餐至门口桌凳后离开,进入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后。

阳性人员再开门取餐。

2.其余人员

分餐后,尽量在各自房间内用餐,尽量避免一起用餐。

五 如 厕

1.阳性人员

尽量不共用卫生间,必须共用时与其他人员错时使用。

使用时佩戴口罩,关好卫生间门,并开启排风扇、开窗。

用完后,盖上座便器盖再冲水,可使用消毒湿巾或医用酒精,对马桶坐垫、按钮、门把手进行消毒。

保持卫生间排风扇持续运行。

注意:若室外风较大,先关闭卫生间窗户再打开卫生间门。

2.其余人员

错时使用卫生间,佩戴口罩。

进入卫生间后先开窗通风再使用。

使用前可对马桶坐垫等部位进行消毒。

六 生活物资配送

阳性人员物资尽量一次配齐。

不能一次送齐时,尽量减少送的次数,送的流程参考送餐流程。

居家隔离所需物品清单(根据个人实际需要配备):

药品(在服药物和可能用到的退烧药等)。

口罩、消毒湿巾、手消毒剂、温度计等。

水杯、衣物、纸巾、毛巾等。

手机、电脑、充电器等。

垃圾桶、垃圾袋等。

七 使用过的物品和垃圾处理

阳性人员使用过的物品尽量留在房间内,急需取出的,宜先自行消毒。

1. 餐 具

阳性人员将餐具放置门口。同住人宜先用锅接好水,再轻轻将餐具放入浸没,煮沸15分钟,再清洗。

2. 垃 圾

扎好袋口后可先留在房间内。

量大需送出时,可先用消毒湿巾或消毒液消毒垃圾袋外表,易破损的可双层包装。

送出房间后,由其他家庭成员先消毒垃圾袋外表,再转运垃圾。

如果“阳”了 ,居家隔离如何避免传染家人?

如果自己“阳”了居家隔离,但是呢又必须和家人住在一起,那怎样才能防止传染家人呢?

第一:最好自己单独住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呢最好带窗户,能与外面保持空气流通。

第二:吃饭与家人分开就餐,房间外可以放一把小椅子或者小桌子,家人可以将饭菜物品放到椅子上,方便拿取,与家人互不接触。

第三:有条件的话,患者尽量单独使用一个卫生间,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那么患者上完卫生间的时候要带好N95口罩,冲厕所要盖好马桶盖再冲,并且用完之后,最好用75%酒精或者有效浓度在500mg/L消毒液在马桶圈周围喷洒一遍,等待30秒擦干净,然后及时打开厕所的窗户或者排风扇换气。

第四: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发生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开窗通风的时候注意保暖。

第五:患者的生活垃圾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第六:症状消失,抗原转阴的人,不要忽略了隔离这个小房间的物体表面,台面地面门把手柜门等等地方,用84兑水或者酒精仔细擦拭一遍,然后保持通风。

最后温馨提示:不要因为自己周围有太多人出现症状或生病就害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这时候,我们要尽量保护老人、孩子、有基础疾病的人,让他们躲过这第一波感染高峰。掌握科学的方法,事半功倍。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08/16962462414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