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派对要实名认证吗2023(香肠派对要实名认证吗)

时间:2023-12-03 12:51:49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旧人陌兮

香肠派对2023最新兑换码,枪械瞄具的选择搭配与压枪

在香肠派对这款手游中,玩家通过糖果兑换码可以免费领取糖果奖励,那么香肠派对2023通用糖果兑换码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B0EEWB3WZRB4

2、2A2DGJUUFK

3、2A2DGQ3HHK

4、2A2DGTCCWA

5、284ZH3MNKP

6、272DGW063J

7、D81MPRF5

8、DC2PQLSR

9、DE6HSLGA

10、DEAHSUET

11、E0ECCG42

12、E10HSLQV

13、C1CPQ3AY

14、C2QGD2

15、272DGRFT0G

16、272DGMS56N

17、CC4MPMUD

18、CCDCCQTA

本次给大家带来的是【进阶攻略】宫中号【善意手游】暗号999获取福力号

这套是由肠岛高手们共同编写成册的攻略,定能帮助肠肠们精进战技!

常用枪械瞄具一览

瞄具倍数越高,射击时准星跳动幅度就会越大,开镜后阻挡的视野也会更多,丢失视野就会增大风险。所以我们选择瞄具时结合自身设备,尽可能选择更低倍数的瞄具。

选择适合自己的枪械瞄具是提高游戏表现的重要一环。在选择时,我们可以从屏幕大小和打法习惯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结合个人设备和性格,找到最准确的定位。

屏幕大小:现有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一般在5寸到12.9寸之间。屏幕大小对游戏平衡的影响较小,因为不同尺寸的屏幕各有优势。小屏优势:小屏幕设备重量轻,全陀操作更容易掌控,能够灵活跳枪和走位(在近距离战斗中更具优势),对于远距离目标,可以通过高倍瞄具提供更好的视野。大屏优势:大屏幕设备视野更开阔、更清晰,利用低倍瞄具可以实现更精细的压枪操作(在远距离输出方面更具优势),同时对瞄具倍数的要求较低,但贴身近战可能不够灵活。打法习惯:根据个人的基础打法(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和性格习惯(激进、保守),选择适合自己的枪械瞄具。激进型玩家:喜欢近距离激烈的战斗,可以选择适合近距离作战的瞄具,如红点、全息等,这些瞄具能够提供更好的视野感和快速瞄准的能力。保守型玩家:更倾向于保守策略和中远距离的战斗,可以选择适合中远距离作战的瞄具,如2倍、4倍等,这些瞄具能够提供更好的放大效果和精准瞄准的能力。

在选择了合适的瞄具后,还需要根据个人感觉和喜好进行灵敏度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控制枪械后坐力和瞄准精度。

压枪:在使用全自动连射武器时,需要通过控制陀螺仪或者划屏调整视角,将准心重新压回攻击目标点。如果发现压枪困难,可能是相应的灵敏度没有设定好。如果准心一直向上飘,可以尝试「调高」相应瞄具的灵敏度数值。如果开镜瞄准目标时准心晃动过大,难以稳定瞄准,可以尝试「调低」相应瞄具的灵敏度数值。

最后,通过反复的调试和试验,找到一个既能够稳定压枪又能够准确瞄准的中间值,这就是该枪械瞄具的专属灵敏度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武器的后坐力差异较大,不同的主次武器可能需要不同的瞄具设置,因此建议为主要使用的武器设置专属的瞄具灵敏度。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枪械瞄具需要考虑屏幕大小和打法习惯。根据不同屏幕大小的优势,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在打法习惯方面,激进型玩家可以选择适合近距离战斗的瞄具,而保守型玩家则可以选择适合中远距离作战的瞄具。

此外,调整灵敏度也是关键。通过调整瞄具的灵敏度数值,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枪械后坐力和瞄准精度。如果发现压枪困难,可以尝试调高相应瞄具的灵敏度数值;如果开镜瞄准时准心晃动过大,可以尝试调低相应瞄具的灵敏度数值。反复调试和试验,找到适合自己的中间值,就能够得到该枪械瞄具的专属灵敏度设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武器的后坐力差异较大,所以建议为主要使用的武器设置不同的瞄具,以便更好地适应它们的特性。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瞄具,我们可以提高游戏表现和战斗技巧。

( 素材来源于网络,攻略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孩子用涉嫌杀人犯信息玩游戏。避免网瘾,孩子要参与新鲜有趣活动

“近日,消费者薛先生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12岁的儿子偷用爷爷手机,用网上刷到的故意伤人致死案嫌犯信息,通过游戏“香肠派对”实名认证后,一晚充值了6930元。”

这个事例刊载“今日头条”3月15日“热榜”。真实可信。

我们再看看未成年人的2022年的相关统计情况。见下图:

网络普及,孩子们玩网游似乎无可避免。如何避免未成年人陷入网游之中,进而形成网瘾,这是家长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手翻阅了网络,百度,今日头条,微信等,专家学者们给出的建议很多。比如:

1.家长加强学习,了解孩子网瘾的危害性。

2.宣传网瘾的危害性,让孩子们自我保护自我调节。

3.教育孩子爱上学,爱学习,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4.家长关爱孩子,态度好倾听孩子心声,指导孩子避免或减少形成网瘾。

5.减少上网时间。做一些其他活动来分散嗜好上网的注意力。

……

很多。但有没有用?这个关键在家长那里。抽象的条款容易写,具体怎么行动,落到实处,是最难的。

我身在荷兰。这个国家经济环境等都不错。而且也有些非常奇葩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也就不赘述。但是孩子沉迷网游,以致形成网瘾的,真还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根据我的观察,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跟我们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一点:

荷兰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活动很多。各种活动,只要想得到的,正当的,只要孩子喜欢愿意,都可以让孩子去参与学习,并且一定时间展示或表演,让孩子增强成就感,能够持续保持对活动的兴趣。

孩子在湖边挖沙

所以,我想说:让孩子自然避免形成网瘾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参加健康的活动,而且必须是孩子喜爱的活动。

我家女儿他们夫妇,都是上班族,两个孩子上小学。大的是男孩,11岁;小的女孩,6岁。他们的生活学习,都是他们的父母亲自照顾。我们老人只是一周煮几次晚饭、把碗放进洗碗机和偶尔接一下孩子放学。

他们依照荷兰的育儿理念,尽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收拾房间,出行自己收拾行李并背自己的行李,自己管理收到的奖励或外公外婆给的生日和过年的利是钱等等。

一、成功的家,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造就失败的孩子。

学校推荐或社会广告有各种课外活动。荷兰每个孩子都会选择参加校内外活动。这些活动收费低廉,每周定时定点进行。即使穷人的孩子都会参加的,除非有不适合参加的原因,比如残疾,生病。

大孩最早选择参加学校的柔道和国际象棋。给他准备了柔道服装,练了几个月吧,混了个赭色腰带,他没兴趣玩下去了。

那换一个吧,国际象棋。学了几招,回来还跟外公过招。当然是赢不了外公。没多久,又说不想下棋了。

说要踢足球,早就跟他报名排队。不久排到了,也踢了几个月,看他站在孩子中一点不积极的样子,爸妈也不会说他,依然每次训练接送,鼓励为主,从没有信口开河的评价,更不会批评指责。让孩子开心的活动,消耗了多余的体力,融入了同龄群体之中,踢球不好但也得到了快乐。

后来大孩主动提出放弃足球,父母让他说明理由,他说不喜欢。父母说,不喜欢,可以的。那你还想选择什么活动呢?

孩子在踢足球

二、兴趣是向日葵的太阳,没有了太阳,向日葵就会失去方向。

荷兰每个孩子(特殊情况例外)都要参加游泳训练,并且考核拿证书。这是国家的规定,如果家长不支持,视为违法。顺理成章,大孩参加了游泳训练,每周一次训练。我觉得这样学得太慢,而荷兰人认为游泳是全身运动,是耐力运动,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运动,讲究的是全身协调,就是得分解动作,按部就班慢慢学。

每次训练都是下午5—6点,爸妈分别接送陪伴观看。大孩表示喜欢游泳。风里来雨里往,很快一年过去了,这之中大孩考过了一级二级,考过第三级的时候,我们去观看:大孩劈波斩浪,跳水潜水,踩水挥手,蛙泳仰泳,自由泳,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情激动。

由于喜欢游泳,而且考试通过,自信心大增。问他下面选择什么活动,学游泳时看过水球比赛,他脱口而出:水球!

他参加少年组(10-12岁),水球训练开始每周六下午一次,等这个队基本训练成型,加到每周三次训练,放学后的时间两次,周六下午一次。

地区各队经常比赛,积分排名。孩子们为了自己队的胜利,协作拼搏,那种汹涌澎湃,一往无前的气势,非常让人感动。打一场水球,看见大孩水中那种勇敢奋争,感觉水球运动改变了他。

孩子在打水球

三、兴趣可以培养,只要你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兴趣就像沃土里的鲜花,越开越艳丽。

这就要说到上网和网瘾的情况了。由于从小到现在,大孩每年都有持续的活动加持。学会了骑单车,学会了滑板,学会了溜冰,学会了滑雪……两个孩子在学校跑步比赛都是名列前茅。

三月初,他妈妈带他去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滑雪一周。此前让大孩和妹妹一道,利用放春假,在滑雪俱乐部学了一周。为此行他妈妈也用了两天初步学会滑雪,到阿尔卑斯山上,母子二人在雪地上飞来飞去,大山上他们的身影像雄鹰一般,矫健灵活。

孩子在滑雪

他也看电视,他也打游戏,但大孩手机是低配,大孩打游戏时间有限制,虽偶尔也到爸爸电脑上玩一下,他喜欢游戏,但不是非游戏不可。他有自己喜欢的水球,有水球队的队友和教练,还有为他付出很多的父母。所以,父母说少玩游戏,他坦然接受建议。他除了游戏,还有更生动可感的兴趣活动等着他。现在看来,他没有网瘾,没有游戏瘾。

这就要说到大孩父母对他负责的态度,从大宝四岁起,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开始,大孩爸妈一直陪伴左右,从征求参与活动开始,大小事都是与孩子商量,与孩子共同分担,准备,接送,各种琐碎不烦恼。

大孩妈妈更是身体力行,跟孩子一起活动。她也非常享受跟孩子一起的时光。她总说:“现在跟他们好好玩一下,他们大了我没机会了。”她说得好动情,我都被她的话感动了。

上周日大孩妈妈跑十公里赛,大风大雨,我和先生陪她前往海牙赛场,帮忙拿衣物拍照,在风雨寒冷里等候,心里想的也是,现在能跟孩子一路随行,这是幸福的时刻,要珍惜呀!

3月12日女儿在海牙参赛十公里跑

唯有对外界事物抱有爱好,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薛先生的孩子染上网瘾,而且偷拿爷爷存折,冒杀人犯之名认证,一晚充值6930元,严格说,这已经是犯罪了。只不过是自己爷爷的钱,爷爷只顾拿回自己的钱,怎样帮助孩子解除网瘾,问题非常严峻。

一个12岁的孩子,却他胆大包天,这与家庭缺少温暖,缺少正常的活动有关。他只对游戏抱有爱好,游戏填补他的空虚。精神上肯定是集弱难返,谁来哺育他贫乏的精神?

说实话,我写下以上文字,心中十分忧虑。我只能写这么多字,寄语给那些爱孩子的人,希望他们多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给孩子自由参加喜欢的活动,让孩子紧张脆弱的心灵,有父母温热的胸脯可以依伏。

愿天下孩子,有父母爱,做有趣活动,拒绝网瘾,健康成长。

#头条热榜#​#好内容我来评#​#天南地北大拜年#​

实名认证拦不住未成年人给网游充值,家长退款难

来源:澎湃新闻

短短三天,黄琳12岁的儿子在手机游戏上充值约35000元。交易记录显示,充值次数高达100多次,“开始是一块(钱)一块(钱)充,后来大额的有600多块。”

黄琳想不明白,儿子的手机是上网课用的,连电话卡都没插,她记得自己没有设置免密支付,儿子也不知道支付密码,但钱确实花出去了,“花呗额度用光了,余额宝也扣了”。

《香肠派对》充值界面

她回忆,2月27日晚,自己发现支付宝账户余额不对,才发现儿子玩游戏偷偷充了钱,在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和腾讯游戏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手游上花了约35000元。

次日,她向两家平台投诉,要求退还充值金额。经核查,黄琳儿子注册账号使用的身份证为1968年,绑定的手机号也来自陌生人。至于退款问题,心动网络表示,游戏扣款方为苹果公司,应向苹果公司申诉;但苹果官方客服回复为,后台审核不通过,未说明具体理由。腾讯方面,黄琳提交了游戏账号、户口本扫描件等材料,仍在审核状态。

“至少要做到实名认证,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得是一个人的吧,或者人脸识别,这样子太大漏洞了。”黄琳认为,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众多漏洞,而金钱概念模糊的未成年人极易深陷其中。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游戏,家长申请退费难的问题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实名”注册游戏账号仅需提供身份证号、消费额度不受限、退款举证难、各家游戏公司和平台就退费问题无统一标准……记者采访发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虽已有明文制度,但并未落到实处。

实名认证并不“实”

伪装成年人,被QQ群里人唤作“老板”,委托别人卖装备,11岁的吴洋烁不仅骗过了游戏网友,也骗过了实名认证。他在澳大利亚读小学,暑假期间悄悄用妈妈做生意的支付宝账号刷了16万元,而他在4399等游戏平台实名注册的身份证号来自宁夏,这是他在网上找人买的。

吴洋烁为《皮卡堂》多次充值,游戏说明适合18岁以上用户体验。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尽管各游戏平台遵循规定,在首次登陆界面要求用户填写身份证号和姓名,经公安接口核对后即认证成功,但真实用户是谁并不可知。

山东的洪方遭遇了类似问题,儿子注册《少年三国志》用的是她的身份证。“他要的我的身份证号,我也不知道他要干嘛,也没有往(游戏)这方面想。”一时疏忽,洪方把身份证号报给了儿子,没想到孩子凌晨还在偷偷玩游戏,充值了1300多元。

只需一张身份证,是谁的并不重要,这样的实名认证违背了《通知》设立的初衷。

腾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限制认证步骤

2020年6月,腾讯游戏宣布对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在登录游戏和充值支付时即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与公安权威平台数据比对。如用户未通过或拒绝,游戏账号将被纳入相应的防沉迷系统。但此举并不能杜绝未成年人以成人之名进行操作。

通过微信账号登录游戏,可省略实名

除了使用他人的身份证,第三方账号提供了更便捷的认证方式。在记者下载游戏体验中,不少游戏可直接选择微信或QQ登录,而后有弹窗提示“您的实名信息已存在于腾讯平台的账号实名库”。这表示,如果孩子玩父母手机,可以直接用父母的微信账号登录游戏,绕开实名认证的步骤,而父母仅在微信中收到“游戏角色注册成功通知”,孩子左滑即可删除。华为、OPPO、Vivo等手机也可以直接选择使用对应的手机账户登录,免于实名注册。

频繁充值不受限制

河北的师磊告诉记者,孩子在疫情上网课期间玩网游,在《球球大作战》《明日之后》《和平精英》等游戏上消费了12万元。充值记录显示,他最快一分钟充值三次,每次600多元;消费最多的一天花了5000元。

洪方称,儿子在2月5日和6日多次进行游戏充值,有的间隔时间不到一分钟,从五六十元到三百元都有。

《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进行游戏付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第一道实名认证的屏障消失后,消费限额也就无从谈起,成年用户充值不受限制。

4399游戏平台上,单次最高可充值50000元。

记者登录游戏平台发现,4399小游戏充值中心单次可充值的金额最高达50000元,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一次最高可充值648元。网络游戏充值主要用于购买皮肤和装备,数额不等,有玩家表示单件装备最高可达1000多元;而游戏内的抽卡活动,以低概率的限定版装备吸引用户,单次抽卡并不耗钱,但部分玩家会不断充值碰运气。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完成充值后会删除交易提醒和短信,等到家长反应过来,往往已经消费多次。

如何证明未成年人操作?取证困难

多家游戏公司规定,消费者一旦进行游戏充值购买或兑换游戏虚拟货币、虚拟物品或增值服务,将不能退还,但法律另有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2020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的通知,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成为网游退费的正当理由。但实名认证和支付账号都是成年人的,游戏公司和平台如何判断充值行为由未成年人完成?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苹果公司的退款规则被恶意利用,有人打着未成年人充值的幌子申请退款,甚至从中牟利,腾讯客服每天接到超20起以未成年人消费之名的恶意申诉,因此游戏公司和平台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也格外谨慎。

实际上,家长申请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时,需要提供身份证、交易账单、亲子关系证明、其他证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行为的辅助资料。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充值时,他正在用另一个手机打电话,人在公司,因此提供了通话记录和公司证明。

充值频率和消费额也是证明之一。吴洋烁“疯狂地”刷了16万元后,舅舅表示,目前大部分退款已经和游戏公司谈妥,“游戏公司也没有太为难,只是提供材料,在半个月充值了十几万,这一看就不是成熟的人干的事。”

但更多的家长表示难以提供证明,退款被拒绝。洪方向华为平台提起游戏退款申诉,对方回复称,经与游戏公司协商,她的申请被驳回,一是因为实名认证的身份证是她本人,二是有两笔消费发生在凌晨,不符合10岁孩子的作息规律。洪方认为,充值行为发生在快过年的时候,家里人都是睡得晚、起得晚,小孩子在凌晨充值可以理解;至于身份认证,“我也不可能玩《少年三国志》,那是小孩玩的游戏;再说一个正常人不可能那么没有理智,接二连三,两天充值了1000多块钱。”但她无法提供实质性证据。

据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3月11日消息,2020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类投诉580余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在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球球大作战》游戏中充值的有60余件,家长要求退款,大多遭遇拒绝。证据不足成为网游公司拒绝退款的主要理由。

退款细则没有统一标准

即便家长能够证明孩子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充值,退款能退多少,游戏公司受理退款的时效是多久,孩子再次偷偷充值怎么办?

心动网络游戏退款受理时间为充值起60天内。

“黑猫投诉”平台的网友反映,心动网络只能申请账号首次反馈日期前60日内的充值订单退款,腾讯受理180天内,而通过苹果手机充值的款项,需先联系苹果客服进行处理,其受理申诉时间在充值起90天内。各游戏平台未成年消费退款细则并不公开,相关条件只在用户投诉时才予以告知。

至于退款多少,从部分退款到全额退款均有,具体数额取决于家长和游戏公司的协商。吴洋烁舅舅称,吴的游戏充值涉及多个平台,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商,有游戏平台已经同意退款,10万多元的消费额退还9万元,其余平台还在处理中。此外,充值费用涉及游戏公司和支付渠道的分成,因此退款多少还取决于这两方的审核结果。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网友反映腾讯游戏以“关怀金”的名义退还未成年人充值,只退还部分。腾讯方面曾对记者解释称,在大多数案例中,家长无法出示具体实证证明消费为未成年操作(如操作录像),考虑到家长举证困难,腾讯通过数据验证、沟通核实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若判定未成年消费的可信度较高,则给予关怀处理。每个家庭只能申请一次“关怀金”,即在没有未成年人充值实证的情况下,二次充值将无法退款。

发现孩子游戏充值花了12万元以后,师磊没收了儿子的手机,也问过他是否害怕,“他说开始害怕,后来被这个游戏给吸引的,就把‘害怕’俩字搁脑后了,游戏是第一,其他不考虑了。”

不久,因为上网课需要,他给了儿子一部没有绑卡的手机,再次发现孩子给游戏充值,“又偷偷地玩,通过微信零钱充值了几十块钱,还说给同学代充。”他说,“这孩子网瘾太大了,离开手机要死要活的,没手机好像就感觉特别空虚。”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03/169626019311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