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兵是谁的部队(丹阳兵)

时间:2023-12-03 04:46:44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牛奶煮萝莉

最新兵种丹阳兵解读

丹阳兵是否值得期待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丹阳兵的招募人数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感到有些期待。丹阳兵作为四大新兵种之一,备受期待。初看效果,丹阳兵可以为队伍提供一定的兵刀伤害,并使你获得一定数量的丹阳兵。这些丹阳兵可以帮助你抵消其他伤害。乍一看,丹阳兵似乎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吸收伤害的护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只能吸收谋略伤害,且只能抵挡36%的伤害,且不享受属性加成。如果遇到菜刀队,丹阳兵的效果就相当于白费。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丹阳兵在实战中的表现。我们已经拥有了两千八百多个丹阳兵,但实际消耗并不高。丹阳兵的展示只是为了好看吗?让我们看看丹阳兵面对纯兵刃队伍的表现。吸收了接近四千个丹阳兵后,敌方张飞打出了横扫,但丹阳兵仍然无法抵挡。因此,丹阳兵只能在特定环境下使用。这与藤甲兵类似,藤甲兵在遇到法系攻击时也无法幸免,丹阳兵也不例外。以后,丹阳兵是否会成为菜刀骑兵追逐的目标呢?虽然丹阳兵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它仍有其特殊用途,需要进一步开发。好了,兄弟们,我们下期再见。

曹孙刘三家军事上的“起家资本”,带你了解“天下精兵”丹阳兵

“丹阳兵”一词见诸史籍,有《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城门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英雄记》里记载的这件事,对于喜欢三国的朋友来说,应该并不陌生,这就是“张飞醉酒失徐州”的故事。这里的丹阳兵,顾名思义自然是来自丹阳郡的士兵,只是丹阳郡在东汉属于扬州刺史部,为何在徐州却有一支丹阳郡人组成的部队“丹阳兵”呢?我们也许能从汉末另外一位军阀袁术那里得到答案。

张飞醉酒误事,导致徐州失守。

《江表传》:

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阳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其实这里袁术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孙策的舅舅吴景任太守的丹阳郡,是“精兵之地”。胡三省还是专门为此做了注释,“丹阳号为天下精兵处”。胡三省专门强调,其实也足见丹阳兵名头之响。了解到丹阳兵是“天下精兵”,他们活跃于汉末乱世舞台之上,随豪杰南征北战,也就不难理解了。不仅如此,丹阳兵更是作为曹操、刘备和孙策在军事力量上的“起家资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末很多势力都在使用丹阳兵

一、丹阳兵对于曹孙刘三方而言,都是“起家资本”

(一)曹操和丹阳兵

关于曹操起兵反董,最被人熟知的一个史实,是他从洛阳出逃以后,“散家财,合义兵”(《三国志·武帝纪》)。这个阶段,关于曹操招募义兵的地方,方诗铭先生认为是在陈留郡的襄邑,近者有学者宋杰老师认为曹操还有部分兵源来自于老家谯县。两说虽然略有差异,但是陈留襄邑,沛国谯县这两地在东汉时期,虽然学术昌盛文化繁荣,但却并不是产生精兵的地方。再加上曹操从中平六年(189年)九月从洛阳出逃,到当年十二月就在陈留起兵反董,中间不过三个月时间。曹操在这段时间四处奔波(按宋杰老师的观点,曹操先回谯县,中间又有转运家财,多处募兵的情况),这支部队招募仓促,训练时间显然也不够,所以在随后的汴水之战遭遇惨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曹操募兵反董

必须要有一支精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是曹操在汴水之战后的深刻认识。曹操后来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提到“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这里曹操所说的“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恐怕不是实情,但是“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却反映出了曹操在汴水之战惨败后的精兵意识。

汴水之战后,曹操去丹阳募兵。

《曹》:“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阳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又《武帝纪》:“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关于曹操随后去扬州丹阳郡募兵的情况,《曹》和《武帝纪》略有差异。综合两传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曹操、曹洪和夏侯惇都去了扬州丹阳参与了募兵(史料中,丹杨即丹阳),这足见其对这次募兵行动的重视。前文我们已经说了,曹操最开始募兵的地点是陈留襄邑和老家谯县。为什么汴水之战惨败之后,竟要远赴地处长江以南的扬州丹阳募兵?除了曹洪和陈温,曹操和周昕的私交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丹阳兵是当时的“天下精兵”了。

丹阳兵是“天下精兵”

从这次募兵的成果来看,应该说曹操是满意的,并且之后还持续从丹阳募兵。《会稽典录》记载:“曹公起义兵,昕前后遣兵万余人助公征伐。”

而自从曹操拥有了这支丹阳兵后,曹军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初平二年(191年)在濮阳大破黑山贼白绕,初平三年(192年)两破黑山贼于毒和眭固,接着又战胜了匈奴的于夫罗,更是在当年冬天迫降了百万青州黄巾,这支丹阳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并且,方诗铭先生还认为,丹阳兵是后来曹操中军,包括曹纯所统领的,威震天下的虎豹骑的主要来源。可以说,丹阳兵作为曹操早期主要的军事力量之一,是曹操能够在东郡,继而在兖州站稳脚跟的基本保障,是曹操赖以起家的军事资本。

拥有丹阳兵之后,曹军战斗力提高了很多

(二)刘备和丹阳兵

刘备手下的丹阳兵,其实是来自于陶谦。陶谦本人就是丹阳人,在汉末徐州风云诡谲的舞台上,陶谦能够击退黄巾,降服臧霸,合纵阙宣,乃至于压制徐州本地豪强陈登、糜竺等人,都是因为他手下有一支实力不俗的丹阳兵。

后来陶谦结怨于曹操,曹操攻打陶谦。刘备受命于公孙瓒,前去驰援徐州。《三国志·先主传》:“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然而刘备从青州带去的人马,却寒酸的要命。《三国志·先主传》:“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刘备本来是去支援陶谦的,但是真正让刘备军事实力“鸟枪换炮”的,反倒是陶谦。《三国志·先主传》:“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陶谦出手大方,一下就给了刘备四千丹阳精兵。

陶谦本人就是丹阳人,是个狠角色。

应该说,刘备至此才第一次真正拥有了一支像样的武装力量。有了这四千丹阳兵,刘备脱离田楷和公孙瓒,从此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汉末历史舞台,这是他从别人手下的带兵部属,成为一方诸侯的关键性一步。

诸葛亮后来在《与兄瑾论白帝兵书》曾经提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这里提到了一支精锐部队“白毦兵”,很多人都认为刘备账下这支精锐的“白毦兵”的前身,就是徐州时期的丹阳兵。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已有辨析。但是这种说法流传较广,这里不妨再加以进一步讨论。笔者觉得这个误会可能出自两个原因,一是“白毦兵”的统帅是陈到,而陈到本人在这之前,恰恰又长期统领丹阳兵,遂有人将两支军队混为一谈;另外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丹阳兵和“白毦兵”同为精兵,这可能亦是造成误会的因素之一。

虽然“白毦兵”并非丹阳兵,但是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丹阳兵为“白毦兵”前身,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丹阳兵是“天下精兵”这个事实。另外,作为刘备早期的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丹阳兵也是刘备在军事上当之无愧的“起家资本”。

(三)孙策和丹阳兵

在孙策开拓江东,为东吴事业奠定基础的历史中,丹阳兵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丹阳兵在东吴的创业史中,也是功不可没。

《周瑜传》:

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事谐也。”……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江表传》:

策令瑜有云: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

从上面的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孙策开拓江东,本来仅以其父余部渡江,这部分人数本来不多,区区数千人而已。但是得到了在丹阳周瑜的强力支持之后,孙策实力有了根本性的提升。第一条史料中孙策有“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这样的说法,时人就有评价说“此云已足,则知前之不足。可知非瑜兵迎,其不济乎!是以服其功大。”这“不足”与“足”之间的差异,即那部分“瑜兵”,也就是丹阳兵。有没有这部分丹阳兵,孙策的实力前后悬殊,已经到了关乎能否“取吴会平山越”的程度。再看第二条记载,就说的就更为具体一点,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孙策能够横扫江东,完全是以丹阳为根据地,在周瑜的支持下获得了大量的“丹阳兵”和“粮船”补给的结果。

周瑜是当时丹阳太守周尚的侄子

孙策正是以“丹阳兵”为生力军,以丹阳为基地,才实现了平定江东的目标,为后来的孙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丹阳何以成为“精兵之地”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丹阳兵是一支毋庸置疑的“天下精兵”,是汉末各路势力的“抢手货”。那么,丹阳为何盛产精兵呢?

我们都知道,陈寿的《三国志》素来以叙述简练著称,但是《三国志》里关于丹阳处着墨颇多,可以说毫不吝惜,相当详细。

《三国志·诸葛恪传》:

丹杨山险,民多果劲……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皆以为难。

丹阳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是产生精兵的土壤。

《三国志》比较少见地花了很多篇幅向我们展示了丹阳,这个地方幅员广大,又是深山巨壑的地形。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人民,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未尝入城邑”,并持续和政府的武装围剿对抗。久而久之,相当于天天在进行军事训练的丹阳人,就形成了天然强大的作战能力。陈寿更是以“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这样生动的描述,把丹阳人出色的单兵素质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再加上“山出铜铁,自铸甲兵”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又使得丹阳这个地方具备武装人民的先天优势,优质的兵源结合精良的装备,丹阳兵的战斗力出众,而成为“天下精兵”就不难理解了。

又有《三国志·陆逊传》:

逊建议曰:“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可大部伍,取其精锐。”会丹阳贼帅扇动山越,逊破散之,得精卒数万人。

从这条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陆逊在和丹阳贼帅的一次战斗中,就获得了“精卒”数万人。这再次印证了,丹阳确实是一个盛产精兵的地方。

三、历史上的丹阳兵,以及丹阳兵的最后

事实上,丹阳兵除了是曹孙刘三家在军事上的“起家资本”以外,汉末很多势力都极其重视丹阳兵。除了前文提到的袁术说丹阳是“精兵之地”外,《三国志·先主传》还提到“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何进也曾遣人去丹阳募兵。

丹阳兵的精勇之名,闪耀于历史,不仅仅只在三国时代。

《史记》记载:

“李陵既壮,……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馀人。”

李陵以五千丹阳兵孤军深入,对抗匈奴八万大军,取得了斩杀匈奴万余人的战绩,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丹阳兵这支“天下精兵”在历史上出尽风头,盛名于天下,也有最终落幕的时刻。

丹阳兵堪称一段历史的传奇

《三国志·孙皓传》:“沈莹领丹阳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阵,于是以驰淮南军,三冲不动”,这大概是丹阳兵最后的高光时刻。在晋灭吴的战争中,丹阳兵再一次展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是东吴此时已经是日薄西山,丹阳兵也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最后丹阳太守沈莹被晋军统帅王浑斩杀,东吴丹阳兵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

随着国家的统一,特别是两晋以后长江以南包括丹阳地区的深入开发,昔日丹阳深山里的人民不再“未尝入城邑”,他们走出深山,告别“白首于林莽”的生活,随着丹阳精兵赖以养成的土壤逐渐消失,一段传奇就此终结。

结论

丹阳兵作为“天下精兵”,并非浪得虚名。丹阳兵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战绩,在汉末三国这个乱世的舞台上,是各个割据势力眼中的抢手货,更是曹孙刘三家在军事上的“起家资本”。丹阳之所以盛产精兵,是由其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决定的。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江南地区的深入开发,这种条件开始逐渐消失,丹阳兵的传奇也就此成为历史。

历史的天空闪耀几颗星,丹阳兵就是这其中的一颗。

解读丹阳兵:这支被汉末各路军阀青睐的精兵,到底是怎样的军队?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对丹阳兵并不陌生,它的身影曾多次出现在曹操、刘备、孙权等许多军阀势力之中,战斗力极为彪悍。那么丹阳兵究竟是一支什么部队,在历史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何为丹阳兵

丹阳兵,亦称丹杨兵,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支精锐的地方部队。由于其兵源来自于扬州丹阳郡境内,因而得名。丹阳郡始设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前身为秦朝时期的鄣郡,郡治宛陵县(安徽宣城),以境内的丹阳县(安徽当涂)命名。丹阳郡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西部、浙江省西北部和江西省北部的一部分。东汉继续设立丹阳郡。

丹阳兵在西汉时期并不出名,直到东汉时期才以盛产精兵闻名。公元28年,光武帝刘秀调集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马征讨割据淮南的李宪,大获全胜,丹阳兵初试锋芒。公元162年,车骑将军冯绲奉命出兵讨伐荆州武陵郡蛮夷叛乱,所倚重的中坚力量便是“丹阳精兵之锐”。此战,冯绲斩获四千余颗叛军首级,受降十万余人,彻底平定了荆州叛乱。丹阳兵由此一战成名,此后丹阳便成为东汉政府募兵的重要来源地。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的丹阳兵

丹阳兵真正被人们熟知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之中,他们不仅是各路军阀的重要兵源,而且还是江淮一带一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1、各路军阀手下的丹阳兵。

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为增强实力,便四处扩充兵马,派都尉遣毌丘毅前往丹阳募兵。刘备曾随毌丘毅一同前往募兵,但在下邳遇到贼寇而被迫终止,募兵未果。

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其军队中便有不少丹阳兵。190年曹操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后,便同夏侯惇、曹洪南下扬州募兵,以作补充,在丹阳募兵4000人。不过曹操募集的这支丹阳兵却在龙亢发生哗变,“士卒多叛”,只有500多人留了下来。

虽然丹阳兵给曹操吃了不少苦头,但曹操还是对其信赖有加。据《会稽典录》记载,当时周昕担任丹阳太守,与曹操相善,便“前后遣兵万余人助公(曹操)征伐”,而周昕的弟弟周喁更是带着两千人相助曹操,甚至一度成为曹操的军师“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可见丹阳兵是曹操起兵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徐州牧陶谦手下将士绝大多数由丹阳兵组成。陶谦就是丹阳县人,他入主徐州时靠的就是老乡丹阳兵的支持,因此才得以在四战之地的徐州立足,击败青徐等地的黄巾军和叛军。194年,曹操从徐州撤军,陶谦为留住刘备共同对抗曹操,便以四千丹阳兵相赠,可见陶谦手下丹阳兵人数之多。

陶谦所统领的丹阳兵不久归于刘备帐下。195年陶谦病逝,刘备在糜竺等徐州官僚的推举下遂领徐州事务。不过同曹操一样,刘备手下的丹阳兵也发生过大规模哗变。196年,刘备手下的中郎将丹阳人许耽遣人勾结吕布作乱,下邳城内的丹阳兵打开城门放入吕布,致使刘备丢失徐州不得已投靠曹操。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丹阳兵追随刘备左右,这些人很可能在之后成为精锐“白毦兵”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徐州这支丹阳兵归顺吕布后最终被曹操所击败。

孙策、孙权部下也活跃着丹阳兵的身影。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后,孙策等人依附袁术,袁术以孙策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孙策起兵之时,袁术便建议孙策前往依附吴景,说“彼(丹阳)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孙策在丹阳募兵数百人,不过却被泾县贼寇地祖郎所袭击,损失殆尽。

即便如此,孙氏仍然对丹阳颇为重视。占有江东数郡后,孙氏一直派心腹统管丹阳郡,如孙策二弟孙翊担任丹阳太守,程普、黄盖等人先后担任丹阳都尉,为孙氏募集精兵。孙瑜担任丹阳太守时“为众所附,至万余人。”为孙氏割据江东提供了重要力量。

2、江淮一带重要的割据力量

丹阳兵除散落四处外,还有不少人依托当地险要地势在当地起兵,成为一方重要的割据势力。如泾县贼寇祖郎占据周边,多次击败孙策,一度使孙策损失殆尽。刘繇败亡后,太史慈逃亡泾县,屯兵立府,连接山越,自称丹阳太守。即使孙氏占据江东后,丹阳地区仍然发起多次叛乱,对孙氏造成一定威胁。216年,曹操招揽尤突发起叛乱,丹阳郡数县响应,震动孙权。

丹阳兵为何如此精悍?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丹阳兵的精悍善战与其地理环境和风俗教化有很大关系。

诸葛恪曾启奏孙权,要求出任丹阳太守,对此地用兵,以彻底控制丹阳郡。众多朝臣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说“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

东吴朝臣的议论很好地分析了丹阳兵精悍善战的原因,他们认为丹阳境内多山地丘陵,山谷幽深,丛林遍布,又和吴郡、会稽等郡相邻,地理环境险恶复杂。而当地风俗教化程度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并不高,东汉李忠曾言“丹阳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杜尚更是说这里多为“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也就是这里是山越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汉化程度不高。

险恶的环境和山越人习俗的侵染使丹阳地区有自幼习武好战的传统,这里的高山幽水又为他们提供了强化战斗技能的天然舞台。更重要的是,丹阳郡是当时非常重要的铜矿产地,便于丹阳人就地铸造优质兵甲,这就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所以丹阳兵才会如此精悍,受到各路军阀的青睐。

也正因为此,丹阳地区自东汉末年以来久未宾服,多次反叛孙氏东吴。不过东吴也在多次平定丹阳叛乱中从中大规模拣料兵员,增强军力。216年,尤突叛乱,孙权以陆逊征讨,最终斩杀尤突,“丹杨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诸葛恪担任丹阳太守后,更是收服丹阳十余万口,并从中拣选四万余人充作士卒,极大的增强了东吴的军事实力。

史书中也提到了丹阳兵的作战方式。同南方士卒精于水战不同的是,丹阳兵以步兵为主,尤其善于在山地和丛林地区作战“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这很好的补充了东吴军队的短板。在西晋灭吴之战时,丹阳太守沈莹率领“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向西晋军队发起冲击,前后多次攻陷敌军阵营,丹阳兵之果敢坚毅与东吴其他军队的全面溃败形成了鲜明对比。

结语

丹阳兵的精悍善战同丹阳郡地势险要、教化未行、山越聚居、多产铁矿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在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的割据混战中,处处都留下了丹阳兵的身影。不过丹阳兵的名噪一时也反映出封建统治力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化,随着西晋统一和丹阳郡汉化程度的加深,曾经善战的丹阳兵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等。

解读丹阳兵:这支被汉末各路军阀青睐的精兵,到底是怎样的军队?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对丹阳兵并不陌生,它的身影曾多次出现在曹操、刘备、孙权等许多军阀势力之中,战斗力极为彪悍。那么丹阳兵究竟是一支什么部队,在历史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何为丹阳兵

丹阳兵,亦称丹杨兵,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支精锐的地方部队。由于其兵源来自于扬州丹阳郡境内,因而得名。丹阳郡始设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前身为秦朝时期的鄣郡,郡治宛陵县(安徽宣城),以境内的丹阳县(安徽当涂)命名。丹阳郡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西部、浙江省西北部和江西省北部的一部分。东汉继续设立丹阳郡。

丹阳兵在西汉时期并不出名,直到东汉时期才以盛产精兵闻名。公元28年,光武帝刘秀调集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马征讨割据淮南的李宪,大获全胜,丹阳兵初试锋芒。公元162年,车骑将军冯绲奉命出兵讨伐荆州武陵郡蛮夷叛乱,所倚重的中坚力量便是“丹阳精兵之锐”。此战,冯绲斩获四千余颗叛军首级,受降十万余人,彻底平定了荆州叛乱。丹阳兵由此一战成名,此后丹阳便成为东汉政府募兵的重要来源地。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的丹阳兵

丹阳兵真正被人们熟知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之中,他们不仅是各路军阀的重要兵源,而且还是江淮一带一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1、各路军阀手下的丹阳兵。

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为增强实力,便四处扩充兵马,派都尉遣毌丘毅前往丹阳募兵。刘备曾随毌丘毅一同前往募兵,但在下邳遇到贼寇而被迫终止,募兵未果。

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其军队中便有不少丹阳兵。190年曹操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后,便同夏侯惇、曹洪南下扬州募兵,以作补充,在丹阳募兵4000人。不过曹操募集的这支丹阳兵却在龙亢发生哗变,“士卒多叛”,只有500多人留了下来。

虽然丹阳兵给曹操吃了不少苦头,但曹操还是对其信赖有加。据《会稽典录》记载,当时周昕担任丹阳太守,与曹操相善,便“前后遣兵万余人助公(曹操)征伐”,而周昕的弟弟周喁更是带着两千人相助曹操,甚至一度成为曹操的军师“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可见丹阳兵是曹操起兵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徐州牧陶谦手下将士绝大多数由丹阳兵组成。陶谦就是丹阳县人,他入主徐州时靠的就是老乡丹阳兵的支持,因此才得以在四战之地的徐州立足,击败青徐等地的黄巾军和叛军。194年,曹操从徐州撤军,陶谦为留住刘备共同对抗曹操,便以四千丹阳兵相赠,可见陶谦手下丹阳兵人数之多。

陶谦所统领的丹阳兵不久归于刘备帐下。195年陶谦病逝,刘备在糜竺等徐州官僚的推举下遂领徐州事务。不过同曹操一样,刘备手下的丹阳兵也发生过大规模哗变。196年,刘备手下的中郎将丹阳人许耽遣人勾结吕布作乱,下邳城内的丹阳兵打开城门放入吕布,致使刘备丢失徐州不得已投靠曹操。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丹阳兵追随刘备左右,这些人很可能在之后成为精锐“白毦兵”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徐州这支丹阳兵归顺吕布后最终被曹操所击败。

孙策、孙权部下也活跃着丹阳兵的身影。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后,孙策等人依附袁术,袁术以孙策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孙策起兵之时,袁术便建议孙策前往依附吴景,说“彼(丹阳)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孙策在丹阳募兵数百人,不过却被泾县贼寇地祖郎所袭击,损失殆尽。

即便如此,孙氏仍然对丹阳颇为重视。占有江东数郡后,孙氏一直派心腹统管丹阳郡,如孙策二弟孙翊担任丹阳太守,程普、黄盖等人先后担任丹阳都尉,为孙氏募集精兵。孙瑜担任丹阳太守时“为众所附,至万余人。”为孙氏割据江东提供了重要力量。

2、江淮一带重要的割据力量

丹阳兵除散落四处外,还有不少人依托当地险要地势在当地起兵,成为一方重要的割据势力。如泾县贼寇祖郎占据周边,多次击败孙策,一度使孙策损失殆尽。刘繇败亡后,太史慈逃亡泾县,屯兵立府,连接山越,自称丹阳太守。即使孙氏占据江东后,丹阳地区仍然发起多次叛乱,对孙氏造成一定威胁。216年,曹操招揽尤突发起叛乱,丹阳郡数县响应,震动孙权。

丹阳兵为何如此精悍?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丹阳兵的精悍善战与其地理环境和风俗教化有很大关系。

诸葛恪曾启奏孙权,要求出任丹阳太守,对此地用兵,以彻底控制丹阳郡。众多朝臣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说“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

东吴朝臣的议论很好地分析了丹阳兵精悍善战的原因,他们认为丹阳境内多山地丘陵,山谷幽深,丛林遍布,又和吴郡、会稽等郡相邻,地理环境险恶复杂。而当地风俗教化程度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并不高,东汉李忠曾言“丹阳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杜尚更是说这里多为“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也就是这里是山越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汉化程度不高。

险恶的环境和山越人习俗的侵染使丹阳地区有自幼习武好战的传统,这里的高山幽水又为他们提供了强化战斗技能的天然舞台。更重要的是,丹阳郡是当时非常重要的铜矿产地,便于丹阳人就地铸造优质兵甲,这就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所以丹阳兵才会如此精悍,受到各路军阀的青睐。

也正因为此,丹阳地区自东汉末年以来久未宾服,多次反叛孙氏东吴。不过东吴也在多次平定丹阳叛乱中从中大规模拣料兵员,增强军力。216年,尤突叛乱,孙权以陆逊征讨,最终斩杀尤突,“丹杨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诸葛恪担任丹阳太守后,更是收服丹阳十余万口,并从中拣选四万余人充作士卒,极大的增强了东吴的军事实力。

史书中也提到了丹阳兵的作战方式。同南方士卒精于水战不同的是,丹阳兵以步兵为主,尤其善于在山地和丛林地区作战“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这很好的补充了东吴军队的短板。在西晋灭吴之战时,丹阳太守沈莹率领“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向西晋军队发起冲击,前后多次攻陷敌军阵营,丹阳兵之果敢坚毅与东吴其他军队的全面溃败形成了鲜明对比。

结语

丹阳兵的精悍善战同丹阳郡地势险要、教化未行、山越聚居、多产铁矿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在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的割据混战中,处处都留下了丹阳兵的身影。不过丹阳兵的名噪一时也反映出封建统治力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化,随着西晋统一和丹阳郡汉化程度的加深,曾经善战的丹阳兵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03/16962573709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