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tyle的(freestyle出处)

时间:2023-11-24 17:48:24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陈情匿旧酒

双流开年大戏 最好看的法治微电影《我不是网红》

人民网成都1月31日电 (王军)“虚拟世界太厉害,总会有人在使坏,卡里存款还在不在,钓鱼网站的山寨,网络骗子没有爱……”这不是freestyle,而是出自双流区网信办最新推出的法治微电影主人公——网警杨静之口的防小贴士。

影片全程无尿点 拍摄手法新颖获点赞

说起网红,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直播间、喊麦、整容脸、月入百万等关键词,但这部二十几分钟的微电影却能颠覆你对网红的固有印象。今日,由双流区网信办自制的法治微电影《我不是网红》全网上线。影片讲述“网警叔叔”杨静和“白客”李秀两个人物分别在不同空间,以不同的身份和初衷,一起协作,成功抓捕“卖茶女”团伙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双流网警杨静以网名“网警叔叔”在网络上巡逻、执法,维护网络安全。她在工作中发现,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个以“卖茶女”为幌子的团伙:“卖茶女”拥有多个微信号,专门通过添加陌生人好友,虚构身份编造因“失恋”而回老家,跟外公学习炒茶的虚假事实,骗取微信好友的同情后,进而高价贩卖劣质茶叶或骗取钱财。在杨静团队对案情进行侦查和摸排的同时,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客”李秀也从虚拟的网络信息入手,运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对“卖茶女”展开调查。最终,他们锁定了“卖茶女”团伙成员的身份及位置,并成功实施了抓捕。

除了紧凑的剧情,这部微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值得一提,电影将两个空间的故事线重叠交叉,相互影响,一起推动故事发展,二十五分钟的观影时间,让观众都沉浸在紧张的剧情氛围中。新颖的创意视频形式、紧跟时代特色的法治内涵,一上线,便获得了众多网友的互动点赞。

微电影也有大作为 普法宣传融入群众生活

为促进普法宣传深入开展,使干部群众在休闲中学习法律知识,在娱乐中感受法治精神,在欣赏中解读法治文化,成为身边触手可及的“法律顾问”,双流区每年都会推出一部自制的法治微电影。

与双流2017年推出的法治微电影《变妆》不同,最新推出的《我不是网红》更注重向观众展示网络警察的形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用来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同时网络犯罪也随之而来。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网络警察既要拥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案件办理经验。

例如电影中的“网警叔叔”杨静,在微博上,她是微博红人,是网友口中的“网警叔叔”;在现实中,她是网络警察,是一名对付日益猖撅的网络犯罪的女警。鲜明的形象反差展现出网警们高反差萌的双面特质,也让市民在观片的同时加深对网络警察的认识和对法律的理解与运用。

据双流区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上线的微电影吸引众多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关注,大力提高了全区民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提升我区群众安全感、提高我区社会稳定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中国有嘻哈》之父,从「全民Diss」到「全民打Call」

“你有freestyle吗?”

电视综艺节目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30年,网综更是才短短几年,2012年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电视综艺进入了大片时代。随后,网综也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在去年夏天正式迈入超级网综时代,《中国有嘻哈》更是其中之最。

从浙江卫视到爱奇艺,从电视综艺到纯网综艺,《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亲历了这一时代,当谈到他和爱奇艺是如何顶着各方压力做出现象级爆款网综时,他仿佛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用他的话说,“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

在个性的年代里,小即是大

大片投入、大片品质、大片宣推、大片影响力,很多人说2017年是超级网综的元年,正如2012是电视综艺的元年一样。过去做电视节目的时候陈伟对自己的要求是老少皆宜,要满足最广泛年龄层的需求,这其实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爱奇艺占比70%以上都是35岁以下的人群,年轻人崇尚个性和表达。

在陈伟看来,这些年轻人喜欢小众的品牌、喜欢小众的音乐、喜欢小众的文化、他们享受小众文化给他们带来的优越感。在小众文化里面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认同。

《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

在年轻人眼里面所谓的大众其实有时候会等同于平庸,对于他们来讲平庸是一件特别不能忍受的事情,没有个性的表达是不能忍受的事情。所以陈伟认为在这个时代做纯网综艺节目,从小众领域出发可能并不是一个坏点子。

相信许多人和邦哥一样,在三个月之前都不认为《中国有嘻哈》是能够真正闯出来获得成功的纯网综艺。今年的5月2日爱奇艺第一次启动《中国有嘻哈》的发布会,陈伟回忆当时无论是在嘻哈圈、音乐圈还是节目制作行业,爱奇艺这一次是被群嘲的对象,换句话说就是被全民diss。

陈伟的理解是,因为嘻哈在大家的理解里面实在是太过于小众。从3月初到4月底的两个月里,有将近3亿的意向广告从爱奇艺手里遛走,客户的态度大致是“你们如果要做流行偶像、做大众音乐品类的节目我们就签合同,要是做嘻哈,没办法我们不敢投,因为风险实在太大。”

从Diss到打Call

6月24日《中国有嘻哈》开播第一集,又是一顿群嘲。

有关于节目的、关于Freestyle的、关于明星制作人的、关于HiphopMan的。那段时间陈伟天天给自己打鸡血,甚至请人专门写了一幅“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书法贴在墙上。当时节目有两万多的评论量,陈伟至今没搞懂节目还没开播怎么会有那么多一星差评。他说当时diss他们的歌绝对可以整理出一张音乐专辑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随着一集一集节目往后播,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舆论开始反转,节目的分数也从当时的4.3变成了7.2。

看一组数据,《中国有嘻哈》在新浪微博的主话题阅读量第一季超过了70亿,讨论量是2671万,子话题破了25亿;热搜榜上榜次数用关键词抓取的方式统计是461次,用泛节目关键词来统计是500多次。爱奇艺平台的短视频播放量在30亿左右,而新浪微博上已经统计超过了80亿的短视频播放量。节目录制之前“嘻哈”的微信指数热度峰值不到一万是9871,节目开播之后“嘻哈”的热度峰值是550万,前后提升了556倍。

不仅节目收到全民关注,嘻哈选手们的人气也是水涨船高。据新浪微博给出的数据,所有参赛选手的微博粉丝数在节目播出期间总共增长了2085万,其中冠军PG-ONE从最开始的36000粉丝,到总决赛播出的时候已经涨到360万微博粉丝,每条微博都是上万的评论量互动量。

爆款帕斯卡定律

《中国有嘻哈》是诞生于纯网的现象级节目,也是垂直小众题材大众化传播的典型案例。它解释了小即是大,也使得纯网综艺的“爆款帕斯卡定律”得到了印证。

陈伟是理改文改艺,他解释“爆款帕斯卡定律”是用物理的压强公式,相当于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单位面积,也就是说在小切口上施以最大的压力、最大的资源、最大的投入就能得到最大的压强。当压强达到临界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爆破,叫做临界爆破点,爆款就这么诞生了。

在此之前这只是一个理论模型,被提出来并没有印证过,在《中国有嘻哈》爱奇艺真正意义上选用了一个小到大家都不愿意投钱要撤单的小众题材切口把最大的制作投入、最大的体量资源投入在这上面,无论是爱奇艺、新浪微博还是其他的多家合作方一起投入了最大的资源量,然后产生了一个超越于临界值的压强,最终出现了一个现象级的爆款。

对于爆款,爱奇艺CEO龚宇的逻辑是所有爆款都诞生在从未被关注到的创新领域。没有选择大众的题材,没有选择传统的音乐选秀模式,甚至没有理谓的颜值标准,这意味着爱奇艺要放弃市场的初始认可、放弃数亿广告收入。

作为超级网综头部IP《中国有嘻哈》第一次实现了大苹果树的梦想,把爱奇艺所有的产品业务线、生态链打通,无论是内容平台、广告营销、VIP会员收费、奇秀直播、泡泡圈、线下演唱会、艺人经纪、智能硬件、电商、电影、IP增值、游戏甚至文学阅读全部围绕着,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一个IP搭了爱奇艺所有的业务线。

“嘻哈”之后中国还会有什么?

一档综艺火了之后必然会出现同类型的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之后的《爸爸回来了》,《中国有嘻哈》之后会不会出现类似“中国有街舞”、“中国有涂鸦”等一系列节目?如果还想收获 《中国有嘻哈》一样热度,陈伟认为任何一个品类都是一样的,第一个做的人,一定有先发优势,敢吃螃蟹的人有风险,同样也有巨大的优势,做成了在这里面就站住脚了。别人再想花的成本、力量也好,其实难度很高。

嘻哈证明了小众文化,是可以通过一个网综节目来成为大众文化的案例。也就是说,嘻哈也证明了,在这个时代通过视频网站的媒介,可以把年轻人喜爱的文化能够放大出来,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共鸣。陈伟相信这会给其他的翻嘻哈门类,以及其他的年轻门类,甚至是二次元等等给这些创作者更大的信心,也会给市场更大的信心。

但是不得不说,陈伟为什么不选别的作为突破口,而选择了嘻哈?嘻哈包括说唱,包括街舞、包括DJ文化、包括涂鸦文化等,唱歌跳舞是人类娱乐需求最主要的门类,不管哪个朝代,不管什么艺术载体,唱歌跳舞是最基本款。所以陈伟一直觉得,他一定是找最基本款最大门类,找到所谓小众文化的切入口。在这个时代,通过视频网站往综艺的载体,小众文化将得到更大的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4/169626108711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