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的准确位置图走向(胃经的准确位置图)
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经穴
足阳明胃经经穴
ST 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
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
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
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
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
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
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
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
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
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指是丰隆。
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
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
厉兑次指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1.承泣(Chéngqì)(ST1)
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0.7寸。
2.四白(Sibái)(ST2)
在面部,眶下孔处,承泣下0.3寸。
3.巨髎(Jùliáo)(ST3)
在面部,横平鼻翼下缘,瞳孔直下。
4.地仓(Dìcāng)(ST4)
在面部,巨髎直下,当口角旁开0.4寸(指寸)处。
5.大迎(Dàyíng)(ST5)
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6.颊车(Jiáchē)(ST6)
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上下牙咬紧时咬肌隆起的高点处。
7.下关(Xiàguān)(ST7)
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处,张口时此凹陷便鼓起。
8.头维(Tóuwéi)(ST8)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9.人迎(Rényíng)(ST9)
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10.水突(Shuǐtū)(ST10)
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人迎与气舍边线的中点。
11.气舍(Qishè)(ST11)
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
12.缺盆(Quēpén)(ST12)
在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13.气户(Qìhù)(ST13)
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14.库房(Kùfáng)(ST14)
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5.屋翳(Wūyì)(ST15)
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6.膺窗(Yīngchuāng)(ST16)
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7.乳中(Rǔzhōng)(ST17)
在胸部,中央,平第4肋间隙。
18.乳根(Rǔgēn)(ST18)
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9.不容(Bùróng)(ST19)
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0.承满(Chéngmǎn)(ST20)
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1.梁门(Liángmén)(ST21)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2.关门(Guānmén)(ST22)
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3.太乙(Tàiyǐ)(ST23)
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4.滑肉门(Huáròumén)(ST24)
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5.天枢(Tiānshū)(ST25,大肠经募穴)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26.外陵(Wàilíng)(ST26)
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7.大巨(Dàjù)(ST27)
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8.水道(Shuǐdào)(ST28)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9.归来(Guilái)(ST29)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下中线旁开2寸。
30.气冲(Qichōng)(ST30)
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
31.髀关(Bìguān)(ST31)
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边线上,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屈股时平会阴。
32.伏兔(Fútù)(ST32)
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33.阴市(Yīnshì)(ST33)
在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
34.梁丘(liángqiū)(ST34,胃经郄穴)
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35.犊鼻(Dúbí)(ST35)
在膝前区,屈膝时,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36.足三里(Zúsānlǐ)(ST36,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ST35)下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胫骨粗隆外一横指,下一横指。
37.上巨虚(Shàngjùxū)(ST37,大肠经下合穴)
在小腿外侧,足三里下(ST36)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38.条囗(Tiáokǒu)(ST38)
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下8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39.下巨虚(Xiàjùxū)(ST39,小肠经下合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下9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40.丰隆(Fēnglóng)(ST40,胃经络穴)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平条口穴,胫骨前嵴外两横指。
41.解溪(Jiěxī)(ST41,胃经经穴)
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42.冲阳(Chōngyáng)(ST42,胃经原穴)
在足背高点,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43.陷谷(Xiàngǔ)(ST43,胃经输穴)
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44.内庭(Nèitíng)(ST44,胃经荥穴)
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45.厉兑(Lìduì)(ST45,胃经井穴)
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
经络腧穴——足阳明胃经的详细讲解,带你学会调理自己的胃
脾胃是人体最主要的获取能量的脏腑,中医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总得来说,一个人出生以后的身体健康状况是离不开脾胃这两个脏腑功能的。
脾胃好的人,身体往往都较强健,反之则多羸弱。
脾和胃是一对互相影响的脏腑,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胃的消化功能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而脾的运化又需要胃的功能的强健。
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胃的消化功能不好,脾的运化功能即便是再强大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没有食物可以运化,既然没有食物可以运化那就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即便是胃的消化功能再强大也不能从食物中提取能量,因为能量是靠脾气来催生的。
言归本文章正题,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的脾胃功能都不是太好。
尤其是生活规律严重破坏当下,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合切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提高脾胃的功能,让我们不至于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累垮我们的身体。
一提到调理脾胃很多人都可能会想到“吃药”,但是吃药很多人又接受不了,其实调理脾胃最好的、最健康、最绿色的就是推拿按摩人体的经络穴位。
既然说到经络穴位,那么今天我就先给大家分享一下“胃经”,胃经全称“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的一条比较长的经络,也是人体中作用范围相对较大一条经络。
咱们先来看看具体的经络循行和穴位。
循 行 路 径咱们先来看看《内经》中是如何描述足阳明胃经的。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文言文理解起来可能有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专业词语更是生僻。咱们可以直接从白话翻译中学习(如果想要有所提高和深层次研究,还是要学习文言文)。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眼内角,与足太阳经相;
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然后绕出来,循行嘴角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
然后退回来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还有一条直行向下的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
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胃经的作用功效是比较广泛的,不只是脾胃功能的调节与防治,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胃经上的穴位得到解决。咱们还是先从经典的《内经》看起: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精神系统)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千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在上边的一段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总结,足阳明胃经对于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问题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问题;
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问题(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每条经络或者每个脏腑都有其自身的生物钟,也就是说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开阖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把握好经络和脏腑的生物钟 ,才能更好的去运用经络穴位的功效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经 络 养 身早上7:00~9:00《辰时》
气血流注于胃,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生活里很重要的原因。
抓住这个时刻,及时进食,上午的工作才能有精力完成,同时也为这一天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
胃经中有很多重要的养生大穴,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效果最好,而且应用最方便的几个穴位。
1.足三里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要功效]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下肢痹痛,癫狂,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2.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要功效]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下肢痿痹。祛痰大穴。
3.天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旁开2寸。
[主要功效]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脾胃为人后天成长之根本,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时常自行按摩或艾灸这几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强健脾胃,延年益寿。
以上论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或不同意见之处请多指正。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3/16962468654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