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不限时的游戏叫什么(未成年不限时的游戏)
暑假未成年人“限玩日历”,只能周五六日打游戏
夏宾/@国是直通车
暑期将至,腾讯等国内游戏厂商6月29日集体发布“关于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结合相关要求与实际放假安排,未成年用户只可以在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每周五、六、日晚20点至21点之间登录体验游戏,提醒广大未成年玩家合理安排时间,适度游戏。腾讯游戏方面表示,整个暑假两个月未成年人只能玩26个小时游戏,并针对冒用账号问题,率先加码采用人脸识别验证进行拦截,运用AI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判定疑似未成年账号,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来源: 澎湃新闻
21:30后宵禁、限制游戏时长:网易首批15款手游即将上线防沉迷
1月16日,网易游戏宣布,将全新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从技术限制、家长监管、主动服务、实名登记升级和企业联动等层面,全方位完善未成年人游戏的保护机制。
具体而言,网易即将在旗下15款热门手游上线防沉迷功能——启动未成年人宵禁,晚上21:30至次日8:30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游戏;限制每天游戏时长,比如12岁以下的玩家在工作日只能玩1小时游戏,节假日最多游戏2小时。
为了便于家长监督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网易还基于家长监护工程,全新升级迭代了“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同时建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守护团队,尝试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主动提醒异常及高额消费。
显然,作为国内游戏大厂,网易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游戏上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标志着游戏厂商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举措,正在朝更细致、更专业的差异化管理方向发展。
21:30后未成年人宵禁,12岁以下平日限玩1小时
自2019年1月开始,网易将陆续在《梦幻西游》手游、《大话西游》手游、《荒野行动》、《阴阳师》等15款热门手游中上线防沉迷功能,试图介入严格的技术干预,从源头上健康管理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
具体来说,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的玩家在工作日只能玩1小时游戏,节假日只能玩2小时游戏;而13-18周岁(不含18周岁)的玩家,工作日和节假日的游戏时长也分别不能超过2小时和3小时。
另外,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夜间休息,网易游戏还在21:30——次日早上8:30实施了宵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未来,网易还计划针对特殊节假日进行更严格的差异化限时管理,既让未成年人有适当娱乐的空间,又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升级“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家长可申请禁玩,管理游戏时间与消费
而在亲子沟通和管理层面,1月15日,网易还升级了全新站点“网易家长关爱平台”(https://jiazhang.gm.163),以帮助家长快捷有效地监督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网易表示,之后这一平台也将不断优化升级,给用户带来更便捷和更完善的体验。
这个平台的功能,涵盖了多账号监管、游戏时间查询及管理、游戏信息查询、游戏消费查询及管理,并支持多种情景下的限玩模式,家长甚至可以申请禁玩。而在管理与防范之外,网易也将邀请亲子专家、教育学者等专家团进行科普与分享,协助家长共同引导孩子科学、健康地上网。
联合业界力量,强化主动服务
与防沉迷系统相对应的是不断升级完善的游戏实名制度。网易规定,新增游客用户仅允许体验单款游戏2小时、最多体验网易3款游戏;未实名登记则无法进行充值行为。接下来,网易也将计划接入公安认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在技术的管控与平台的完善之外,网易还将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的解决思路,在防范之上主动分析、主动提醒。为此,网易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守护团队,尝试针对异常或高额的消费建立主动的沟通与提醒。目前,网易也已联合部分渠道,共同搭建未成年人保护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快速响应,提升未成年人保护的解决效率,并以更主动的态势参与到相关问题的预防与解决当中。
未成年人保护正在向更细致、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游戏与未成年人的关系都是业界、学界甚至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议题。正如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所说,现在的青少年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玩网络游戏是他们的基本娱乐方式。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建立与游戏的关系就成了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而从此次网易升级的一整套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可以看出,在不断加大重视和投入之余,游戏厂商对相关问题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因此推出了更加全面细致,也更具差异化和人性化的措施。例如和传统的防沉迷规定不同,网易在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同时,考虑到了不同年龄层的玩家,以及在不同节假日中的合理游戏时长。而通过“网易家长关爱平台”与主动服务,网易还试图引入专家、学者等教育科普力量,助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科学引导孩子健康游戏,而不只做出简单的禁玩指令。类似的思考和尝试也值得业界借鉴。
当然,在游戏厂商推出更多保护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和家长、老师更好地联动。在健康游戏、合理安排时间之上,正面的游戏也可以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小编认为,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化实践”课程讲师刘梦霏所建议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鼓励未成年人负起责任监管自己;其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该尽到“第一位”的责任,让游戏成为亲子间沟通的桥梁,而不是隔阂。比如,家长可以利用游戏创造共同话题,转移孩子注意力。学校也应该积极探索替代性的线下活动,来填补孩子们被游戏占据的课余时间。
归根结底,不管对于游戏企业还是家庭来说,未成年人保护始终是最重要的命题,而在完善游戏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生态方面,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参与其中。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技术体系的完善,游戏企业、家长、政策等各方力量的联结,也将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朝着更细致与专业的方向发展,游戏行业也能获得更加长足和健康的发展。
来源:东北新闻网
游戏限时不能光说不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防疫期间,家中孩子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迷上网络游戏,从偷偷玩到公开玩再到不让玩就哭天抢地。“升级”“上分”“充值”替代了孩子每日的语文、数学、英语。说好的“未成年人游戏限时”哪去了?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它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孩子最近痴迷的一款游戏名为“和平精英”,他的操作简单明了——“用老爸的身份注册登陆”,随即进入除吃饭、睡觉都在玩游戏的升级上分境界。从此,家中因“游戏时长”的咆哮此起彼伏。可见,游戏公司在执行“未成年人游戏限时”规定时,给未成年人留下了大大的空子可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26.9%;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32亿。中国青少年网民和游戏用户数量巨大,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诸多影响,沉迷游戏影响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养成,也影响学业。南京市民时先生向媒体反映,其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在短短14分钟内,被刷掉70多笔总计4万多元。原来都是10岁的女儿玩“和平精英”的充值。可见,青少年沉迷游戏的情况在防疫期间更趋严重,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沉迷游戏、玩物丧志,损害了健康,荒废了学业,更在失去未来。据调查,目前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举措是以实名注册登录为基础的,存在太多破解漏洞。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生物识别技术更加成熟,技术门槛和成本在逐渐降低,人脸识别被应用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中技术上是可行的,如果12岁儿子用47岁老爸的身份证号码登陆,人脸识别技术就会强行阻止,这才能实现真正限时。
青少年游戏限时不能光说不做,要有切实可行的禁止措施。仅仅用证件号码识别的“限时”就是个自欺欺人的“幌子”。已经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强制将人脸识别技术纳入游戏注册登录环节,实现人证合一、人机对应,真正做到对青少年每天游戏总时长进行限定。
从“人证识别”到“人脸识别”,负责任的网络游戏公司应该考虑担负起更重的企业社会责任,保护好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2/169626030811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