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版我的世界怎么说话(我的世界怎么说话)
身体也会“说话”?身体发出这5种声音,不是大病就是癌!
“咕咕咕……咕噜噜……”
刚躺下准备休息的小吴无奈地叹了口气,明明晚上吃得饱饱的,现在也不饿,可为啥肚子却在咕咕咕的叫呢?
近期,小吴发现自己的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响,像饿了很长时间没吃饭一样。
最初,小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以为是半夜吹空调着凉所致。
可后来发现,自己的肚子咕咕叫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时候每分钟可高达10次以上,且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叮当声响。
几天前,和朋友一起逛街时,还因为肚子不间断地咕咕叫闹过笑话,被好友嘲笑肚子会“唱歌”,这让小吴很是尴尬。
长时间持续的肚子咕咕叫,让小吴有些为自己的健康担心,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系列检查后,小吴最终被确诊为肠梗阻,需要住院治疗。
医生提醒:人体肠内存在多种菌群,当菌群失调,这些细菌就会在肠内发酵,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当肠管蠕动,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也会随之流动,就会出现肠鸣的声音。
对于肚子咕咕响的患者,如果症状反复,且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你知道吗?人的身体其实也会“说话”。
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工厂,几乎昼夜不停地运转着,当出现“故障”时,身体常常会发出一些声音,如耳朵里的嗡嗡声、睡觉时的呼噜声、关节活动时的咔咔声、肚子里的咕噜声……
有些时候,这些声音可能是生理现象,看似无关紧要,但是有些时候是在提醒我们,身体出现异常了,快要扛不住了,是疾病预警信号!
01
打嗝“嗝嗝嗝”不停
打嗝又称为呃逆,指气从胃中上返,喉间发声的表现,偶尔出现打嗝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是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
一般人出现一过性呃逆,多和饮食等方面的因素有关系,如受到寒冷的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干硬的食物、喝含有碳酸成分的饮料、饮酒等,都会出现暂时性的打嗝,这些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会自行缓解。
但如果出现频繁打嗝,持续性打嗝、或打嗝不止的情况,则需警惕提高警惕了,建议去医院就诊,及时排查是否由其它疾病引起。
1. 胃肠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食管裂孔疝等胃肠道疾病,均会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变差,打嗝的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脑血管疾病
如果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长时间打嗝,应警惕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打嗝的原因,主要与脑干网状结构受到影响有关。
如脑干的出血性或缺血性病变、大脑半球继发脑干受损、颅内高压发生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等,都可造成顽固性打嗝,重者可每分钟发生1~2次,且日夜不歇。
当脑血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胃扩张、胃痉挛等,刺激了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引起呃逆。
脑血栓患者,如果梗塞的面积比较大或脑干血栓以后,可能损伤到呃逆中枢,引起呃逆中枢功能紊乱,可出现打嗝的症状。
如果脑血管病一旦出现呃逆,往往连续不止,成为顽固性呃逆时,其治疗会较为棘手,且提示预后不佳。
3. 某些癌症
膈肌位于肺的下方、胃的上方,频繁打嗝有可能是膈肌周围的脏器发生了病变。
当膈肌受到刺激可表现为连续不停的打嗝,可见于胸膜病变、肝脓肿、肺下部炎症等邻近膈肌的病变。
除此之外,如果患有食管癌、食管炎、胰腺癌等疾病,也可能会出现打嗝不停的情况。
02
肚子不饿也“咕咕”叫
每个人都有过肚子“咕咕”叫的经历,当肚子饿了、亦或是肚子受凉了都容易发生,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
肠鸣音主要是由于气体在肠道中穿过液态或者相对固态物质时,引起的肠道声音。
在临床上肠鸣音3~5次/分属于正常,若一分钟之内肠鸣音超过5次,则被称为肠鸣音亢进。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是听不见的,可在肚子饥饿时肠道蠕动加快,所谓饿的肚子咕咕叫,则会听到肠鸣音。
但若是在肚子不饿的情况下,肠鸣音的频率、音调、声响发生较大的变化,很可能预示胃肠道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
1. 肠道菌群紊乱
当人体存在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中的不良菌群会与食物残渣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气体在食糜中穿行,就会引起咕咕叫的声音,这种情况与肠道饥饿无关。
乳糖不耐受的人,空腹喝牛奶,刺激肠胃蠕动,会发出较大的“咕咕咕”声,严重者还会发生腹泻、呕吐。
还有一些患者进食含有大量产气的食物,如红薯、白萝卜、土豆、黑豆等,以及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导致消化不良,诱发肠鸣音。
2. 肠道炎症
当肠道存在炎症时,会分泌大量的肠液,导致肠道水分过多,在肠道蠕动时,肚子也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
如果肠鸣音次数增多,约每分钟10次,声音变大但不高,感觉肚子在不停地运动,可能预示着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
3. 肠梗阻
如果肠鸣次数明显增多,且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叮当声或金属音,可能存在肠梗阻的情况。
由于肠道堵塞,肠道内容物没有办常排出,肠道里出现梗阻点,如小肠出现病变被堵住,上游的肠管还在蠕动,会出现肠道蠕动加快,出现咕噜咕噜响的肠鸣音,是病态的肠鸣音。
急慢性肠梗阻容易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组织痉挛、麻痹、缺血甚至坏死。
03
耳朵老有“嗡嗡”声
耳朵老是有“嗡嗡”响声,是耳鸣的症状表现。
耳鸣的声音会有一些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呈现频率较低的轰响感,也有的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蝉鸣音、电流音等。
很多人认为耳鸣只是单纯的耳朵出了问题,但其实耳鸣是全身性疾病。
听觉系统疾病、听觉系统以外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心理问题或疾病等均可引起耳鸣。
1. 听觉系统疾病
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急性外耳道炎或霉菌性外耳道炎;中耳各种炎症、耳硬化症;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都可以造成耳朵出现耳鸣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耳闷、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
2. 全身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如果患上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脑血栓、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引起耳鸣。
由于耳蜗对血容量和氧含量敏感,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流入大脑的血液量和血液中的氧含量将减少,这导致耳蜗的微血管运动异常,最终导致耳鸣。
据统计,在患有耳鸣的心脏病患者中,86.7%的患者首发耳鸣而不是心绞痛,8.6%的患者有心绞痛和耳鸣。
因此,所有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该在发现持续性耳鸣的情况下,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
另外,长期处在焦虑、抑郁、紧张情绪中的患者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耳鸣症状。
还有就是,处于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出现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雌激素分泌降低,也可能会造成耳内有嗡嗡响声。
04
关节一动就“咔咔”响
早晨起床时扭扭脖子,结果“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办公用电脑打字累了,活动活动手指,结果手指关节也“咔咔”的响;甚至坐着时间长了,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扭扭腰、伸伸腿,也会发出响声。
为什么关节一动就“咔咔”响?
在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关节弹响”,是关节软骨摩擦、碰撞产生的,但并不一定就是有关节病。
关节弹响可分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1. 生理性弹响
当自身突然进行运动时,如突然站立、突然下蹲等,有可能会导致关节部位受到牵拉,从而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没有其他异常症状,不需要过多处理。
有时在活动的时候发生响声,是因为关节周围的韧带,与骨骼凸起的部分发生摩擦,从而引起响声,此种情况也无需特殊处理。
2. 病理性弹响
如果在活动的时候发生了咔嚓咔嚓响声,同时伴随着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就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弹响。
最为常见的病理性弹响有韧带松弛、关节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
如膝关节,包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尤其是半月板撕裂以后,膝关节在活动的时候,就会产生咔嚓咔嚓的响声。
有时甚至会突然之间被卡住,要活动一下,才能很灵活活动,这种情况是膝关节里的半月板损伤或出现游离体所致。
关节内出现的游离体可能是骨质增生、痛风石所致,或关节周围老化退变,产生大量骨刺,一般长在关节周围边缘,活动量大或者活动幅度大时,骨头和骨头之间的摩擦声,骨刺和韧带的摩擦声,均会造成关节咔嚓咔嚓的响声。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前往骨科就诊,完善CT、X线等检查,明确自身情况,遵医嘱积极处理。
05
心脏“砰砰”乱跳
心跳的强度增加,节律变化,频率变快都会感觉心脏砰砰跳。
人在害怕,紧张,激动,生气,发怒,焦虑等情绪因素影响下,会出现心脏砰砰跳。
剧烈运动,喝浓茶,咖啡,发热时会出现心动过速,也会感觉心脏砰砰跳。
但如果是安安静静地待着时,心脏也会乱跳,又或者反反复复、伴随不适,就需警惕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而心律失常是心内科的一大类疾病,包括房颤、房扑、室上速、室早、室速等,这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要属房颤。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患病率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而且房颤,是卒中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房颤,比正常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17.6倍;没有心脏瓣膜病的房颤,脑卒中发生率也会比正常人大于5.6倍。
另外,房颤发生时会损失25%左右的心脏功能,房颤还可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包括周围脏器的栓塞等。
#房颤##肠鸣音##肚子咕咕叫##耳鸣##经常关节咔咔响怎么回事?##打嗝#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1/16962564169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