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主炮(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时间:2023-11-21 03:27:40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里有诗句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原厂设计图纸(真货)和其近乎儿戏般的定型故事

我只写专业军事文章,不做空谈派标题党,无论过往己经写过文章还是未来准备写的文章,都尽力做到每一篇都是增长知识的好文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的请加个关注吧,1915年初,海军总委员会警告国会美国海军再被英,德领先,美国海军一直希望拥有以48艘现代化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然而此刻只有17艘,总委员会希望能在1916财年建造4艘新舰。国会做出否决后两个月,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造成大批美国人丧生,这一事件使得美国政坛和公众舆论风向骤变,对德宣战的呼声高涨,威尔逊总统指示海军制订了一个为期5年、耗资5亿美元,新135艘舰艇的大造舰计划,并于当年12月将计划提交国会,引发了持续而激烈的争吵,反对派指责在短时国内进行如此庞大的扩军将引起各方的激烈反应,民众也不能了解长远计划的实际价值,在巨大的奥论压力下,威尔逊被迫将计划期限由5年缩短至1年,将其中的战列舰计划变更为建造5艘战列巡洋舰,

随着日德兰大海战的爆发,英德主力舰队的对决给美政各界都带来极大的震惊,美国国会再次对海军扩充展开讨论,但是与半年前的光景截然不同的是,先前抱怨花钱太多、步子太快的议员们统一批评之前的扩军计划拨款太少,耗时过长,很快国会通过了军方的计划,1915年9月28日,总委员会决定以新墨西哥级设计中的2略案作为设计基础,为了减少设计工作量,造修局提出四个布局方案:1号案是直接在“田纳西”级的舰体中塞进第五座主饱塔,位置在两座烟囱之间;2号案是在前部2号主炮塔后方增加一座炮塔,呈阶梯形布局:3号案仿“纽约”级的布局,在主塔之后增设座主炮塔;4号案则参照“内华达”级的布局,将1号4号主炮塔由双联装改为三联装,1号案很快被放弃了,4号案在设计和使用上都已有先例可循,效果良好,在控制排水量和舰体重量方面也有其他方案所不其备的优势,但军械局对此却最为排斥,因为他们知道无力同时开发双联装和三联装两种炮塔,于是搬出了舰队使用报告中对三联装炮塔恶劣批评加以阻塞,宣称最新的406毫米50倍径Mk2型舰炮的研制已接近完成,炮弹初速从Mk1型的792.5米/秒提高到853.4米/秒,没必要用旧炮

总员会和海军各局署争论不休时,丹尼尔斯于6月28日做出指示,要求1917财年项目以“田纳西”级为基础,直接以双联装406毫米舰炮替换原有的三联装356毫米舰炮以提升火力,引起了海军全体的激烈反对,上至总委员会,下至舰队都不能接受只有8门主炮的新战列舰,各方由先前的各执一词转为同仇敌忾,一致要求部长收回成命。总委员会抗辩道,尽管单发406毫米炮弹威力明显超过356毫米炮弹,但8门406毫米舰炮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射能力相较12门356毫米舰炮并无太大优势。丹尼尔斯无视海军的抗议坚持己见,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独断专行已经引起了军方的强烈不满,于是他随口口头承诺在1918财年新舰的设计上给予海军充分的自由,造修局和总委员会想想丹尼尔斯还有一年任期,等他下台就可以随便发挥了,于是接受了部长在“田纳西级基础上更换炮塔,迅速完成了新舰的最终设计方案。这型著名的战列舰就在部长画个饼的情况下定型了

“科罗拉多”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级装载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充分吸纳了前辈的成熟经验,又全面采用最新技术,将自“内华达”级开始的标准化战列舰之路推向顶峰。三艘“科罗拉多”级和两艘“田纳西”级是20-30年代美国海军的顶梁柱,,而“科罗拉多”级更是与日本海军的“长门”级和英国海军的“纳尔逊”级并列当时世界最强大的7艘顶级主力舰,相对而言,最晚面世的“纳尔逊”级由于受到条约限制,虽然防御结构最为先进、火炮数量最多,但存在大面积的火力盲区、数据光鲜但性能奇差的主炮、偏窄的防御面积、恶劣的抗风力和操纵性等等缺陷;日本的“长门”级在火力速度上比较出色,性能均衡,但300毫米的主装甲带是最薄的。“科罗拉多”级以牺牲速度为代价换取了防御上的优势,成为举世闻名的“重炮铁乌龟”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原厂设计图纸(真货)和其近乎儿戏般的定型故事

我只写专业军事文章,不做空谈派标题党,无论过往己经写过文章还是未来准备写的文章,都尽力做到每一篇都是增长知识的好文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的请加个关注吧,1915年初,海军总委员会警告国会美国海军再被英,德领先,美国海军一直希望拥有以48艘现代化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然而此刻只有17艘,总委员会希望能在1916财年建造4艘新舰。国会做出否决后两个月,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造成大批美国人丧生,这一事件使得美国政坛和公众舆论风向骤变,对德宣战的呼声高涨,威尔逊总统指示海军制订了一个为期5年、耗资5亿美元,新135艘舰艇的大造舰计划,并于当年12月将计划提交国会,引发了持续而激烈的争吵,反对派指责在短时国内进行如此庞大的扩军将引起各方的激烈反应,民众也不能了解长远计划的实际价值,在巨大的奥论压力下,威尔逊被迫将计划期限由5年缩短至1年,将其中的战列舰计划变更为建造5艘战列巡洋舰,

随着日德兰大海战的爆发,英德主力舰队的对决给美政各界都带来极大的震惊,美国国会再次对海军扩充展开讨论,但是与半年前的光景截然不同的是,先前抱怨花钱太多、步子太快的议员们统一批评之前的扩军计划拨款太少,耗时过长,很快国会通过了军方的计划,1915年9月28日,总委员会决定以新墨西哥级设计中的2略案作为设计基础,为了减少设计工作量,造修局提出四个布局方案:1号案是直接在“田纳西”级的舰体中塞进第五座主饱塔,位置在两座烟囱之间;2号案是在前部2号主炮塔后方增加一座炮塔,呈阶梯形布局:3号案仿“纽约”级的布局,在主塔之后增设座主炮塔;4号案则参照“内华达”级的布局,将1号4号主炮塔由双联装改为三联装,1号案很快被放弃了,4号案在设计和使用上都已有先例可循,效果良好,在控制排水量和舰体重量方面也有其他方案所不其备的优势,但军械局对此却最为排斥,因为他们知道无力同时开发双联装和三联装两种炮塔,于是搬出了舰队使用报告中对三联装炮塔恶劣批评加以阻塞,宣称最新的406毫米50倍径Mk2型舰炮的研制已接近完成,炮弹初速从Mk1型的792.5米/秒提高到853.4米/秒,没必要用旧炮

总员会和海军各局署争论不休时,丹尼尔斯于6月28日做出指示,要求1917财年项目以“田纳西”级为基础,直接以双联装406毫米舰炮替换原有的三联装356毫米舰炮以提升火力,引起了海军全体的激烈反对,上至总委员会,下至舰队都不能接受只有8门主炮的新战列舰,各方由先前的各执一词转为同仇敌忾,一致要求部长收回成命。总委员会抗辩道,尽管单发406毫米炮弹威力明显超过356毫米炮弹,但8门406毫米舰炮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射能力相较12门356毫米舰炮并无太大优势。丹尼尔斯无视海军的抗议坚持己见,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独断专行已经引起了军方的强烈不满,于是他随口口头承诺在1918财年新舰的设计上给予海军充分的自由,造修局和总委员会想想丹尼尔斯还有一年任期,等他下台就可以随便发挥了,于是接受了部长在“田纳西级基础上更换炮塔,迅速完成了新舰的最终设计方案。这型著名的战列舰就在部长画个饼的情况下定型了

“科罗拉多”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级装载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充分吸纳了前辈的成熟经验,又全面采用最新技术,将自“内华达”级开始的标准化战列舰之路推向顶峰。三艘“科罗拉多”级和两艘“田纳西”级是20-30年代美国海军的顶梁柱,,而“科罗拉多”级更是与日本海军的“长门”级和英国海军的“纳尔逊”级并列当时世界最强大的7艘顶级主力舰,相对而言,最晚面世的“纳尔逊”级由于受到条约限制,虽然防御结构最为先进、火炮数量最多,但存在大面积的火力盲区、数据光鲜但性能奇差的主炮、偏窄的防御面积、恶劣的抗风力和操纵性等等缺陷;日本的“长门”级在火力速度上比较出色,性能均衡,但300毫米的主装甲带是最薄的。“科罗拉多”级以牺牲速度为代价换取了防御上的优势,成为举世闻名的“重炮铁乌龟”

曾号称世界最强战列舰,却在从未取得战果,死法竟还极其窝囊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

被美国人连炸两颗原子弹的日本战列舰

大舰巨炮向来都是男人的最爱,因为无论在何时,大舰巨炮看起来都是力量的象征,林立的炮管和巨大的口径都有着最极致的阳刚之美,更是代表着死亡和毁灭,这种魅力迷住了无数的人,对喜欢看热闹的军迷而言如此,对日本人更是如此。作为岛国民族的日本人,明治维新以来非常重视战舰的建造,先后建造了许多盛极一时的军舰,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旧日本海军心中永远的旗舰--长门号。

▲战舰长门

长门号战列舰是旧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1号舰,是日本第一艘超无畏舰。按照日本海军命名规则,取名自日本旧长门国,从服役开始,担任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长达二十余年。

▲长门舰是日本摆脱了英式战舰影响的

“纯日本血统的战舰”

一战中,英德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日德兰海战,这场海战对当时的各国海军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各国认识到,要想打赢未来海战,必须用更大的主炮,改进炮塔和库防护,加厚水平位置和水线以下等重点部位的装甲。

▲长门主炮开火

因此,一战还未结束,各国便急忙开展了新的造舰竞赛,军国主义膨胀的日本更是提出了自己的“八八舰队”计划(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长门级超无畏舰由此诞生。

▲1944年位于文莱的长门号战舰

长门号1920年服役后,马上成为世界最强战舰,更是成为了日本的国民精神支柱,象征着守护国家的寓意。本来日本打算继续大搞海军军备竞赛,华盛顿会议却给日本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泼了一盆冷水,1921年以限制海军军备为目的的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主力舰吨位、火力和总吨位进行了限制。

▲陆奥也算一代名舰

不过1943年莫名其妙发生爆炸自沉了

条约签订后,各国大量未建造和正在建造的军舰遭到扼杀,日本拼了老命,借口说陆奥号是小学生捐款建造,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且已经建成,总算保下了长门级2号舰“陆奥”号。

至此,日本的长门和陆奥,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被并称为20年代世界海军界的“7大战列舰”。

▲长门号战列舰三视图

不知道是出于超越竞争对手的心理,还是因为日本未采用英寸计量方法,总之长门的主炮比英美的406毫米主炮大了4毫米,达到了410毫米,也就使长门成为当时世界主炮口径最大的战列舰,其纸面性能更胜一筹。

▲410毫米大管子

长门主炮最远射程 38430米 ,炮弹重1.02吨,2万米内穿甲厚度达到了 454毫米!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舰炮之王。另外长门还有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火力在“7大战列舰”中属于最高水平。

为了给威力巨大的410mm主炮服务,便于在远距离炮战中观测弹着点的需要,长门战列舰前主桅采用了7根支柱支撑的樯式桅楼,射击指挥所在最上面,随后经过数次改装桅楼逐渐形成日(wei)本(zhang)特(jian)色(zhu)的塔式舰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但是由于烟囱离舰桥太近,高速航行中烟囱冒出的黑烟会因为真空效应被吸进舰桥里面,造成指挥舱布满黑烟。

▲改装后的长门,取消了一个烟囱

受日德兰海战的影响,结合日本节省钢铁和增加航速的需要,长门采取了重点防护的概念,加强了重点区域的装甲,非重点区域装甲给予削减和取消,但是由于日本冶金水平不如欧美,因此并不能给长门提供较好的装甲板,所以长门的防护能力在“7大战列舰”中出于较低的水平。

长门虽然是用于舰队决战的主力战舰,但是其仍然具备着26.5节的高速,是当时航速最快的超级无畏舰,一度让长门有了“超无畏战巡”的绰号。但是,日本为了防止欧美针对航速来反推长门真实吨位,并增大在华盛顿谈判的筹码,对外一直公布航速为23节。长门现代化改装后,由于加强装甲导致吨位增加和防雷隔舱,航速降为25节。

▲两侧水雷隔舱大大增加了航行阻力

从1920年长门建成至1941年大和建成,长门一直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就连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动命令“登新高山1208\"暗号电文,也是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本土的长门作战室里发出的。

但至高无上的地位给了长门无尽的荣耀,也给长门套上了枷锁。为了避免国民精神支柱遭到损失,日本一直把长门作为决战兵器,珍藏在濑户内海柱岛锚地里,因此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驻岛舰队”。

▲“驻岛舰队”长门号全员

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长门基本没参加什么作战行动,好不容易参加了太平洋战场转折点的中途岛战役,长门也一直躲在主力部队后方300海里处,而让四艘航空母舰冲在前面,结果四艘航母伤亡惨重,中途岛海战失败。长门在整场战斗中未发一弹,只能捞救航母的幸存者返国(咦,捞人这活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

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编入第二舰队参战,趁着夜色向美军护航航空母舰发射了99发主炮弹及653发副炮弹,但没取得战果,反而被美军航母的攻击机空袭,炸坏了多座防空机枪还炸毁了长门的餐厅,造成52名日军死亡、106名负伤。

▲被美军俘虏后的长门号

灰溜溜的长门只能回国修理,后来由于缺乏燃油,一直停在横须贺,成为横须贺镇守府的警备舰,舰上的副炮也被拆下来移防陆上使用。可怜的长门在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轰炸但一直未沉,也使之成为日本投降时唯一能开动的战列舰。

▲可怕的比基尼环礁核试验

1945年10月,长门被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美军为了报复长门在偷袭珍珠港的行动(长门:冤枉!老子就发了个电报啊!一枚炮弹都没打啊!),将长门作为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验的靶舰。第一次试验为原子弹空爆,于长门号西方600米上方引爆,长门面向引爆点的装甲表面溶解,但仍能够航行。

▲原子弹爆炸时的长门号(左下角)

第二次试验为水下引爆,长门这次挺不过去了,开始倾斜。由于核沾染,拖船无法靠近,也没有进行损管维修,长门号在海上漂了4天后终于进水过多沉没,从此魂归大海。

▲长门沉没

▲如今长门号的沉没处成为潜水爱好者的地点

长门战列舰虽然生的牛逼死得窝囊,但作为世界“7大战列舰”之一,其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日本二战期间为何拥有如此大的军事实力?它的军事武器从何而来?

虽然日本在二战期间把中国血虐,占了中国半壁江山,并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打的英美联军节节败退,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但是有一说一,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事工业能力,还是要用客观事实来看待的。

第一、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有完整工业体系的近代化工业国家。但是日本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属于二流国家的水平。第二、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工业水平受制于日本国内整体落后的工业体系,军工的整体水平跟欧美比较,水平也不是特别高的。第三、海军的情况稍好,但是陆军装备和航空兵却要严重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自主的研发能力不强,发展也有严重不平衡。第四、日本早期的军备发展虽有亮点,但随着欧州对日本军工技术转移的中断,日本的武器在二战后期迅速全面落后于欧美。下面就此四点,具体说说二战日军的几个军事工业的门类。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军事航空业先说一个很有名的战斗机——零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是日本军工水平在二战期间的典型代表。关于零式战斗机的水平,这里就不细说了,如果一言以概之,就是前期性能非常的优秀,后期迅速被美军反超,属于在当时被神化的战斗机之一。那么,日本人是怎么造出零式战机的呢?答案就是欧洲对日本的技术转移。前些年日本导演宫崎骏拍过一个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叫《起风了》。这个电影里面就有日本团队到欧洲买航空技术的情节。在当时,日本的舰载机,整个就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技术转移基础上搞出来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二战之前,德日之间的航空技术转移是公开的秘密。德国当时不仅跟中国搞贸易,转卖武器给中国。对日本也是一样,多次转移技术给日本。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美国人第一次看到零式战斗机时,第一反应就是这货肯定德国人搞的。当然了,日本人也不是直接抄。日本的天才设计师也会根据亚洲的实际情况对德国的成型技术进行改进。零式战斗机就是在这种技术改进之下,飞机细节被设计师进行高度压榨,于是便变成了当时的传奇战斗机。后来零式的性能被美军超越过,德日之间又进行了深度的技术转移(当时两国在陆地上不连接,具体沟通是靠潜艇实现的)。这其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KI—61飞燕式。飞燕式战斗机对日本航空工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型。日本人正是通过飞燕式的研发后,才第一次在航空工业上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初步的搞明白的工业化生产战斗机的方法。不至于像搞零式时,那种只能靠照抄,然后自己再改改的水平了。

顺带再一说,当时日本海航飞机的发动机也是从欧美购买的。比如说零式战机原配的瑞星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买的美国的黄蜂发动机,与后来在太平洋上与零式厮杀的野猫战斗机,用的是同款发动机。其实,还不仅仅是零式的发动机。当时日本所有的星型气冷机,都和美国技术有关。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封锁技术,不再向日本转移发动机技术。于是日本就只能去德国寻找新的发动机技术。德国和日本都是轴心国盟友,对日本也不藏着掖着,向日本先后转移了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结果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中途丢了,日本设计师到了独立搞出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难点,但是最终居没有把这两项新技术用在新型的战斗机上。于是到最后,日本人就索性不玩了。干脆直接自暴自弃的搞起了“八嘎弹”。(神风敢死队)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装甲工业相比于还能跟欧美掰腕子的航空工业,日本的坦克工业就与欧美不在一个层次了。日本内阁在军费的倾斜上,其实并没有亏待陆军。毕竟,日本陆军一向以苏联红军为假想敌的,陆军军费从来不比海军少。但是问题就在于:相比于航空工业,当时世界上的坦克及军用装甲车辆的国际技术转移,要保守很多,也要少很多。换句话说,在德国和苏联大规模研究装甲兵技术之前,世界上的装甲部队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水平。(一样的烂)比如说二战之前,当时世界上卖得最多的坦克是只有六吨重的英国维克斯坦克。

这个型号的坦克,国民政府买过,在抗战期间还有过重用。日本也买过,日本人最早的坦克装甲车,也是在这个只有六吨重的维克斯坦克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制造的。但是从维克斯坦克之后,国际上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坦克制造技术的转移了。所以和航空工业不同,全世界的坦克工业自从维克斯坦克以后,基本上各自凭本事吃饭。像我们中国没有研发能力,那就只能现买现用了,打坏了也没辙。日本的研发能力比中国强很多,有改进能力,先从微型开始,再一步步的到中型坦克、重型坦克,最后形成自己完整的装甲工业制造体系。但是前面已经反复强调了,由于日本的工业水平不高。因此在二战爆发后,原本大家都是在维克斯坦克这一条起跑线上开跑的。但德国和苏联凭借高人一等的工业水平,很快就一骑绝尘,甩开了所有的国家。然后美国人依靠其强大的汽车工业,也取得了后发先至,弯道超车的效果。而日本人,也包括意大利人,就逐渐被真正的列强甩开,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弃了。虽然说日本在二战后期也研发出了一些重型坦克,但是这些坦克都没有量产,只是停留在试产和研发阶段。没有一辆重型坦克用在了实战当中。

海军军事工业相对于装甲军事工业的烂,日本的舰艇工业就很有成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的造船工业本来就很强。早在一战前,日本的技术人员就去英国学习造船业。因此,日本人的造船业,那可是英国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一战之后,日本的造船工业总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即使是二战期间被打美国的稀巴烂,但是日本在战后的造船总量仍然是亚洲第一,后来还一度跃居为世界第一。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韩国和我们新中国先后超过。需要说明的是,海军很烧钱,一般的国家根本玩不起。但是日本人敢玩海军,却是因为日本的海军战舰的造价非常低,几乎所有级别的战舰成本都要低于欧美的同级别战舰的成本。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比如说,日本长门级战列舰的造价是4300万日元,按当时日元对美元汇率2:1来算,约合2100万美元。而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造价却高达2700万美元。一艘就差了600万美元的成本。还比如,日本大和号战列舰的造价折算成美元大约是7000万美元。而美国同级别的耶和华级战列舰却高达1.2亿美元。这差距几乎就是一倍的了。所以说,日本虽然比较穷,但是咬咬牙,也能造得起大舰队。毕竟造船这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天生就适合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国家。我们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搞好航空业,也没有搞好汽车和装甲业,但是造船业搞得还不错。说到底还就是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陆军轻武器工业日军在二战当中最有名的武器是他的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这支著名步枪除了火力不够猛,经常被美军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火力压制外,其实也没什么短板。但是手动步枪落后于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这是不用怀疑的结论。那么,日本当时为什么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呢?首先可以抛出一个结论:日本当时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不是因为怕浪费子弹。日本虽然只是末流工业化国家,但人家子弹好歹也是有几十亿发产量的,不至于说几支冲锋枪都养不起。顺带一说,冲锋枪用的手枪弹,其实是造价很便宜的子弹,只有全威力步枪弹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常来说,越是缺资源的国家,就越是会大量制造冲锋枪。因为冲锋枪是最省钱同时也是火比较优秀的武器。那么既然不是因为怕浪费子弹,那么日军就是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呢?这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搞半自动步枪,是因为日本的武器设计师玩不转,实验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用缴获的美式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仿制,才山寨出了日本自己的半自动步枪。但是产量也非常的低,一直到战败前都没有山寨出多少成型枪。

而日本人不搞冲锋枪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工业技术不行,造出来的冲锋枪成本太高昂,实在是配发不起。具体来说,当时日军的一支百式冲锋枪的造价,可以制造:4支三八大盖,5支M3,10支司登或者1挺MG42!

一把冲锋枪的成本居然和德国一把重机枪的成本相当,这才是当时日本不要冲锋枪的真相所在:日本人落后的枪械生产工艺让他们无法在二战中期制造出低廉的冲锋枪。到了二战后期,在德国人的指导下,日本的轻武器制造成本才得以控制,才开始制造只有大约20美元的冲锋枪。但是为时已晚,当时日军已经被美军打的奄奄一息。据说一艘满载武器的运输船,船上运输了改造之后的冲锋枪,结果运输船在半路上被美军击沉,于是前线的日军也就再也没有见过新式的冲锋枪了。二战结束之后,美军开始清点日军物资,从仓库中发现了一万多支冲锋枪,原本是打算用于本土决战的。只是没用上。

总结:日本其实并不算小,如果加上日本在二战前的殖民地(朝鲜、台湾、东四省)在内的话,日本的实力是比很多欧洲国家都要强很多的。同时日本也是当时亚洲国家中唯一有全套工业体系的国家。因此日本在自我研发,并融合德国对他技术转移后,拥有了吊打中国和毫无准备的英美实力。这也就是所谓的初中生吊打小学生,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当欧美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他们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迅速与日本拉开差距。而日本由于失去了德国对他的技术援助,单靠自己的技术储备又无法赶上列强的步伐。于是到了二战后期,日本的武器装备全面被欧美碾压,直至被吊打。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1/16962506686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