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芙是什么意思(宁芙)

时间:2023-11-19 13:47:21 来源:网络 编辑:鹰视狼顾

多情仙女宁芙,为何备受艺术家偏爱?

无论是中西方神话,人类总是会有一些跨物种的爱情故事,但前提是:双方颜值要高。

Dior广告中模特模仿宁芙

先以中国来说吧:书生赶考夜宿荒郊野外,偶遇艳丽的狐仙、精怪,俩人发生点浪漫事儿,听起来非常合理,也是经典的志怪小说套路。

《宁芙》加斯顿·布西耶(GastonBussière)

同样在西方,这样的故事其实也为数不少,与狐仙精怪相对的,是一种非人非神的小仙女们,她们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中出场率颇高,名曰:宁芙(Nymph)。

《宁芙与那耳喀索斯》

平日里,她们生活在山川水泽、秀木林泉之中,是各类自然元素的化身。这些姑娘们犹如精灵般,虽不能永生,但却能外貌不老,因此神话中,与她们相关的故事往往充斥着青春爱情的荷尔蒙,也因此而流传于世,并被艺术家们用画笔和幻想描述下来,成为西方艺术史中常见的题材。

《海拉斯和宁芙仙女》

比如这一副《海拉斯和宁芙仙女》,画面色调清冷艳丽,宁芙仙女接连在水中浮现,瓜子脸、樱桃嘴、眼神迷离地望向岸边的海拉斯。

海拉斯本是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好友”,长相俊美非常,一路跟随赫拉克勒斯加入了阿尔戈英雄队伍去夺取稀世珍宝金羊毛,结果在途中靠岸前往岛上取水之时,却碰到了这群慕春的水宁芙们,心醉神迷的海拉斯被同样痴迷的小仙女们拖下了水,从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岸边的水罐徒劳的向俗世情人赫拉克勒斯报信。

“当这美丽的青年走到泉水边,圆月正发出灿烂的光辉。他持着罐伏在水边,泉中的水仙看见了他,迷于他的美丽,因用左手拥抱着他,右手握着他的手臂,将他拖下水去。”——《希腊神话和传说》

《林中宁芙》

当然,不只是这个案例,我们同样可以在古罗马时期的镶嵌画上看到宁芙的倩影,因此,纵观千年来的西方艺术史,即便是需要与教题材的圣母、圣人、圣徒们竞争出场率,画家们对宁芙的偏爱从未有断绝。

身为异教神话身份的宁芙小仙女,其魅力从何而来?

公元3世纪在法国出土的马赛克 讲述了宁芙海拉斯的故事

这与宁芙相关的故事塑造密不可分,她的身份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狐仙,带有万分魅惑感。但其自身大多为纯粹的自然元素所化,因此,宁芙仙女们又可以被细分为多种,如水宁芙(Naiad)、树宁芙(Dryad)、森林宁芙(Alseid)、山宁芙(Oread)和海宁芙(Nereid)等等。

我们可以从一种植物中,感受西方人对宁芙之美的态度:带有魅惑的纯洁之美——睡莲,它的拉丁文“Nymphaea”,正是从宁芙的英文当中变种而来。

“想你,

和那一个夏日的午后,

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

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

——席慕蓉《夏日午后》

莫奈《睡莲》1906年,波士顿美术馆

这样的特点,令宁芙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魅力的传说,同样,非人非神的身份,也让她们在和天神结合后,生出不朽的后代。

但宁芙亦有自己的悲哀:就神话中而言,她们是一种纯粹的自然造物,并不是诸神,更不能享受永生。人类视角下她们没有魂魄,也得不到任何救赎。但同时,她们也不是动物,因为她们的所思所想都与人类一致。因此在哲学层面,她们的身份,就跟人类创造出的影像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既非真实也非虚幻的过渡存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哲学家阿甘本就曾以“宁芙之喻”来探讨影像艺术的问题。

《森林中的宁芙》Guillaume Seignac

除了海拉斯和那耳喀索斯的故事,羊人萨堤尔也经常追逐宁芙,与她们一起在森林里纵情享乐。像布格罗这幅《宁芙与萨堤尔》,就是描绘宁芙们在洗澡时,发现一个萨堤尔在偷看,仙女合力把他也拖下水去,萨提尔本是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结果面对看似纯真的宁芙们盛情邀请,反倒显得十分手足无措。

《宁芙与萨提尔》 Nymphs and Satyr,威廉·布格罗,1873

这幅画以其超高的知名度,常常会出现在各类挂历等印刷品当中。

《风暴山洞里的宁芙》

而海上的宁芙,虽然很少出现在艺术史中,但很大程度上与塞壬女妖的形象有所重叠:上面这副《风暴山洞里的宁芙》,取材自荷马的《奥德赛》,描绘了三位海宁芙,山洞外是一艘空无一人的海难之船,突如其来的俗世财宝,为仙女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整幅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珠光宝气的绫罗绸缎、光洁而美丽的身躯却映衬着洞穴外,那呼啸漫天的大海和沉船带来的死亡象征。

《奥德赛》中描述:“一群神圣的海宁芙,愉快地生活在黑暗的洞穴里……洞里有长长的长浆,海宁芙用它们把自己的衣服在海水里染成紫色。”

希腊神话中,海宁芙生活常以人类女性的形象出现。头戴花冠身着白衣,能随风而行,由于行踪神出鬼没,她们往往远离凡人,但若是那些有缘的旅行者能够有幸听到她们音乐、或是偷窥她们舞蹈,这类相遇也往往以旅行者被迷惑而消失于凡世间而告终。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仙女》 莱顿爵士 1880年

海宁芙当然并不多见,艺术家们更关注在林泉高致中生存的水宁芙,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副,莫过于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莱顿爵士的的油画《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仙女》。

莱顿爵士的故事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述过:女王钦点、人生赢家:古典大师莱顿,却与英国艺术共同沉寂?

画中少女其实在历史上确有其模特:英国女演员黛妮( Dene)。她被莱顿一手发掘,他的许多画作都以她为模特,但双方倒没啥浪漫故事——莱顿一生未婚,性取向成谜。临去世时,莱顿却留给黛妮一万英镑的遗产。(相当于后来的一百万英镑)。

英国女演员黛妮( Dene)

上面这幅白衣宁芙跟下面这张《燃烧的六月》堪称姊妹篇。在莱顿的生花妙笔之下,《宁芙仙女》描绘了一位宛如古希腊雕塑中的女神,她站在瀑布前,仿佛被温柔的流水复活,身着纯白薄纱,羞涩动人,整幅画带着向安格尔《泉》致敬之感。

《六月的火焰》120x120cm 1895年 庞塞艺术博物馆,波多黎各

而在《燃烧的六月》的当中,女神由水宁芙的纯洁走向夏日般梦幻:大面积的橙色薄纱如火焰,画中少女身姿优雅,脸颊泛红的躺在冰冷的石床上,背后的落日一如融化的黄金,右上角的夹竹桃意图将观众引向死亡与沉睡间的思考。

《树宁芙》沃特豪斯 1893年

同时期的另一位画家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笔下,则为我们描述了《树宁芙》的身影,画面中,俏丽的宁芙仙女从共生的树中挺身而出,却被其下吹排箫的小萨提尔所深深吸引。

鉴于长期以来这些西方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和画作,宁芙也进入到语言当中:在英语中,nymph常常被用来比喻美丽多情的少女,而那些早熟的多情少女也被称为nymphet,意思就是“小宁芙”。在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著名小说《洛丽塔》(Lolita)当中,实际上主角亨伯特,就曾无数次地使用这个词来称呼女主角。

海拉斯被宁芙迷惑的故事,也让宁芙成为花痴的另一个名词,单词nymphomania(女狂、花痴),字面意思就是“宁芙的痴迷”

当然,纵观西方艺术史,这些仙女们始终是亦正亦邪的边缘形象,总是没有太多画家自身的感彩在其中,而纯粹是在讲故事、亦或者探究人自身的美丽,因此描绘宁芙的作品,极少有大师级画家的代表作,也甚少有以画宁芙为招牌的画家。

毕竟宁芙美则美矣,但却没办法让画家能像画宗教、历史题材那般无比投入,并放置于重要场合之中,就这一点而言,倒是和宁芙自身闲云野鹤的身份相符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9/169625787010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