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说是谁提出的(阴阳五行说)

时间:2023-11-17 23:44:28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误到人间

中国人的思想律——阴阳五行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三十一。(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我们看原文:“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前几天我们讲了木行,金、木、水、火、土的木,对应肝脏,讲了火对应心脏。今天我们讲黄色中央对应的是脾脏,对应的五行是土,所以说中央是黄色。讲到这里需要跟大家提醒一下,《黄帝内经》有两种五行模式,一种五行模式叫“生克五行”,生克五行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生相克的意思,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个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这样一个循环,木、火、土、金、水这样一个模式,这是相生模式。(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第二个叫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样一个循环就是相克。相生相克,这是一个五行当中它们之间的一个模式,是一个平行模式,就是五行当中没有哪个行高或者哪个行低,都是平行的,都是一边齐,一样高,一样厉害,互相生克,互相制约,构成一个五行的模式,这是“生克五行”。生克五行在《黄帝内经》里边出现过不少次。

还有一个五行模式叫“方位五行”,方位五行在《黄帝内经》出现的次数就更多了,方位五行讲究一个概念叫做土居中央,指挥四旁,或者说土居中央,灌溉四旁,或者是土居中央,协调四旁,四旁就是指的东西南北,中就指的中央。(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像我们读《西游记》就很有意思,《西游记》有一个“五方揭谛”。我们要看原著,在电视剧里面没有。在原著里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上出来,唐僧带着孙悟空往西边走,他们师徒俩遇到的第一个怪是谁呢?其实就是白龙马。白龙马在鹰愁涧里边,是一条白龙,他把唐僧的马给吃了,孙悟空没招了,就得去请菩萨。

请来菩萨之前,唐僧那些保护神就出来了,分别是谁呢?叫六丁、六甲、五方揭谛,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很多人读到这块就不明白了,六丁、六甲是什么啊?六丁、六甲这里就牵扯到天干和地支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丁和甲都属于十天干。六丁、六甲分别值班保护唐僧。(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五方揭谛”,就是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这五方的揭谛菩萨,般若揭谛、般若僧揭谛,这是《心经》里边就讲的话。“揭谛”就是护法神的称呼,一种神灵的称呼叫“五方揭谛”,还有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就是暗中保护唐僧的神仙。

《西游记》这本书有的人考证说是成书于元代,有的人考证说成书于明代,有人考证真正完善是在清朝。但大多数认为是明代古人写了一本书,而且是从整个书的构架里边,写这本书的这人,他不仅懂传统文化,而且对阴阳五行、天文地理、周易八卦、中医,甚至是建筑、历法都非常精通。(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同时他还懂道家的内丹的学问,还懂佛经,佛法他也非常的精通,就是这样一个作者。在书里就出现的人物,像我刚才讲到的“五方”,就会突然想联想到“五方揭谛”,这其实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脑子里固有的一种认识论,或者一种固有的,或者是形成共识的,大家认为这都是常识的东西,在脑子里就存在。这就是中国古人的融化在血液里的“阴阳五行”的概念。

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叫顾颉刚,顾颉刚就说“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中国人的思想的定律,这个“律”其实就是“阴阳五行”,这些东西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红楼梦》,还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或者是《西游记》这些古典的这种小说,或者是诗词歌赋、天文历法,琴、棋、书、画、茶、花、香,这些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阴阳五行”。

《红楼梦》里有两个人物,一个阳,一个阴,这两个重要的人物,都是女孩,第一个是谁?薛宝钗,你看薛宝钗就长得很富态、很阳光,她住在蘅芜苑,香气逼人,她是一种非常明亮的、非常阳气,有阳性波动的,非常明媚的、艳丽的一种感觉,她就代表阳;林黛玉,她住在潇湘馆,周围都是竹子,(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说的好听点儿叫做清雅,说的稍微过分点就是有点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林黛玉长得瘦瘦的,说话声音小小的、低低的,动不动就哭,她笑的时候都很少,她就是内敛的,属于阴,她跟薛宝钗一个阴,一个阳,这就是对比。所以我们看的《红楼梦》都有阴阳五行的内容在里面。(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三十一。(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你知道最崇尚阴阳五行的铁粉是谁?他改变了历史,却没悟透五行!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说: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 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五行对中国古人的影响,可以说已经深入骨髓,渗透到了血液里。上至君王将相,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说是阴阳五行的铁杆粉丝。

若要给粉丝忠诚度进行排名的话。当属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帝王合理统治依据的。从秦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崇尚的颜色、军队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阴阳五行的影子。那是一个崇尚五行的时代。

秦朝崇尚五行,主要的理论依据是“五德终始说” “五德” 是指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终始”是指轮回变迁之意。“五德终始说”是战国邹衍提出的一套学说,以五行相胜为基础,以五德附会,从历史循环角度解释王朝更替的原理。 五德终始说认为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如此终而复始,由于人世间各项活动皆与五行相互感应与影响, 所以各朝各代必居五行之一德。当一个朝代的德衰败的时候,就会被能胜过该德的另一个德所代替。属于某德的一个朝代要按该朝的德去治理天下,每个朝代各有各的德,应该各用各的方法。这种学说给了人世间朝代更替的理论依据。

秦统一前期,《吕氏春秋·应同》中记载了邹衍的文章, 邹衍说:“凡是古代称帝称王的将要兴起,上天必定先向人们显示出征兆来。黄帝在封禅仪式中,天上突然显现大蚓大蝼,颜色为黄色的。黄帝说:“这表现土气旺盛。”于是轩辕氏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做事情取法土的颜色;夏禹的时侯,上天先显现出草木秋冬时节不凋零的景象。夏禹说;“这表明木气旺盛。”木气旺盛,所以夏朝的服色崇尚青色,做事情取法木的颜色。到商汤的时候,上天先显现水中出现刀剑的事。商汤说:“这表明金气旺盛。”金气旺盛,所以商朝的服色崇尚白色,做事情取法金的颜色。到周文王的时候,上天先显现由火幻化的红色乌鸦衔着丹书停在周的社庙上。

周文王说:“这表明火气旺盛。”火气旺盛,所以周朝的服色崇尚红色,做事情取法火的颤色。代替火的必将是水,上天将先显现水气旺盛的景象。水气旺盛,所以新王朝的服色应该崇尚黑色,做事情应该取法水的颜色。如果水气到来,却不知气数已经具备,从而取法于水,那么,气数必将转移到土上去。

上面这段话是说,黄帝属于土,大禹属于木,商朝属于金,周朝属于火。从土(黄帝)→木(夏禹)→金(商汤)→火(周文王),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角度去理解的,按此逻辑,代替火的必然是水。

那么谁是火呢?谁会看到火的祥瑞呢?有了邹衍的五行推理,大家伙都去拼命寻找谁的老祖宗看到了火的祥瑞。谁找到了,谁就是继承周王朝的新王。

秦始皇找到了依据。据记载,秦文公有一次打猎的时候,打到了一只黑色的龙。黑色!黑色可是属于水呀,这只黑龙是祥瑞之物,于是秦便把水德作为秦的象征。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了个记者招待会,郑重向外宣布:黄帝得土德, 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 青龙止于郊, 草木畅茂。殷得金德, 银自山溢。周得火德, 有赤乌之符。今秦灭周乃得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 获黑龙, 此其水德之瑞。”相等于对外申明,我秦朝(水)代替周(火)是顺利成章,符合天道的。

秦五行为水的依据还不仅仅是黑龙。咱们再来琢磨一下秦始皇嬴政的姓“嬴”。该字下有一个“女”。古人以男子为阳, 女子为阴。南方为阳, 北方为阴。北方为水, 所以嬴姓属水。这就意味着从嬴姓那天起秦就能灭周。

为此 秦始皇即位后, 第一件事就是给黄河改了名,这是历史上黄河第一次被改名,秦始皇称黄河为德水。又因为水德在十月比较旺,于是把十月作为岁首 (夏以正月, 商以十一月, 周以十二月为岁首)。水色黑, 秦官服旗帜皆为黑色。因为六一成水的说法, 故而秦的符信、法冠(御史、使节和执法官皆戴此冠,又称獬豸冠(xiè zhì)、铁冠)等皆长、高六寸, 车宽六尺, 驾车用六马, 以六尺为一步等。另外, 水气阴, 主刑杀, 水德的性格刚毅深戾, 因而秦的政治便以酷刑苛法为其特征。严刑峻法达到 “赭衣半道”的骇人局面。穿着囚服的刑徒占去了道路的一半。

从对阴阳五行的崇拜来看,秦始皇堪称铁杆粉丝,阴阳五行的五德始终说被他用到了极致!为何这种观念会被大家接受呢?秦始皇又出于什么考量呢?我们看历史,不仅仅是仅看历史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其历史背景,追溯其中的历史道理。

一、秦始皇利用了先秦的“圣人崇拜”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邹衍提出的一套学说,以五行相胜为基础,以五德附会,从历史循环角度解释王朝更替的原理。 这一学说显然是形而上学,很是怪诞,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过于荒唐。其目的在于倡导 “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非常合理的,我来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争连年,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尸横千里。在乱世之中,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当一个人自己无法拯救自己时,最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当人饿的前心贴后心时,最希望天上能下来个神仙,拿个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送给自己。在人最无助的时候,心中最为渴望得到圣人的帮助,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需求。战争越严重,苦难越严重,生存需求越强烈,期盼圣人或英雄来拯救自己的需求越旺盛。 在和平年代大家大家很少渴望圣人,渴望最多的反而是、民权。

在先秦乱世之中,对圣人的崇拜是如饥似渴的。人们希望得到圣人的拯救。在此种形势下,秦始皇以圣人自居,以圣人信仰作为秦帝国神话的理论,引导民众承认这一圣统,宣布它是超越自己现实统治之上的传统和道德的力量。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应“需求圣人”的社会心理而出现。而秦始皇则很好的利用这一学说来为秦帝国的合法。

二、秦始皇是阴阳五行实践的失败者

虽然,秦始皇很好的利用了阴阳五行来为其帝国的合法,也在统治中借鉴了阴阳五行的一些思想,但是综合来看秦始皇的统治。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仅是采取了阴阳五行观的形式却抛弃了其内涵。秦始皇只窥探到了五德始终说的皮毛,没有用其本质。

邹衍还认为“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除了用五行相胜来解释朝代更替外,邹衍还特别强调治国层面的“仁义”,帝王治理国家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长治久安,否则,必然会被新朝所代替。“新朝之起必因前朝之德衰,新朝所据之德必为前朝所不胜之德”是邹衍的中心思想。”

五德始终说的本质是“有德者据、无德者弃”。可怜秦始皇英雄盖世,纵横华夏,一辈子痴迷阴阳五行,信仰五德始终,却始终没有领悟“德政”这一点。统一之前用武功征服四方还可以理解,但是统一全国之后却继续横征暴敛,施行。呈现出的是专制和极端化的个人崇拜。在秦始皇还在世时全国就起义不断,死后把烂摊子留给了不争气的熊孩子胡亥,老爹欠下的帐他是万万还不起的,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秦帝国轰然倒下,秦帝国的神话仅存二世而亡。

值得一提的此后汉帝国吸取了秦的教训,君主不仅袭取了圣人的名号,还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仁政,使得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了复兴。

请看下期: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是用阴阳无形作文章(数学浮沉录14)

兵阴阳之心理战(数学浮沉录12)兵阴阳之阵地战(数学浮沉录11)中国五行本质的数学哲理释义(数学浮沉录10)对五行相生相克观点的质疑(数学浮沉录9)用数学的眼光看中国五行(数学浮沉录8)河图啊!我爱你的的数字意蕴(数学浮沉录7)河图数字的象意理解(数学浮沉录6)河图来到了人间?(数学浮沉录5)谁才是文字的嫡长子?(数学沉浮录4)"四"为何与"死"同音(数学浮沉录3)远古的数学课本(数学浮沉录2)算学祖师爷之争(数学浮沉录1)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7/169626152812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