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神奇宝贝神兽刷新地点(我的世界神奇宝贝神兽)
想问固执超梦可以用吗#我的世界
固执超卡。
这里不太妙,凯路迪欧一出现,我就觉得会刷到找不到水源的地方,真是太棒了,或许还有人不知道。我的世界指令非常便捷,只需输入前几个字母,然后按tap键即可自动补全,还可以通过方向键调用之前使用过的指令。如果一次就能抓住这只宝可梦,那就太好了。竟然真的只用了一个球就抓住了它,这只boss还掉落了一个可以加速培育的道具,真是太好了,正好可以用来繁殖百变怪。希望这次能有三次机会,超梦应该可以被成功捕获。
第一只宝可梦是百变怪,还行,可以孵化出一只神兽,真是太棒了,又是一球中,看来今天的运气不错。我记得百变怪要用蛋糕才能最快孵化,所以需要换一块新的地板了。突然想到做蛋糕需要奶桶,但是宝可梦没有牛,怎么挤牛奶呢?幸好我留了后路,可以通过炼金术桌将牛奶转化为蛋糕,只需要转化一个就好了。
怎么还没反应呢?看起来似乎需要消耗ecc才能成功,我可以在旁边放一个mc2,这样就可以提供mc了,应该可以了。不过,在放蛋糕之前,最好先铺上一些钻石块,以免浪费空间。铺蛋糕需要一些时间,但只要成功铺好,就可以开始孵化蛋了,第二只宝可梦就是超梦了。不过,我不记得超梦需要什么性格的,所以我选择了沉甸甸这个属性。这么轻松就抓住了它,看起来它的个体值还需要人工培养,这一次完全抓错了。
为了方便制作机器,我还是给铝板设置了一个价格,这样会快很多。果然,一只梦幻能孵化出一只超梦就很不错了,我需要再去抓一只梦幻了。如果连续出现宝可梦,那就太好了,我可以再抓一只百变怪,这样我就可以繁殖两只了,还需要再等半小时。之前一直在收集细胞,真的很难找到,我甚至不想去完成格尔德的任务了。
这只宝可梦直接出现了,这次一定不要弄错它的性格。等了很久之后,我实在是受不了了,这只宝可梦怎么这么难抓?我已经抓了五十个回合了,直接用大师球吧,我不想再抓了。看来我真的没有多余的大师球了,但是这只宝可梦的个体值都很好。
我又用铁块抓了一只百变怪,这样我就有四只了。铺蛋糕地板真的很累,但是可以孵化出神兽,还是很不错的,感觉就像在开盲盒一样。先去练级吧,我现在已经八十多级了,斗笠菇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了,遇到厉害的神兽也扛不住了。
我太认真了,没有注意到神兽的刷新提示,虽然这只宝可梦不太厉害,但我从来没有抓到过,所以我一定要抓住它。不是吗?你怎么也会额外送礼啊,现在的人都这么聪明吗?如果用幻影宝可梦打败鲤鱼王八,那就不用再用了,反正它只会跃起。
来求大师帮忙,这些东西真的没有用。这次刷出来的宝可梦不会再离开了,这样我就可以成功抓住它了。
又出现盖欧卡了,这只宝可梦刷在巢穴里,不过我可以用烈药将它逼出来,看起来比之前抓到的那只小一些,但是它的等级已经达到了满级,这是比野生刷出来的宝可梦好的地方,可惜就是体型太小了。这样一比较就很明显了。和细胞玩捉迷藏太费眼了,我想在沙漠里弄些泥土和树,看看能不能刷出细胞。现在就等着它出现,如果不行,那就只能一个个去找了。顺便也来孵化一下蛋吧。
古人的建筑防火,尽显华夏智慧
文物古建筑防火考略文物古建筑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是不可移动文物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砖石结构为辅,这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
木材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核心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抗弯等力学特性,同时具备易于加工的特点,但与此同时,木材的易燃性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古建的防火压力。
因此,古建筑的防火减灾成为古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祈愿性防火措施藻井
藻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古建筑木构架,主要置于宫殿、坛庙等较高等级建筑的室内顶棚。“藻井”一词,最早出现于汉,汉《鲁灵光殿赋》载:“圜渊方井,反植荷渠。”可见汉代高等级建筑中已出现藻井结构。
随着历史的变迁,藻井主要被用来彰显建筑的威严、神圣和高等级。但设置藻井的本意与古建筑防火却有着密切的关联。
据《风俗通》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史记·天宫书》载:“东井主水事。”
东井
东井指的是井宿,为二十八星宿中主水的星宿,将井置于建筑高处,并用莲花、荷叶、水藻等水生植物形象作为装饰造型或彩绘图案,表达了古人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前提下,希望古建筑免于遭受火灾侵扰的良好祈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卢氏城隍庙,是豫西地区建筑规模较大且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部的献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的明代建筑,建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
需特别指出的是,其明间顶棚下置有一组八角藻井,八个角下均施有垂莲花柱一根,构成一幅优美的殿顶装饰图案,这种做法在河南省属孤例。卢氏城隍庙献殿施置藻井,便是古人祈愿防火的具体体现。
五行防火术
古人信奉“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运动转化而成,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现存的大量衙署类官式古建筑通常采用黑瓦为顶、黑砖为墙,这是由于黑色能够彰显衙署的威严、肃穆,而且古人认为“北方壬葵水,其色属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进而蕴含有“以水克火”的寓意。
金碧辉煌的故宫,到处皆是红墙黄瓦,唯有东华门内文华殿后的藏书楼文渊阁采用黑色琉璃瓦和黑色实心砖墙的“以黑克火”的做法。
这种刻意使用“水”之色的做法,正是古代盛行的“五行防火术”的直观体现。
“门不带钩”
在古建筑的城门、宫门、殿门、庙门之上通常都置有匾额,用来标明建筑名称,但只要出现“门”字,其写法通常是一致的,即“门”字的最后一笔均不带钩。
明《马氏日抄》载:“宋都临安玉蝶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随撤额投火中乃熄。后书门额者,多不钩脚。”古人认为“门”字带钩会带来火患,因此之后的皇家建筑若出现“门”字均不带钩,以避“火钩”之嫌。
装饰“生水”
古人通常会在建筑上安置“厌胜”之物来祈盼防火减灾,最为典型的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的鸱尾兽。
宋《营造法式》载:
因鸱尾具有降雨避火的寓意,北朝之后便大量采用鸱尾作为正脊兽,北朝《北史·高道穆传》载:
殿宇庙堂等高等级建筑的戗脊兽纷繁复杂,通常会在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中选择,其中龙、海马、狻猊、狎鱼和斗牛等神兽均与兴雨克火有一定关联,且具备与鸱尾兽同样的寓意。
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瓦当、滴水开始大量采用莲花纹作为装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佛祖的神圣之意,但也有借莲花这种水生植物来表达克火防灾的愿望。
类似的做法在古建筑上还有很多,彩绘、木雕、砖雕等装饰造型或图案中也一定少不了兴雨克火的动物题材和莲花、荷叶等水生植物题材。
“阁必有水”
古建筑中的藏书楼可谓古时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浙江名震天下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天一”指的是阁楼上层为一大通间,楼下层被分割为六间,谓之“地六”,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是传说中能够生水的星宿,古人用“天一阁”之名以求防火,同时,建造者范钦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用以蓄水灭火。
乾隆皇帝仿制天一阁的结构布局兴建了7座藏书楼阁用来存放《四库全书》,分别取名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
其中6座藏书楼阁的名称均直接与水密切相关,仅有文宗阁名中无水,这是由于文宗阁建在镇江金山之上,紧邻江水,如果再取名加水的话,有“水漫金山”之嫌。
正因藏书楼存在着极易遭受火灾焚毁的风险,古人便在为其取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阁必有水”的习惯。
实效性防灭火措施见广不见高
古人很早便掌握了楼阁、木塔等高层建筑的建造技艺。唐诗“山外青山楼外楼”“更上一层楼”等诗句,反映出楼阁的修筑在古时是较为普遍的。
《汉书·郊祀志》载:“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说的是相传黄帝修建五城十二楼来迎接神仙的到来。
汉武帝效仿黄帝修建神明台井干楼,据《东观汉记》记述,此楼为10层,楼高50丈,蔚为壮观。
楼阁式木塔的修筑主要集中在隋唐以前,之后砖石佛塔的修筑成为主流。但木结构楼阁存世量十分有限,存世的木塔更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是因为木结构楼阁和塔往往不甚坚固、耐久,且高层建筑取水不便,一旦发生火灾,被付之一炬的风险非常高。
北魏时期,洛阳永宁寺建造有一座方形九层高的木塔,令人惋惜的是,永宁寺木塔在建成30多年时,被住在第八层的比丘尼焚香烧纸引燃,火烧数月,永宁寺亦被全部烧光,这也成为古建历史上高层建筑被焚毁的典型案例。
正因此,加之其他各方面综合原因,使得古人在修筑单体建筑和城市建设时,空间布局往往是在平面上延展,而很少大规模向空中延伸、追求建筑物高度。
马头墙
火墙与火巷
我国的古建筑从单体、到组群、乃至城池,其布局主要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横纵轴线进行规划布局。
周代制定的“王城图”,便是横纵轴线布局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是城市规划的原则。
历代的王城及各州府县镇,乃至稍大规模的古建筑组群,均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古制。这种布局虽宏大、规整、美观,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密集成片的建筑物较易引起火势的蔓延,造成“火烧连营”。
古人为了应对这样的火灾威胁,逐渐开始使用砌筑砖石材质高墙的作法,构成隔离火灾的人工屏障。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马头墙又名防火墙、封火墙,指的是高于山墙屋面的墙垣,在相邻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
宋仁宗时期,由于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延续了1000多年的城池布局方式里坊制被街巷制所代替。“火巷”这一用于防火的特殊街巷也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诞生。时年,武昌古城发生了一场大火,被烧商户有一万多家。
事后,鄂州知府决定开辟“火巷”以防火灾,南宋火巷宽阔笔直且两边均挖设排水沟,可以有效隔绝临街的火源。
元大都城的街巷胡同共计400余条,其中“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仅有29条称为胡同,其余均称火巷。
火巷在城池中的大量应用,有效地遏制了连片古建筑火灾的蔓延。
防火法度
最早上溯至周,古人便已经开始利用法度条文来管理与火相关的社会活动了。
《周礼·夏官·司爟》载:
这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火灾刑罚条例。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号令》载:
细化明确了导致失火的人、故意纵火的人、包庇纵火的人、举报纵火的人分别按照斩、车裂、斩、免除责任来处理。
《晋书·刑法志》载:
明文规定了故意纵火焚毁官府或他人房屋的将被处以暴尸街头的严厉处罚。
十六国时期,后赵君王石勒异常重视防火,《太平御览》引《后赵录》载:
夜间百鼓之后便不能再燃火,如有违反的,将处以鞭刑一百下,如果因此导致有房屋失火的,便要连带相关责任官员,亦处以斩首之刑。
唐宋以后直至明清,我国的防火法度日趋成熟、完善,但多数都沿用对纵火者以死刑的规定。古人对防火法度的规定极尽严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人希望杜绝古建筑火灾的强烈愿望。
防灭火机构古人很早就设置了专门的“消防部门”,配备专门的官员和防灭火机构。
相传早在黄帝时期,便已设置了负责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正”,《汉书·五行志上》载:“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周代称为司煊、司爟,宋代的防灭火机构称防隅、火隅、潜火军,元明时期称救火兵丁,清初称防范火班,清同治年间,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纷纷成立水龙局司灭火之事。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防灭火队伍始于宋仁宗时期,他们提前制定详尽的防灭火措施,平时巡查街市,排查火灾隐患,及时通报火情,发生火灾时,有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有的负责救护、安置受伤灾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井然有序。
临沣寨的护寨河
望火楼望火楼作为古时的“消防站”,最早见于1971年河北安平县出土的东汉熹平五年(176年)的墓中壁画上,壁画中展示着一座安放有大鼓的望火楼,楼顶设置有醒目的红色封信飘带。
宋代,望火楼的修筑达到了顶峰,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普遍修筑望火楼。《东轩笔录》详细记载了北宋大将狄青因夜间烧纸祭祀而被贬谪至陈州的经过,发现狄青家“夜有光怪”的“火灾预警”,便是当时的防火官吏“探主”在望火楼上观察发现的。
南宋时期,京城的火隅数量就已经达到12个之多,管辖望火楼23座,官兵数量5100余人。官兵在望火楼上发现异样烟火后,便会立即发出警报,白天举旗帜,夜晚悬灯笼,根据事先的商定,旗帜或灯笼的数量可直接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得到指示方位后,本隅的官兵便会赶往事发地进行扑救,邻隅的隅兵则集合待命,听候临安府(杭州)的增援命令。
消防水龙
灭火水源及设施古代城池建设时,一般都会挖设护城河,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甚至村落都会挖设小型的护城河,如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便挖设有绕寨一周、长达1500米的护寨河。护城河用于军事防御的同时,河内的水也成为扑灭火灾的重要水源。
灭火水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街巷中的水井,透过“市井之徒”“井井有条”“背井离乡”等成语,便可看出水井在古时城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水井在用于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对就近取水、及时扑救火灾也是十分重要的。
古人对较为重要的古建筑还会人为的挖设水池或在院落内设置太平缸,来提供足够的灭火水源。
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内设置的太平缸有308尊,在宫殿门口设置的太平缸被称为“门海”,每尊可储水3000多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县安国寺,其中殿的东西两侧各挖设有一矩形水池,名曰莲花池,用来蓄水以防火灾。
古建筑的夯土质或砖石质墙体不仅能够起到承托屋顶的作用,且具备优良的阻燃性能,因而古人在古建筑建造中大量加入墙体设计,具体做法有砌筑不开窗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设置室内隔墙、室外隔墙等。
与此同时,古人还在墙体上涂泥抹灰,进一步提高它的耐火性能,《左传·襄公九年》载:
说的便是在火灾未能形成之前,拆除掉较为不重要的小屋,以拉开防火距离,在较为重要的大屋上涂抹“防火涂料”,提高阻燃性。
灭火工具最初的灭火工具仅仅是带有提梁的水桶,逐渐发展到水袋水囊。水袋由牛或马皮制成,装入大量水,袋口捆扎起来,仅插一根去节的竹子,发生火灾时,由三五壮丁挤压水袋,向火点注水。水囊由猪或牛的膀胱制成,内装有水,火时将其投入火中,烧破后便可灭火。
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的一幅插图,出现了叫做“救火唧筒”的装备,其特点是“筒是长竹,下开窍,以絮囊水杆,自窍唧水”。唧筒中装配有活塞和拉杆,用时将竹筒没入水中,然后把絮囊(活塞)水杆(拉杆)向上抽起,水便通过窍(阀)进入其中,再压下套筒,筒中的水便可以喷射出去,其射程可达20米。
清代出现的“水龙”更为先进,它由压梁、气包和水箱构成,是一种由五六人共同操作的较大型的人力水泵设备,使用时由四名太监两两分组,分别站在木质杠杆的两端,一抬一压,装在水箱中的水受压便会通过软管喷射出来,其射程可达30米。
《清宫述闻》载:
除此之外,种类繁多的救火设备,如麻搭、藤斗、火笼、火背心、竹梯、棚索、斧、锯等也发挥着各自的灭火功能。
古代灭火工具及实物
古建筑作为珍贵的不可再生文化遗产,凝结着先人的建造技艺,古人面对古建筑防火、灭火时所展现的智慧令后人赞叹,也鞭策后人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黄洋 杜瑶)
死1个Boss陪葬10个玩家还要打!天龙老玩家与Boss不得不说的故事
BOSS爆什么我们当然控制不了,但是只要BOSS是我们“抢到的”,甭管爆什么我们都觉得“真香”!最早玩天龙八部的时候,每个区开到一两个月,玩家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升级转移到BOSS上面上来,每天都要围绕着BOSS大打出手。似乎玩家每推倒1个BOSS,都要先“献祭”至少10个玩家,否则不会爆好东西似的!
打一辈子都不嫌腻的BOSS
天龙八部中有一个BOSS虽然简单,但是永远都有最多的人来抢。而且从每一个大区开放伊始,这个BOSS身边就从不缺少玩家的身影,它就是“木桶伯”。作为一个难度并不高但是产出却相当给力的BOSS,木桶伯不但产出大量材料最关键的是它居然还有几率掉落“财富卡”。
特别是这个BOSS只有30级,哪怕倒是到了游戏中后期,很多非氪金的高玩也会把自己的小号开过来抢这个BOSS。可以说木桶伯是每一个区人气最稳定的BOSS,所以围绕着它产生的争斗也是最频繁的。
不过来木桶伯这儿“发财”的还是以小号为主,所以即便打起来也更像是“菜鸡互啄”罢了,即便大佬的小号被杀,也很少有大佬会拉下面子用大号来找场子。
没打过霜影都不是真正的天龙老玩家
号称“一年爆一次的BOSS”,天龙八部“霜影”别看它难度低到第一次玩的玩家都能轻松推倒它,但是霜影却有几率爆出游戏当时的神器“重楼”的兑换材料“重楼之泪”!这玩意当年最高卖出过10万的高价!只可惜那个“爆率”实在是低到让人无语。
有运气好的大区,差不多每个月都能爆上1~2次;但是那些点子背的大区,即便大佬们24小时不间断的刷,一次都不放过,但是一两年下来都未必能爆1次。不过玩家们终归还是有梦想的,各个区的大佬们总会本着“万一出了就省钱了”而去刷霜影;平民玩家也会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梦想去搏一把。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大佬们依仗武力赶跑了平民玩家们,但是偶尔大佬们势单力薄的时候也会栽倒在那些脑子里充满“发财梦”的草根玩家们手中。
四大BOSS,别废话抢就是了!
四大BOSS老玩家都了解,作为产出门派要诀的关键来源,围绕着它们的争斗也是最激烈的。毕竟爆率不算低,刷新率也高,而且是每一个玩家都渴望的“刚需”道具,所以只要不是遇见那种“大佬队伍”,大家总是要在BOSS刷新之前先过一场再说!
特别是苍山的“玄击金刚”能产出大热门派逍遥派的“要诀”,在游戏前中期围绕着它的争抢也是最激烈的。当然其他三个BOSS的人气也不弱。和其他BOSS不同,四大BOSS玩家通常都会组队来打,所以一旦打起来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动辄十几个玩家混战,甚至引得双方呼朋唤友几十号人打一架!
开箱10分钟,打架小半天
圣兽山宝箱争夺战绝对是当年天龙八部最“火爆”的地图,原因就是这里的设定就是“PK地图”。而且因为宝箱产出极其丰厚,要打的小怪也非常简单,所以每次活动一开始基本就是全区总动员。当然抢宝箱自然是这里“最喜闻乐见”同时也是最常发生的事情了。
到了这张地图,玩家们更是没有了任何PK前的顾虑,“谁敢动我宝箱”,那肯定就要干起来!因为人数多加上PK地图的设定,所以经常玩家们抢完所有宝箱都用不了10分钟,但是混战起来却要打上几十分钟,一旦有人打红眼了甚至鏖战小半天都是常有的事!
轻易不动手,开战即天崩地裂
上面提到的几个BOSS都是绝大部分玩家可以参与的,即便平常抢不过那些大佬土豪,也可以等到晚上甚至后半夜人少的时候偷着打几个。但是如圣兽山龙龟这样产出极品BB龙龟,而且挑战难度极高的BOSS,自然来打的基本都是各区的顶尖战力。
通常来说这些玩家一般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轻易不会动手。但是一旦有摩擦动起手来就不会轻易了结。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各大帮派的核心甚至帮主,所以这些一旦动真火了,轻则来一场帮战泄愤,重则就要引发一次全区大混战。
最后我也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如果在打BOSS之前,先“献祭”几个玩家的话?BOSS的爆率会不会有所增加?会不会爆出点更好的东西?
写在最后:
还原端游经典玩法的《天龙八部荣耀版》手游已上线了,有想回归的老玩家不妨体验一下,或许,在那里能够“兄弟重聚”,重温当年的天龙江湖。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7/16962447633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