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歌词完整版(出山歌词)
邓紫棋、艾热、潘玮柏歌曲《攀登》伟哥赏析及思考
这首歌曲是在快手上看到的,初听瞬间觉得眼前一亮,不可多得的说唱风格,吐字清晰、节奏明快、歌词独到叛逆又不失押韵,在国内歌坛暂时还没发现这种风格的作品,填补了了国内这类风格歌曲的空白。第一次觉得说唱不错的是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有一段说唱,清晰明朗,流畅自然,印象深刻。但这首歌的说唱风格节奏和态度又不一样,有点类似于美国的一位著名的白人说唱歌手Eminem,艾热和他的长相说唱音色、节奏都挺像,包括《攀登》这首歌的结构、编曲和Eminem的《love the way you lie》很像,艾热这位歌手的实力还是可以的,但愿日后会有更好的作品出来。
其实回想这两年歌曲类型的变化,不难发现曲风变化的挺多,更加的丰富了,无论是歌词内容还是编曲,少了以前的那种爱之深、痛之切的高音呐喊。
比如半阳的作品《一曲相思》《黄粱一梦》
展展与罗罗的《沙漠骆驼》
朴树的《平凡之路》
戴笠的《悟空》
陈粒的《望穿》
陈珂宇的《生僻字》
胡*的《空空如也》
李晓杰的《把酒倒满》
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
融入戏腔的作品
王琪的《情人迷》
陷儿的《出山》
现在的发表音乐作品的成本也没有以前高了,很多快手和抖音上的网红和有音乐才华的都陆续出了个人单曲,并在酷我音乐上都有上架,发表自己音乐作品的渠道也变多了。
真正的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或许真的是时代不同了,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了,除了情爱之外,音乐也用来表达一些别的内容,或失落、或不满、或励志、或愉悦、或对生活的领悟、或对兴趣爱好的抒发……
属于一个人的王维——评吟光《上山》
月如钩/文
(一)
他们都是盛唐气象,但又特色鲜明,互不重复。他们同时为官,互相认识,不过感情有浓淡亲疏。他们是三个人:李白、杜甫和王维。李白、王维几乎是同时出生同时离世。晚一辈的杜甫,在李王两位离世八九年之后也绝尘而去。
是高手,总有人想将他们分出等级来。李杜谁是第一,从唐朝吵到现在也没分出个高下。清初诗歌批评家贺裳有个新思路,他在《载酒园诗话又编》里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此说搁置李杜争议,将王维推进前三。明末清初文人徐增在《而庵诗话》中也有新见解:“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此说虽明显地受“三才者,天地人”的启发,但应该还是受早先的“诗仙、诗圣、诗佛”的影响而来。
李白、杜甫、王维,他们是中国诗歌界的三座大山,压得后世作者抬不起头来。
《上山》·书影
(二)
“90后”作家吟光,本名罗旭,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不知何故,迷恋王维。她以王维作为学术研究方向,意犹未尽,又以王维作为文学创作方向。《上山》即是其小说创作成果。
写过论文,再写小说,这样的体验,少有人为。因此,《上山》是一个奇特的组合。既有学术论文的理性,又有小说创作的感性。既有忠于历史的严谨,也有忠于情节的天马行空。从人物安排来说,本书是破空而来,很有玄幻感。主要人物是以王维为原型的“云起”,更有以陶渊明为原型的“枯渊”,还有以李白、孟浩然合体的“鹿阳”。
王维和陶渊明都才高八斗,结局一样,都归隐田园。但是,两个人有根本的不同。陶穷,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王富,辋川别业“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陶渊明性格耿介偏激,王维胆小怕事。一个是辞职公务员,一个是高官厚禄。吟光在自序中说:“王维觉得他活来活去都是陶渊明的样子。”反过来说也一样,王维入世的荣光,或许就是陶渊明想要而不可得的人生。吟光的结论很富哲理:有时候,我们竭力想要逃避的人,正是心底深处另外一个不敢面对的自己。
“上山”其实就是人生,我们这一生,到世上走一遭,都是为了上山或者归家这个结局。风行水面,自然成文。风行水面,一切归零。
(三)
见多了兄弟反目、手足相残,有两对兄弟的感情,让我们对人性依旧不疑。
苏轼与苏辙,好兄弟,一辈子。乌台诗案时,苏轼给弟弟苏辙写了首绝命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其后,苏辙一边照顾苏轼家人,一边为哥哥奔走求情,上疏皇上“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他请求纳官贬己,以求哥哥不死。
王维与王缙,一对亲兄弟,患难与共,情感笃深。总体而言,与李杜相比,王维一生顺风顺水,吃穿不愁,官阶也不小。他人生最大的危机是被安禄山逼迫为官,安史之乱平定,唐肃宗秋后算账。王维因为一首《凝碧池》为自己洗出清白。
当时,弟弟王缙因为平乱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王维因此得到特别宽恕,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下,后来官复原职。王缙是官才,两度为相,其间有过外放蜀州的经历。在王维生命最后的一年,他写了一封奏表,恳请解除自己的职务,将弟弟换回京城。可惜天遥路远,王缙在回京的路上,王维已经病逝,兄弟俩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如果说这两对兄弟有什么区别的话,苏轼率性,在生活上更像是弟弟,全靠苏辙照顾。王维是大哥,一直长兄风范,委曲求全。
(四)
林语堂说:“往往为了子由(苏辙),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来。”其实,王维一样。
十七岁那年,少年王维从山西老家来到西安、洛阳游仕。重阳节时,看到身旁的热闹,王维感慨不已,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千多年来,它一直代表着旅人之思,是对亲人想念的最好诗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融合为中华基因,成为人们思念的基本材料。
王维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其实是王维写给他兄弟的诗。简短二十字,陶醉千古,无关爱情。
有学者研究王维后认为,在他为数不多的亲情诗中,写给兄弟的诗所占比例最大,因此,专门出现了一个研究的门类,叫“王维的兄弟诗”。
(五)
一个人的成长,从朱颜变白发,是万世不变的规律。但是,什么年龄说什么话,却大有文章。少年老成,这个完全说得过去。说不过去的是,老年不成,和少年争宠,与成熟无缘,不成样子。
观王维,什么年纪说什么话,写什么诗,从不违和。少年的王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就是写老将行,也是“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豪气干云。
随着年齿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逐渐“佛系”起来。中岁颇好道, 晚年唯好静,最后变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一生都在做减法。王维一生总体平顺,官也不小。我一直以为,如果更加颠沛流离些,或者更加深入生活,王维的成就应该更大。
自长安经襄阳等地,王维留诗《汉江临眺》,这首诗历来被推举为吟咏襄阳的最佳诗作。三十七岁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使至塞上》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遂成千古名句。就是挪动脚步到首都郊区的渭城,去送元二出使安西,也是语出天然: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人为其谱曲,名“阳关三叠”,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事实是,他外出一次,就是一次高峰。事实也是,他出去太少,所以高不过李杜。
(六)
毕竟是女作家,更是学院派。本书的语言相当文艺,所营造的意境和设置的情节,像雨像雾又像风。
主要人物叫“云起”,毫无疑问是源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陶渊明为蓝本的“枯渊”好理解,就是古代的陶渊明。另外还有一个主角叫“鹿阳”,初看应该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李白,细看又有差别,想破了脑壳,只好问作者本人。吟光说:“鹿阳这个角色是由李白和孟浩然两个原型合在一起的,而孟浩然的隐居之地是襄阳鹿门山。”作家的心思真难猜,女作家尤其如此。
《上山》语句短小,口气干脆如男儿。“炊烟尽处,正是硝烟起时。”“往日难再现,唯余山月凄冷,河川自流。”“与人寡合,与物亲近。”“生死大约就是‘你先走一步’和‘我随后就来’罢了。”移动阅读背景之下,短言短语,这样的风格是主流。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从读者的角度而论。如果从作者的角度而言,《上山》是属于一个人的王维。
审读:孙世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3/16962501616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