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武松打虎攻略图(景阳冈武松打虎攻略)
小浣熊百将传之梁山风云传“景阳冈武松打虎”路线步骤(手绘版)
闲言少叙,路线步骤:
1.左下酒家对话,直接去点两个“榜文”,就可以通过了,但有个小问题我第一次是下午四点玩,没让我通过“榜文”,我换了晚上七点才通过的,具体是不是故事时辰的事没有深究。
2.“榜文”通过,拾法术牌(必须拾,有助杀敌,正常杀敌本关没有法术牌爆出),左侧有个点需要打,打后回主路向上遇敌人1,不需全消灭,打出一路能前进即可,共四战,挑级低的。
3.继续按箭头向前遇大虫和陷阱二选一,打大虫赢后随机在阵容里损失一人,踩陷阱损失当前30%气血和怒气值。到最终地点陷阱踩量要小于等于四次,就是三次到头,要不右上角圈7处不给最后宝箱。
4.图中所有圈里有数字的点,都是容易落下的,为了100%完成通过需要注意。继续向前遇到之前相似的,等同前面方法处理即可。直到断龙石处,有两路左路拿武松武器(个人认为没用)右路拿宝箱,需二选一,一旦断龙石落下不能回头了。此处我打了两次,第一次拿棍子,第二次拿箱子。后遇最后一次大虫,我基本都是打的大虫,不难就是损失一人,好在将领人多,不是大事,到圈7拿到最后宝箱,此关100%完成通关,开启下一关继续。
步骤图
景阳冈武松打虎——看似寻常最奇崛
作者 | 瞿长海校对 | Sakura286
我七岁开始读水浒,至今已读了不下二十遍,常读常新,每每慨叹施耐庵的笔力雄健,已臻化境,儿时只道是寻常的地方,重读时却惊为天人。譬如景阳冈武松打虎,本是极简单的一个故事,能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全仰仗施耐庵的妙笔奇势迭出。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起承转合的技巧,看似容易,其实最难。它意味着对读者心态的精细把握,和对行文节奏的纯熟掌控。
不平,即有起有伏、有提有摁、有张有弛。武松打虎的起伏,从离开“三碗不过冈”的酒馆开始:
酒家赶出来叫道:「客官那里去!」武松立住了,问道:「叫我做甚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唤我怎地?」酒家叫道:「我是好意。你且回来我家,看抄白官司榜文。」武松道:「甚么榜文?」酒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司如今杖限猎户擒捉发落。冈子路口,多有榜文:可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其余寅、卵、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不许过冈。
这是第一次“提”,借的是酒家的口,侧面烘托老虎的凶恶。“坏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可见老虎歹毒;“杖限猎户擒捉发落”,可见官方对其重视;“结伴过冈”,可见周遭客人为之胆战心惊。如此恶虎,已吊足了读者胃口。知难而退?那是懦夫。迎难而上?那又太轻狂。且看武松怎么回答: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子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酒家道:「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
不是知难而退,却也算不上迎难而上。驱使武松上山的,是对自己土著经验的自信、和对店主人的不信。这是一种侥幸心理,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武松不是懦夫,却也不爱玩命。他只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一个侥幸,便走上了危险的路。
这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武松也颇识几字,抬头看时,上面写道: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歇宿。我却怕甚么鸟!”横拖着哨棒,便上冈子来。
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读者跟着胆大包天的武松一起夜上景阳冈,虽一路无事,心却总平复不下来,那关于老虎的种种传言似乎还在脑海中回荡。行出四五里,见刮去皮的树木上写着劝返的字句,武松不以为然,说是店家使诈;走到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又见了山神庙的官府公文。读者感受到,走得越远,天色越晚,证据却越充分,老虎的传言也越可信。待官府的印信出现时,山中有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危急险恶的气氛,也终于确凿无误地升腾起来。
怎么办?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妙笔!完美的英雄往往虚无;有缺点的英雄,他的缺点反而让他更真实可爱。武松不是胆大包天的,他夜走景阳冈,不是故意找刺激,只是出于一种侥幸心理。而今官府印信白纸黑字证明了虎的存在,武松却也不愿回返。为什么?“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为了一张面子,为了好汉的自尊,他甘冒奇险,“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好一个可爱的莽汉子!你说他胆大,他连店主人的几句嘲笑都不敢听;你说他胆小,他却孤身一人夜行虎山。自古好男儿都是如此:悍不畏死,却畏人言。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背负毡笠,肋挟哨棒,恃酒夜行,何其潇洒壮观!但夜幕四合之时,这位英雄心中是否忐忑?“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到底是在蔑视店主人和往来客人,还是在安慰自己?醉醺醺的武松也说不清楚。他酒劲上来,解开衣服,丢了哨棒,在大青石上弛然而卧。此时,意识是模糊的,防御是单薄的,武器是丢掉的,姿态是破绽百出的。读者都为此捏着一把汗。海明威说过,如果故事的开头出现了一把枪,那它就一定会在结尾处鸣响。这时只听一阵风响,在经过无数的铺垫、烘托、暗示后,那恶虎终于不负众望地、千呼万唤始出来地、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地,登场了。
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武松只是个普通人,力气再大、武艺再高,终究不是天神下凡。在这种弛然而卧的状态下陡然遭遇猛虎,他条件反射般地进入了战斗姿态:翻身,抄家伙,找掩体,一气呵成。下一瞬间虎已经半空中扑过来了,把武松吓出一身冷汗。这才是常人设身处地的真实反应:恐惧,惊慌,不敢怠慢。不能邪魅一笑,不能斗志昂扬,只有条件反射般的自卫,心在以命相搏和夺路而逃之间辗转。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老虎连攻三招,武松躲了三招。为什么要躲?因为恐惧,心神未定,不敢正面接战。为什么能躲开?毕竟武松不是寻常人,身手敏捷矫健,虎一时也不能伤他。三招不中,虎威已减,人心已定,该反击了吧?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又是妙笔!这压抑已久后的反击,在读者的盼望中,该是多么神威凛凛?可这一下偏放了哑炮:“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能连枝带叶打折了一棵树,想来力度和狠度都是够的;但没能制敌,反而摧毁了自己唯一的武器,说明武松惊慌失措、忙中出错:他是英雄,却也只是个凡人,他也会怕,也会因为怕而失误。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一击不中,反而损毁武器,大虫又“性发起来”,武松的险恶处境令读者胆战心惊。但再次出人意料的,失了武器的武松,这时反而抖擞神威,放手一搏。人对虎,拳头对爪牙,一场真正的肉搏。读者要好好体会这一段,没有任何修饰,纯是大大小小的动词连缀,似乎情形已危急到容不下任何啰嗦的比喻或拟人,如同两柄利刃在几秒钟内相互撞击数十次,看得人胆战心惊。狭路相逢勇者胜,终究是武松占了上风,大虫七窍流血,已然奄奄一息。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动掸不得。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结尾也是一段豹尾,神来之笔颇多。虎死了,武松是怎么处置的?不是踏着尸体耀武扬威,不是潇洒离去绝不回头。他把那断了的半截哨棒捡回来,又打了一遍。东洋剑术里有个词叫“残心”,是说无论自己在拼刀中占上风还是下风,刀刃都要正对着敌人,即便敌人已倒在血泊中也不例外,务必确认敌人已经死透,才能收刀。武松是个会武艺的,残心确认一丝不苟,甚至有些狼狈。因为他心里仍然惴惴,知道自己是侥幸得胜。
确认虎死透了,他便去拖那尸体,却偏拖不动。原来用力过度,手脚都已酥软。这一段又有些“李广射虎”的韵味。史书记载李广夜猎,误将石当作虎,一箭射穿;等发现是石头后,就再也不能射进去了。为何二人都有类似体验?现代医学表明,人在遭受危险刺激时会迅速分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使身体短时间内爆发出超常的体力和反应力。但危险过去后,便失去这些能力了,反而会更加疲惫。这一细节,又增强了武松的凡人属性,使他形象更真实可亲。
至此,武松打虎的故事便算结束。寥寥数千字,却有多次起承转合。围绕“是否有虎”的,塑造了武松胆大、鲁莽、好面子的性格特征;围绕“打虎”的,除了凸显武松勇武,更多的体现了他凡人的一面:也会陷入恐惧,也会因恐惧而失误,也会在后怕中不顾体面地“鞭尸”。在一次次的起承转合里,故事情节有张有弛地推进下去,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地鲜活起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施耐庵臻于化境的心理揣摩与节奏把控能力,是我等文人一生仰望的高山。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3/16962455223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