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食品有限公司(无穷)
无穷到底是“实无穷”还是“潜无穷”?数学家们这样认为
1924年,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著名的“希尔伯特旅馆”问题:
一家旅馆,内设无限个房间,所有的房间也都客满了,但这时来了一位新客人。请问老板可以安排一个房间给新客人住吗?
这不是脑经急转弯,而是一道实实在在的数学难题。问题中涉及到的“无限”,也就是“无穷”,因为不能被肉眼所感知,历代数学家为之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一、“无穷”真的存在吗?地球上的沙粒有多少颗?或者说如何描述一个很大的数。这对我们当然是小菜一碟——“科学计数法”能轻易的表示任意大的数,如地球质量约为6*10^24(kg)等.但是对于古人却是很困难的,以至于最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专门写了一本《数沙者》来解决这个问题。阿基米德在此书中得到了一个数(1后面跟100个零),尽管已经很大,但是该数远没有到达“数的终点”。因此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数有终点吗?或者说“无穷大”是真实存在的吗?越说越玄了,又或者这更像一个哲学问题。
事实上,“无穷”最开始就是因为哲学问题被引入的,后来柏拉图等古希腊先贤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最后到了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将“无穷”分为了两类:实无穷和潜无穷。
实无穷:认为“无穷”是一个整体,是已经构造完了的东西,即无穷是实在的.
潜无穷:“无穷”是无限延伸的,永远处于构造中,并且永远无法完成,即,无穷是潜在的.
亚里士多德更倾向于那一类勒?当然是“潜无穷\",这影响了数学一个时代。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的困难系数似乎越来越大,以至于数学家们在接下来10多个世纪里,对待“无穷”随时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至今还争论不休的问题:人的本性是“善”的呢,还是“恶”的呢?数学到底该是“发现”呢,还是“发明”?怎么说怎么有道理,几千年的争论并没有让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而且越来越复杂。
二、“实无穷”和“潜无穷”谁是对的?大家别误会,小编没打算也没实力来讨论无穷的哲学意义。让我们接着来看这两种观念——实无穷和潜无穷,给数学带来的重要影响。
微积分是17世纪最主要的一项数学发现,它决定了接下来几个世纪的数学发展方向。和我们知道的一样,微积分是从研究“无穷小”开始的。无论是积分中使用“无穷小分析法”来计算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以及曲线的长度,还是微分中的求曲线的切线(或斜率),都会出现一个“无穷小量”.
牛顿在他1671年写成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一书中用”o”表示“无穷小的时间间隔”,假定流量为:y=x^n,则y+y’o=(x+x’o)^n,右边按照二项式定理展开...
显然,牛顿将“无穷小o”当成了一种实体存在的对象来研究,17/18世纪的其他著名数学家如莱布尼茨、约翰·伯努利、欧拉等,也都无一例外的将“无穷”视为“实无穷”,也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加上微积分在实践和工程上的巨大应用,让大部分数学家对“无穷小量”的存在问题深信不疑。但同时,反对的声音也有着强有力的反击论据。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是18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他在听到牛顿关于微积分的工作后,出版了一本标题很长的书《分析学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数学家的论文......》,其目的只有一个:攻击牛顿的微积分理论。
显然,他达到了他的目的,因为他并非是无理取闹,而是真正发现了当时情况下的微积分理论的一个重大漏洞:
在用“流数法”求解函数微分的过程中,牛顿先是使用了“无穷小的时间间隔o”,运算过程中它明显不为零,但是最后“略去所有含有o的项”牛顿又将它看成了零。那么,o在微积分扮演了两个角色:既要等于0,又要不等于0 . 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问题不止于此,要知道,微积分在诸多运用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表明微积分(或叫牛顿的“流数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18世纪的数学家们又无法解决Berkeley提出的这个“贝克莱悖论”。矛盾产生的根本在哪里呢?数学家们尝试了多种方法,但要直到19世纪才被认识和解决。
19世纪,“现代分析之父” 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ß,1815-1897)在阿贝尔、柯西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以ε-δ语言,系统建立了实分析和复分析的基础。该定义将无穷小作为极限为0的变量,归入到函数的范畴.“排除了在微积分中仍在出现的各种错误提法,扫清了关于无穷大、无穷小等各种混乱观念,决定性地克服了源于无穷大、无穷小朦胧思想的困难”(Hilbert).
由于ε-δ语言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此时对于无穷的理解是倾向于 “潜无穷”这边的。
三、康托尔的集合论19世纪,微积分的基础问题已被完全解决,数学家们进而转向去研究数系(甚至整个大厦的)基础问题。而康托尔(Cantor,1845-1918)是其中最显目的一个。1874年,他在《数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证明了有理数集合是可列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回到片头的“希尔伯特无穷旅馆”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安排下新来的客人。做法如下;
老板将1号房间的客人请到2号,2号请到3号,….,依次下去,将n号的客人请到n+1号,... 这样,1号房间就空出来了,给客人入住即可。
估计有人会问,最后一个房间的客人去哪里呢?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既然是无穷多个房间,就不会有最后一间。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呢?这都不算,大家继续往下看。
(1).自然数和平方数谁更多?答案:一样多
(2).有理数和正整数谁更多?答案:一样多
(3).区间(0,1)上的点和(0,100)上的点谁更多?答案:一样多
(4).数轴上的点和坐标平面内的点谁更多?答案:一样多
(5).实数和有理数数谁更多?答案:实数
是不是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欧氏几何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但是到了无穷这里,一切规则都变了。为了更好理解康托尔眼中的无穷,让我们从基础开始。
康托尔给集合下的定义
我们将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个体(元素)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A,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叫做势|A|。如,{0,1,2,3,4 }表示一个集合-记为A,它的元素个数为|A|=5.如何定义“一样多”。康托尔的想法是两个集合间的元素能“一一对应”。如,集合B={a,b,c,d,e},|B|=5 ,有|A|=|B|. 它们”一样多”.同时,我们注意到:0→a, 1→b,2→c,3→d,4→e. 两个集合A与B能够“一一对应”。
这就是集合论的核心,两个集合“一样多”,是指它们之间能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我们来构造正整数与平方数的对应。
再来看看正整数与有理数的对应,
按照箭头的方向,我们得到一个与自然数\"一一对应\"的结合:{1,2,1/2,1/3,3,4,3/2,.....}.所以正整数与有理数是一样多的,或者“势”一样。但实数的全体与正整数的全体却是不能构成这样的“一一对应”的。康托尔使用了反证法。
假设实数的全体(先取0到1之间的所有实数)可以与正整数“一一对应”,按照上图将其罗列出来。现在我们构造一个数:它的第一位小数不为a1(用!a1表示),第二位小数不为a2,......依次下去,我们发现,得到的数0.!a1!a2....不是列举中的任何一个数。换句话说,我们假设(0,1)之间的数列举完了,结果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实数。矛盾。 这样康托尔得到(0,1)之间的实数比正整数要“多”,进而得到实数的个数比正整数要“多”.
在康托尔的理论里,所有自然数、实数等都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自然数集、实数集等是实际存在的,无穷也就自然的向“实无穷”倾斜了。这些理论让他的老师克罗内克接受不了,一轮轮的理论攻击(当然不只是人身攻击,而更多的是正当的、有理的)就开始了。最后的结果是,康托尔时而认可自己的成果,时而又怀疑,最终在多重压力下,他住进了精神病院。
尽管精神上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康托尔并未停止研究。在希尔伯特等20世纪的数学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康托尔证明了他的集合理论是对的。而且在1900年召开的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将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问题立为23个问题之首。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集合论已经成为了整个数学的基础。暂时,实无穷处于上风,但争论仍在继续。
从集合到无穷大,无穷大该如何比较大小?
近来重温庄子名篇,
读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正在感叹人生不过沧海一粟之时,
然而下一句就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你说名叫冥灵的大龟够长寿了吧,还是被名为大椿的古树秒杀,你大吧!总是有比你更大的东西存在。
作为一名理科生,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无穷大!这种近乎哲学的东西,最容易引发人类的思考了。
几千年来,有不计其数的数学家都研究过无穷大,然而无穷大就像爱情一样,让人无力把握和捉摸。
提到无穷大就不得不提一名数学家——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这为无穷大的研究提供了出路!
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
不过由于早期学界的不认可,康托尔在学术深受打击,一度患有精神上的疾病,最后在一家精神病院中郁郁而终。
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但好在康托尔的研究还是获得了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的高度赞誉,并且自己也投入到无穷大的研究。
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从集合说起为什么说集合论的创立为无穷大∞的研究奠定基础呢?
因为无穷大∞属于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直接去比较无穷大∞和无穷大∞+1,是不太好搞清楚的。
因此康托尔就引入了集合的概念。
首先,我们把“一堆确定的东西”称作集合,集合里的“东西”称为元素。
比如数字1就是无穷大集合里的一个元素。
当两个集合里的元素一样多的时候,我们称两个集合一样大。
举个简单的栗子,
假如丁石要拿5个苹果换等量的马化的梨子,那么马化应该给丁石几个梨子呢?
很明显,马化要给丁石5个梨子。那么再简单一点,只要丁石的苹果能和马化的梨子“一一对应”上,我们就知道他们相等了,因此称这两个集合一样大。
丁石苹果换马化梨子
在这里,马化的5个苹果是一个集合,每个苹果是集合里的一个元素。
感觉很简单对吧,但这却为∞与∞+1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利器!
希尔伯特的旅馆——∞与∞+1居然是一样大!?有了当两个集合里的元素一样多的时候,我们称两个集合一样大。这个证明的利器,我们接着就来说说到底怎么比较。
说到∞与∞+1,就不得不提到的是——希尔伯特的旅馆。
这是一个神奇的旅馆!
为什么说它神奇呢?
因为它很赚钱啊!!(×)
嗯..开个玩笑,虽然它确实是很赚钱,但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赚钱。
首先,希尔伯特的这家旅馆特别之处在于,它有无数∞间客房。
假设他正值放假客流高峰期!所有的客房都住满了客人。
这天风雨交加,又有一位客人来到了旅馆,说要住店。
老板说:“不行啊!我这里住满了呀!”
客人:“咋整,我也没地去,就要住你这里。”
老板说:“容我想想!”
这时老板让1号房间的客人住到2号房间,2号房间的客人住到3号房间,3号房间的客人住到4号房间……n号房间的客人住到n+1号房间,以此类推,1号房间就空了出来。这位客人也就顺利住了下来。这时∞的客房与∞+1的客人都“一一对应”上,因此∞与∞+1是一样大的。
图片来源:知乎马同学
图片来源:知乎马同学
假如这家旅馆生意火的爆炸!又有无穷多个旅客要来住店,那该怎么办。
老板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老板让1号房间的客人住到2号房间,2号房间的客人住到4号房间,3号房间的客人住到6号房间……n号房间的客人住到2n号房间,这样奇数号房间的客房就空了出来,我们知道奇数的个数也是无穷多个的,因此这无穷多个旅客也就能住进来了。也就是说∞与∞+∞是一样大的。
根据上面的理论来说,我们又可以得到自然数的个数等于奇数的个数又等于偶数的个数,因为他们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找到与之一一对应的元素。
是不是很神奇,奇数和偶数明明是自然数的一个部分,然而整体和部分居然是一样多的。
科学有时候就是违反常识的,大胃老师经常跟同学说,数学是不能靠感觉的,你一定要真真实实的去定义了去证明了才能下定结论!
其实无穷大能说的还有很多,比如康托尔的无穷大算数、葛立恒数(tree3)、阿列夫0、1、2……(ℵ₀、ℵ₁、ℵ2),如果大家有兴趣,大胃老师下期会继续介绍跟无穷大有关的知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大胃老师很喜欢的句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83.1415926成语答案是什么:无穷无尽
3.1415926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猜猜看到后面的题目是越来越难,那么在进士的关卡中有这么一道题目上面写着数字3.1415926····这是什么成语呢?感兴趣的可以来了解一下!
+83.1415926成语答案是什么
3.1415926....这个是π的数值,是没有止境的。
而且+8那个其实也不是8,是数学里面的的符号,代表着无穷。
那么这个成语就很好猜了。
正确答案是无穷无尽。
穷:尽、完。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自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近义词:无边无际、应有尽有
反义词:寥寥无几、寥若晨星
+83.1415926成语答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就是无穷无尽。
“无穷无尽”和“无边无际”都含有没有尽头,没有止境的意思。但“无穷无尽”多指时间,偏重在形容数量极多;“无边无际”多指空间面积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1/169626158012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