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犀骨面相(辅犀骨)
“头生九龙骨,早晚必显贵”,九龙骨是啥?老祖宗辨人术准吗?
自古以来人们便习惯以貌取人,大多数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能抛去种种影响真正看人内在品德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中,和人外貌相关的更是数不胜数,文化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最具代表性的影响就是相术了。
据悉在相术中有一门技术,是通过一个人的长相推断这人未来的祸福吉凶等,这种技术虽然没有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但却是在封建王朝时期影响极大的一门技术。相术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门技艺。
我们发现即使在正史的记载上,古时候一些身份特殊的人往往也都具有一些不同寻常的面相,比如说刘备的“双耳垂肩”,两个耳朵长及肩膀。又说项羽“目生重瞳”,也是非常奇特的。奠定大清朝基业的努尔哈赤据说也是“脚踏七星,命格奇贵”之人。这其中就涉及到这门古老的技艺——“相术”。
古时候认为它可以准确预测人的命运,此种说法在现在并不太令人信服。但若说它是胡子,“相术”中有些内容又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比如眉目晴朗额头饱满的人大多心胸豁达,而尖嘴猴腮的面相多为人刻薄。在相术中,有一句流传广泛的辨人术,“头生九龙骨,早晚必显贵。”这句话中的“九龙骨”是什么意思?相面之术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九龙骨”长在哪想要知道这句话准不准,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九龙骨”在哪。九龙骨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它们其实是分布在人类头面部的几个部位的骨头。这几块骨头每个人都有,只是根据它们形状的不同代表着这个人的命格不同。
九龙骨也是异骨,分别是: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鳌骨、龙角骨。
颧骨就是眼睛下面,左右两边的骨头,在面相学上认为,有颧骨的人,一般都很有才华,并且野心比较大。据说,诸葛亮刚见到魏延时就想除掉他,因为魏延就有“颧骨”。
驿马骨也叫“玉堂骨”,是位于颧骨和耳朵之间的位置,位于太阳穴下面,这个位置要丰润圆满,代表家庭事业双丰收。
将军骨是眼角上方伸向耳朵上方的骨,通常是在天仓位置。只要是天仓隆起,按之坚硬不塌陷,说明有足够闯荡社会的能力事业能够有一定的拓展,相对较为顺利。
日、月角骨在额头两边,眉毛正上方,左为日角为父,右为月角为母,古代相书认为:日月完整,高耸有气势就是命有富贵之相。
龙宫骨是围绕着眼睛一圈的骨头,代表专注和毅力;巨鳌骨是耳朵后面有隆起的骨头,这样的人长寿和聪明;龙角骨位于眉毛上方连边延伸的突出位置,代表非常果断;伏犀骨从两个眉毛中间一直到头顶,代表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曾国藩曾经有一本《冰鉴》,有一篇叫“观骨察人”,其中对九龙骨的介绍是:天庭骨、枕骨、顶骨、佐串骨、太阳骨、眉骨、鼻骨、颧骨、项骨。看来对于“九龙骨”也有不一样的说法。
老祖宗的“辨人术”是真是假由此可见,人类的整个上半部面部基本上都包含在“九龙骨”之内,而且在相术中,好的骨像都要求丰润饱满。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如果这个人长着如“宝姐姐”那样脸若银盆的圆润饱满的面容,那么这个人的九龙骨大抵都长得不错,按照相术来说,运气应该是顶好的。
现代人如此,古代人更加注重骨像,可以说历代雄主,开国皇帝也都够得上骨骼清奇。《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的光武帝刘秀的相貌便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目,大口、隆准、日角。”便是明确指出了刘秀具有九龙骨像。
如果一个孩子骨骼发育得非常健康,也说明他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或者他自身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在未来的事业或者学习过程中,也更能有机会显露头角。
所以,风水之说都是有很多科学依据的,现代人每每听到摸骨识人术都会当成笑话一笑而过,还有的人会认为那些都是迷信,这便成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也许有些科学尚无法被证实的被称为了无稽之谈,待人们的智慧与日俱增,一定会有更多的关键性被我们挖掘出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相信面相之说和风水之说蕴含大量的智慧,纵然有些比较片面的结论也是受到古代科学技术的局限,结合当今的科学一定会更加完善。
那么,只有这么寥寥几个出人头地的人才能拥有九龙骨吗?其他人一定没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千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人世的变迁,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几个人符合“九龙骨”的要求。
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同一个时代,不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符合九龙骨的标准,但成为帝王名臣的却只有那么几个,除了命数,决定命运的其实更主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一副有福气的面相是天赐也是父母所赐,这其中毕竟存在着基因遗传。但后天的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果自己没有进取之心,那么即使爹娘给我们一副“帝王相”那也不过是白白浪费。
反过来讲,没生得“富贵相”的也并不意味这辈子我们就是苦哈哈的劳碌命,所谓相由心生用现代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越努力越幸运,在我们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我们的“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有一天,揽镜自照的时候,你也许就会发现原来也拥有了“九龙骨”。
结语不论关于骨相的学说内容多么丰富多彩,这终究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言论,并不值得提倡。虽然其中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一个接触了许多科学知识的现代人,还是应当认清其中的欺骗性成分,不要人云亦云,对这些东西过度迷信。
即便是那些符合科学部分的内容,也应该结合着科学知识一起了解,而不是一味看中其“应验”的特点,反而对真正的科学知识嗤之以鼻。只有相信真正的科学,才能综合理解并分析出许多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
国史档案_历史杂谈_趣讲历史_专注于中国历史_历史图鉴_欢迎来到国史档案网站,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哦!
这是我自己经营的网站,希望大家多多浏览(暂无手机端,希望各位朋友见谅)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7/169626199612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