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木鱼荒岛生存全集(我的世界木鱼荒岛生存)
14年前,去过汶川的战友请举手
14年前的汶川大地震
14万子弟兵
冲向灾区,共赴国难
14年后的今天
他们有的已经退役
有的还在部队坚守
还有的战友
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那场大救援中
士兵柳德占坠崖掉入岷江牺牲
▼
士兵武文斌
在奔赴灾区的第三十五个晚上
突然倒地,再也没有起来
▼
陆航团邱光华机组734号直升机
在执行第六十四次救援任务时坠毁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
那么多血泪,那么多牺牲
那么多不抛弃不放弃的日日夜夜
参与过汶川救援的老兵
对于那一段经历,注定永生难忘
这是他们的故事
这是关于军人汶川救援的记忆
以下内容来自网友
“为了救援,汽车兵28小时走了108里山路”
@锤子
由于部队换防,地震当天就在阿坝州,我是汽车兵,当天晚上第一梯队,运输尖刀连挺进灾区,前面警车和推土机开道,我们一路挺进。
在叠溪镇不能机动前行,我们徒步奔袭,28小时108里山路,冒着余震我们到达了任务区。
可能今天谁都不认识我们了,但是依然记得灾区人民见到我们看到希望的眼神,我依然忘不掉那种场景,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是谁了,但是我觉得祖国知道我。
2008年5月13日23时15分
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勇士
3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
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
▼
“空降兵的我,第一次乘飞机落下”
@炊大爷
当天夜里,紧急集合去了机场,乘坐着进口大飞机飞往了双流机场!!!
那是我军旅生涯第一次乘飞机落下,而不是跳伞……
没错,我是空降兵。
后来听说某部“十五勇士”在三无条件下跳伞进入灾区勘察,真的,他们是英雄。
4999米的高空
15勇士惊天一跳
没有指挥引导
没有地面标识
没有气象资料
当时,他们已做好三分之一伤亡的准备
▼
“当我们被人看到时,他们眼中有了希望”
@等等小深
08年我在武警消防江苏总队某特勤中队服役,地震发生后,我们当晚就上飞机到了成都,当晚前往重灾区北川。
当晚道路中断,我们背着几十公斤的消防救援装备,徒步向北川开进。从12日晚10点,走到第二天下午两点,途中半夜还下起了小雨。讲真的,当时很狼狈、很绝望、很煎熬。
到了北川县城,满目疮痍,沿路没看到一幢完整站立的房子。当我们部队被活着的人看到时,人们发疯似的围了过来,围着我们跪着,哭喊,说不出话来。
而我们经历了这样的行军后也是疲惫不堪,没有红旗,没有横幅,可能只有一身军装,成了百姓心中的希望。
绵竹武都小学埋压了100多名师生
搜救中的19岁战士荆利杰
脚底被钢筋刺破,却不肯停下来
▼
“我们约定,如果谁出了事,记得照顾对方家人”
@冯阳
我们搬的第一具尸体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女生,想跑楼梯没来得及,被倒塌的天花板拦腰截断。把尸体抱下来时,我腿已经软了。
我觉得下面的人离我好远好远,像不在一个世界里。
救灾期间,余震不断,生平第一次感觉死离我这么近。
我跟连长说,干部、党员要冲在前面,如果我们自己出了事,记得照顾对方家人。
2008年5月13日,四川绵阳北川县
战士奔向坍塌现场,抢救被困伤员
▼
“团长带着我们拽着铁链过桥,桥下是万丈悬崖”
@匿名
我所在部队驻地河南三门峡,接到命令后,全团所有重卡司机配属一营,一辆车两个司机,全程人休息车不休息,困了嚼辣椒生姜大葱,30多小时就赶到灾区。
是成都军区以外第一支到达灾区的解放军部队。其余部队通过火车飞机也很快就到了,根本就不含糊。
有个地方铁锁桥上木板都掉了,团长带着人一步一步拽着铁链过桥,桥下是万丈悬崖。
2008年6月,湔江河边
战士趴在还没有修完的铁索桥上
让小学生们从自己的脊背上爬过
▼
“成都指挥学院,那晚之后几乎空了”
@他爹
我那个时候在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大二下半年。当时全学院除新生外所有学员教员分成几个方向冲向震区,都江堰/虹口/映秀/北川,整个军校基本上空了。
入夜时分下起了雨,打着双闪的车队劈开水雾快速掠过城区,有市民敬礼。
我所在的队伍,直接到北川中学开始硬挖。北川县幼儿园,小学,北川中学,那些地方简直……不想再去回想细节。宁愿从未发生过。
重灾区北川
官兵们抬着伤员走在满是瓦砾的大街上
▼
“地震救灾后,我选择了留队”
@唐生比芙
我来自77289部队。那一年,我第二年兵,首长检阅完我们部队不久,我们就直奔震区了。
在震区的日子里,老百姓的目光,我永生难忘。
正是因为那场经历,我选择了留队,又干了好多年……
2008年5月13日,北川
从废墟中被营救出来的3岁儿童郎铮
向解放军敬礼表示感谢
▼
“看到20多个孩子躺在那里, 我和战友放声大哭”
@小刘
那年参加了抗震救灾,惨不忍睹。
当我们扒开映秀一所坍塌的小学的时候,看着二十多个像睡着了一样的孩子时,每个人都放声大哭,至今记忆犹新。
2008年5月15日
在北川县城参与救助的官兵
发现儿童的照片
忍不住痛哭
▼
“劳累过度导致脑血管痉挛,我以为我要死了”
@平凡人
那一年我第四年兵,那一年也是最辛苦的一年。
春节初一奉命去抗冰保电,“5.12”一发生,我们就进映秀镇参加抗震救灾一个多月。
当时劳累过度导致脑血管痉挛,我以为要挂了。
2008年5月15日凌晨
济南军区某部战士
在汶川县映秀镇街头休息
▼
“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搭建了一座钢架桥”
@青岛人
那一年我在南坝镇,那个钢架桥是我们八位驾驶员冒着生命危险运输过去的。
我不后悔,虽然两次差点被山体滑坡夺取生命,作为一名军人这是我的使命。
现在,我已脱下军装,有时间好想回去看看那昔日的地方。
2008年5月18日11时
直升机降落在
绵竹市金花镇三江村临时停机坪
这里是灾区最后一个孤岛
▼
“想念我的老班长,他永远留在了那里”
@贰营长的炮
那年我还是列兵,灾难来临后的20分钟内我们就做好了一级战备。
在焦急地等待了46个小时后,我们出发了,我们去了。
可是,我的老班长却永远地留在了那儿!
“我们挖开了进北川县城的路”
@大头
夜里得到预先号令准备参加抗震救灾,我们很快做好了一切准备。后半夜出发,坐在车上谁也没睡。
车子玩命一样开往北川,清晨到达北川外围,都堵在路上。是我们班长开挖掘机清理了道路进入县城。
我们徒手救出了十二个人。北川金库是我们班长用挖掘机挖出来的,北川档案馆的档案是我们一摞摞搬出来的。撤离那天面对着北川县城,我们都哭了。
还没有机会再回去看看,祝愿北川明天更好,大家都好,祖国明天更加美好!
“我唯一的信念就是要救人,死也要救”
@大头
当年我参加了汶川救灾,去的时候老百姓跪着感激地说:解放军终于来了。
那一刻,我压力很大也很愧疚,为什么没有早点到。
唯一的信念就是我要救人,死也要救。
“铁军来了!”
@木鱼
应该是地震后的第二天吧,余震不断,我抱着5个月大的女儿,和家人一起,在绵阳的街头彷徨无计。
呼啸而来一队军车,车头一面横幅,上书四个大字:铁军来了!瞬间泪如雨下。
@许晓军
接到开拔命令的时候是13日凌晨4点过,我们用了24小时长途机动1200公里,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进发。
我记得当时车上的标语有四个字“铁军来了!”
当时在车上,大家想的都是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再救一个,再救一个。没有人感到疲惫,没有人。
“我救了三个人,却没能救出我的母亲”
@都江堰
我是四川都江堰人,当年在四川服役。
地震发生后,我急忙跟家里人打电话,但一直占线无法拨通。
我随部队进入北川救灾,看到惨烈的景象,内心无比煎熬。我拼命地不去想家里的情况,疯了一样不休不睡去寻找幸存者。
我救了三个人,但最终,我再也没等到母亲的电话。
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和悲痛。
有一位老兵说:
我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光荣,因为没有人会把荣誉建立在同胞的罹难上。 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么伟大。而是努力,让祖国的人民活得更幸福。
汶川14年,我来过,我战斗过。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
汶川14年,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那些参与救援的老兵,那些被子弟兵救助的同胞。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
缅怀逝者,致敬重生
感恩有你,中人
来源:一号哨位(ID:number1_sentry)
监制:刘洪 黄林昊
编辑:谷朋
校对:梁甜甜 张玲琳
荒岛变绿岛 渔民成“岛民”——秭归木鱼岛公园走笔
峡江风光秀,平湖秋意浓。11月2日18时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木鱼岛公园内渐次亮起五彩灯光。远观,宛如一条彩龙,腾江而舞。
木鱼岛公园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半岛,与三峡大坝直线距离不足千米。记者看到,登岛散步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虽是深秋时节,沿着宽阔的健身步道前行,绿树鲜花错落有致,依然生气蓬勃。廊桥亭台古韵悠然,文化气十足。
眼前的绿岛,曾经乱石遍地、杂草丛生,是一座揪心的荒岛。2018年6月,秭归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将木鱼岛纳入三峡后续规划扶持项目“秭归县城木鱼岛至尖棚岭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随后,秭归投资约5000万元对木鱼岛进行环境景观提档升级,打造成一个开放式休闲公园。今年10月1日,木鱼岛公园免费对外开放,正式还绿于民、还生态空间于民。
穿过景观廊桥,来到天问阁。木鱼岛片区环境景观工程负责人周军介绍,天问阁高17.2米,象征屈原作品《天问》中的172问。阁前台阶共62级,讲述着屈原62年的传奇人生。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木鱼岛公园,一时间成为人们竞相前来打卡的“网红”。
“我要水枪!”“我选气球!”天问阁下,不少小孩儿正围着一个地摊,兴高采烈挑着玩具,摊主宋玉平笑意盈盈。
宋玉平的家离木鱼岛不足500米,她的丈夫家里世代都以捕鱼为生,木鱼岛周边是捕鱼重点区域。她和丈夫每年捕鱼能挣三四万块钱。
“岛上原来大多是荒地,也有村民种的菜园子,乱糟糟的!”荒岛变“绿岛”,宋玉平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长江流域全面禁捕,令行禁止。“禁捕是为生态环境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要支持。”宋玉平一家主动收起渔具,退捕上岸。
“没了门路,心里每天都悬着!”宋玉平回忆,所幸政府组织就业培训、安置就业,她丈夫选择去跑“面的”,自己就在家里照顾公婆与女儿。
眼看着家门口一天一个样。滨湖路改造一新,三峡秭归旅游母港建成运行……特别是熟悉不过的木鱼岛,建成了一个免费开放的公园。
上岛转了几次,闲不住的宋玉平,有了新盘算。10月9日,她开始在岛上摆起地摊,卖些矿泉水、饮料和玩具。
“活儿轻松了,挣的也不比之前少。”她告诉记者,有时一个晚上能挣百把块。
已成为“岛民”的宋玉平,不光守着一座“绿岛”,心里还想着一座“金岛”。她说,等人再多点了,就把自家的两层楼房装修一下,开个农家乐。
目前,木鱼岛公园已吸纳周边10余人就业。周军说,完全建成后,还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立足岛上远眺,三峡大坝近在眼前,屈原祠隔水相伴,建设中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近在咫尺。
“岛民”多起来,“金岛”不是梦!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紫荣 云雄 江山 通讯员 郑家裕 刘珍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5/16962536407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