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人指的是什么意思(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人指的是)
“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哪一种“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指的是哪一种茱萸?
枯木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敬老节日。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由于儒家有六阴九阳之说,二九相逢,“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又叫“重阳节”。到了汉代便有了重九日饮酒宴会,祝福期寿的活动。并且在唐朝被正式定下来。人们往往在这一天举行祭祖敬老活动,登高“辞青”,佩戴茱萸,饮酒赏菊,辟邪祛病,这种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现在人们有所讨论,有的说是山茱萸,有的说是吴茱萸,都各不相让,我们来看究竟应该是哪个?
山茱萸
吴茱萸
我们先来看茱萸有几种,大概有四种,分别为: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山茱萸科的草茱萸;芸香科的吴茱萸;芸香科的食茱萸。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芸香科的茱萸有特殊香味,但是芸香科的食茱萸有刺,不太可能用来佩戴,食茱萸主要是以前人们用来作为调料用品的,古称“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别名。吴茱萸有香气,可以用来佩戴。山茱萸科的两种,草茱萸属于草本,根茎较软,也不太适合佩戴,因此只有山茱萸可以佩戴。吴茱萸虽然有香气,但是果实颜色略暗,是密集型的圆锥形果实,山茱萸没有香气,但是蒴果晶莹剔透,非常美观。
草茱萸
食茱萸
大多数人知道古代重阳节佩戴茱萸,都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所知,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里面提到了“佳节”、“登高”、“插茱萸”、“团聚”。这里茱萸的习俗应该是“插”这个动作。西晋的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也是“插”。
在更早的晋代葛洪著的《西京杂记》第三卷里面,就提到了汉朝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里面我们看出,茱萸用法是“佩”。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的故事说人们把茱萸放在一个彩色袋子里,佩戴在胳膊上,这里也是“佩戴”。
以上两种说明重阳节茱萸的用法有两种,都是用来辟邪气的,只不过,因为茱萸的红色果实,带树枝的话就好像古代人们用的簪子,可以插在头发上美观。如果从美观出发,似乎山茱萸更胜一筹。
关于三国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南朝江总的《宛转歌》里也有:“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只能说明他们所指的茱萸应该是芸香科的吴茱萸或者草茱萸,但是并不能和重阳节习俗联系起来。
从植物分布来看,山茱萸分布在黄河流域为多,芸香科吴茱萸主要是以南方为主。王维是山西蒲州人,他所写的“山东兄弟”是指的华山以东,也就是自己家乡的兄弟,而山西晋南一带只有山茱萸分布,几乎没有吴茱萸,因此窃以为王维所说的“遍插茱萸”应该指的是山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是汉族地区大多数人的习俗,因此,不可能都是山茱萸,再加上在关于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现在版本《神农本草经》就有区别,此书成于东汉,经口口相传,原书在宋代以后已亡佚,因此现在版本并不能肯定就是当时原著。再加上有人发现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在引用该书对吴茱萸的介绍时没有“吴”字,怀疑原书恐怕只是管这味药叫“茱萸”,“吴”字是后人加上去的。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汉唐时期,茱萸是一个大概念,并不像后来分得那么细,因此,各地百姓依据茱萸的地理分布,就近取材,有用山茱萸的,有用吴茱萸的,各不相同,似乎更为妥帖。
重阳节插茱萸、赏菊饮酒,登高团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敬老节日,关于习俗自然各地不一,这也是风俗各异的表现。就好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等习俗,北方山多水少,自然不会赛龙舟,关于艾叶传统有南艾、蕲艾、海艾、北艾之区分,自然不能非要问出所以然。因此,重阳节插茱萸也不能太过于较真,最重要的是能够继承传统文化,理解精髓,那就是敬老爱老,全家和睦,那才是真谛。
2017-10-27榆木斋
带你认识“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究竟是什么?点击→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流传至今,正如除夕夜的声声爆竹、元宵节圆滚滚的汤圆、端午节的龙舟和粽子、中秋赏月和吃月饼、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等,都是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独有文化特产。10月4日,正值重阳,漕河泾街道邀请专业讲师来到居民区,为社区居民们讲讲“我们的节日:重阳”。
重阳节知识普及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活动中,讲师将重阳的节日起源、民间习俗、神话传说、著名诗词娓娓道来,让听众们受益匪浅。说到有关重阳的诗词,不少居民都脱口而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是问及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里的“茱萸”是什么,大家却又答不上来。现场,讲师特地安排了制作“茱萸”发夹的手工环节,让居民们认一认“茱萸”。
茱萸
如果说登高是重阳节的重头戏,那么菊花、茱萸这一花一木,则是节日里当之无愧的明星。茱萸能够驱病避邪,这起源于一个传说。在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东汉桓景携家人于九月九日戴茱萸囊登高躲避灾祸的故事,故事传开后,茱萸也被视为辟邪禳灾的“护身符”,称“辟邪翁”。茱萸被当作袪邪祛病之物,还由于它是一味很出名的中药,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而重阳之日,刚好是秋冬交替之时,容易滋生病菌,出现病症,因此人们寄希望于有浓烈气息的茱萸。
九九重阳久久相伴
茱萸的果实是红色的,形状像是微小的南瓜。在讲师的指导下,居民们将一簇簇的果实缠绕在一起,配上碧玉做成的树叶制作成发夹,佩戴在发间或是扣在衣襟,就好像在肥腴茂密的枝叶梢头,探出一丛丛密密的红宝石,很有意思。
重阳孝道文化是重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重阳文化的本色和底色。除了学习传承传统节日的习俗外,居委工作人员还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们送上了“长寿面”,希望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来源:上海徐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4/169625827410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