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的母亲孙皇后(朱祁镇的母亲)
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朱祁镇的亲妈,历史上真有那么能干吗
明朝前几任皇帝,都与自己原配感情很不错,比如朱元璋和马皇后、朱允炆和小马皇后、朱棣和徐皇后,就连朱高炽与张皇后虽算不上鹣鲽情深,但好歹也相敬如宾。唯独到了朱瞻基这里,他连相敬如宾都做不到,反而废了自己的发妻,改立喜爱之人孙氏为后。
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妈,在有些电视剧中,孙皇后的人设是坚强不屈,挽救大明于水火的霸道女主。那么在历史上,她真有那么能干吗?
孙皇后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正好诚孝张皇后(朱高炽原配、朱瞻基亲妈,时为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有一次彭城伯夫人进宫看女儿,就聊起孙家有个女儿十分贤德,也就是这样,孙氏便进了宫。
孙氏刚进宫时才十多岁,她和朱瞻基一样大,由于孙氏进宫与太子妃母亲有关,所以朱棣就命太子妃张氏负责教导孙氏。正因如此,朱瞻基常常和孙氏见面,两人渐渐有了感情基础。
永乐十五年,朱棣下令为皇太孙朱瞻基选妃,朱瞻基自然想让孙氏做自己的正妃,奈何长辈们都看中了以贤闻名的胡善祥。没办法,朱瞻基只能娶了胡善祥为正妃,而孙氏则委屈当了嫔。
在朱瞻基登基前,胡善祥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孙氏生了一个女儿。宣德二年,已是贵妃的孙氏为朱瞻基生下长子朱祁镇,关于朱祁镇是否孙氏亲生,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比如就连《明史》都记载:“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
就是说孙氏本来没有儿子,她为了上位,就抱了宫人的儿子。正因为《明史》也坚持这种说法,导致许多人对此坚信不疑,但其实只要好好想想,就知道这件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孙氏如果早有计划抱别人的孩子,她就要提前假装怀孕,但是在后宫假装怀孕,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吗?其次就算朱瞻基也知道,他因为喜欢孙氏而同意她这样做,但朱瞻基能瞒得过英明的母亲张太后吗?
再者张太后知道的话,绝对不会允许孙氏采用这种阴险的手段,毕竟她要是不能生,后宫还有妃子可以给朱瞻基生儿子。而且就算真要抱孩子,张太后也是抱给胡善祥养啊,因为她一直就喜欢胡善祥,不喜欢孙氏。
因此,孙氏作为一个贵妃,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只手遮天,瞒过所有人抱来一个孩子。所以根本不用去争执什么,朱祁镇肯定是她生的没错,要不然朱瞻基要废后,改立皇长子生母为后,张太后为何不反对?就是因为孙氏有儿子这张王牌。
也正是因为自己生了儿子,孙氏便有了想法,开始在朱瞻基枕边吹风。朱瞻基本就宠爱她,于是渐渐动了废后的想法。
朱瞻基先是召来朝中重臣商议,与其说是商议,倒不如说他在极力说服大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30岁了,好不容易有了儿子,所以应该嘉奖为他生下儿子的孙贵妃。接着又说皇后多年来无子出,还经常生病,这并非一个合格的皇后。
可是这些理由,哪里说服得了理智的大臣们,孙氏一看情况不妙,立即推辞说:“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孙氏与前几任明朝皇后的区别,她是有小心机的。
而孙氏越是推辞,朱瞻基就越是觉得委屈她了,于是直接去劝胡善祥本人,要求她主动辞去皇后之位。胡善祥也没有办法,只能按照丈夫的意思做。宣德三年,朱瞻基正式宣布废后,让胡善祥去做了道姑,还赐号“静慈法师”。
孙氏终于得偿所愿,被册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朱祁镇也成为太子。众所周知,朱瞻基就只有两个儿子,孙皇后生的是长子,而次子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也不得宠,所以没人能撼动朱祁镇的地位。也就是说,只要她好好活着,迟早能坐上太后之位。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朱瞻基驾崩。此时皇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众人担心主少国疑,于是传出张太后要扶持襄王朱瞻墡(朱瞻基同母弟)登基的消息。还是张太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扶持朱祁镇坐上了皇位。朱祁镇登基后,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在明朝前几任皇后的相关记载中,我们总能看到她们如何辅佐皇帝,有多少出色的政绩。比如马皇后为大臣求情,劝朱元璋要爱惜人才,教导后宫要懂得节俭等等;徐皇后曾在靖难之役时,亲自穿上铠甲鼓舞士气,结果成功保住北平等等;朱高炽即位后,张皇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等等。就连胡善祥都有这样的记载:“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
以上这几位都是能够帮到丈夫的贤后,唯独到了孙皇后这里,我们并未听说她辅佐朱瞻基什么什么。反而是张太后时常教导儿子,朱瞻基遇到大事,也是去请教母亲,而不是和孙皇后商议。
这就足以说明,孙皇后的政治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婆婆在的时候,她毫无存在感。直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去世,孙氏才成为后宫地位最高的人。不过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是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
首先要强调的是,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他之所以御驾亲征,是由于宦官王振怂恿。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的宦官,但当初张太皇太后还在时,史料是这样记载的:“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就是说张太皇太后还在的时候,王振也不敢太过嚣张,可为什么前者去世,王振就越来越受宠信,甚至到了能劝动皇帝调动军队御驾亲征的地步呢?答案就是孙氏这个太后威慑力严重不够,人家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这也是她政治手段不足的证据。
而朱祁镇被俘后,孙太后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和朱祁镇的皇后钱氏一同凑钱,打算救出朱祁镇。大臣自然也不能寄希望于两个毫无主张的女人,于是相互商议,便形成了南迁派和主战派。
这时候孙太后作为地位最高的人,就必须做个决定,最终她选择支持于谦等主战派,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很多人都将这视为孙太后的功绩之一,但实际上她也就是做了个决定,最终的胜利还是有赖于朱祁钰的领导能力,以及于谦这些能干的大臣,如果最后京师保卫战输了,我想最后被骂得最惨的,还是做决定的孙太后。
而且当时孙太后是不想把权力交给朱祁钰的,毕竟后者是朱祁镇的竞争对手,要是把他扶上去,那么自己儿子的地位就危险了。所以一开始,孙太后是命人取襄国金符入宫,她想要请襄王来主持大局。但由于襄王还在封地,折腾一趟太费时间,加上他本人极力推辞,而局势紧张,孙太后才不得不采纳群臣的建议,同意让朱祁钰登基。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孙太后给出的交换条件是,必须同时册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本身这样的要求也合理,大家自然没意见,就这样,朱祁钰登基,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所以说,这些都是孙太后在当时的局势下,不得不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罢了。只能证明,她还不至于分不清局势,可要说多强的政治能力,倒不见得。
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朱祁钰由于不愿还政,就将其幽禁于南宫。可此时孙太后什么都不能做,只有在天冷的时候,为儿子寄去几件御寒的棉衣。
再后来,朱祁钰连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给废了,有人说孙太后任由朱祁钰废立太子,是为了保护被幽禁的儿子和孙子。我就笑了,这有什么好保护的,难道孙太后还能阻止朱祁钰废立太子吗?她要是有这个能力,早就把儿子救出来了。
因此实际上,孙太后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她只能寄希望于朱祁钰,希望他有一天能“良心发现”,把朱祁镇给放出来。
景泰八年,孙太后终于迎来了希望,倒不是朱祁钰良心发现了,而是石亨等人打算发动,帮助朱祁镇复位。《明史》中记载:“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
于是,这又成为孙太后的一大功绩,因为夺门之变成功了,朱祁镇成功复位,她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又一次危机。我就想说了,石亨等人是帮助她亲儿子复位啊,她能不同意吗?
再说这也是石亨等人的计谋,这件事得到皇太后的准许,如果成功,他们就成为功臣,如果失败,这件事可是皇太后指使的,他们只是遵旨办事罢了。所以孙太后只是的一颗棋子,怎么就成为挽救大明的女政治家了。
她要是真有这些本事,还不如一早就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让他不要宠信宦官,就不会出现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土木堡之变”了。
不过不得不说,孙太后的运气是极好的,她当初选择相信于谦等人,结果京师保卫战成功了。后来她又选择相信石亨等人,结果夺门之变也成功了,她这个太后之位倒是稳稳当当。
虽然没什么大作为,却也亲身经历了不少大事件的孙氏,最终在天顺六年去世,享年64岁,也算不枉此生了。去世后,朱祁镇为亲妈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朱瞻基合葬于景陵。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胜朝彤史拾遗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4/16962461824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