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件简介(庚子事件)

时间:2023-10-28 13:10:15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几分真心

研究“庚子事变”,为什么还需要“动手动脚找东西”?

1900年发生的“庚子事变”,中国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又称之为“义和团运动”或“八国联军侵华”。在过去几十年它一直被视为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高潮之一。

最近几十年,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以及研究者视角的调整,对庚子事变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认识。

就大历史而言,庚子事变是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一个历史必然。追随着西方的工业化运动,一方面中国迅速跟上,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另一方面,工业化运动确实给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带来极大困扰,因此反工业化、反现代化,也成为19世纪晚期中国社会极具代表性的思潮。

如果单从历史主义分析19世纪两大农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可发现过去的研究将他们视为反帝反封建的一个高潮,从大历史上的角度观察,自然有其道理。

急剧的工业化,特别是国际资本像列宁所分析的那样严重过剩,必须凭借资本输出才能拯救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内部问题,于是便出现了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要求清朝政府允许日本臣民到中国各通商口岸自由办厂的一幕。

这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新华社图

从这个观点看,“义和团起山东”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描述。“后发的”德国在获取山东地区的经营特许权之后,确实在迫不及待地将权力运用到极致。

庚子事变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重大改变。对中国而言,先前几十年的经济改革、体制调整,乃至一定程度的政治改革全归无效。庚子事变后,中国痛定思痛,开始了新征程,新政、宪政、共和、革命,一系列巨变改写了中国历史。

就世界而言,庚子事变并不只是中国的,也不只是当年出兵侵略中国的那八个国家的,而是全世界的,是全人类共有的教训。很显然,庚子事变是跨国别的大事件,因此研究这样的事变,不仅要有广阔的历史视野,而且必须尽可能地使用跨国别的历史资料。

过去一百多年,中外史学家对这一跨国别历史事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档案之主要部分也大致公布完毕,要为这一事件扩充史料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很多研究者早就将视角移向私家收藏和当年各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私家收藏可遇不可求,而各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因为数量太大,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

几十年前中国史学会主持编辑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义和团》发掘了一些,后来的出版物也有一些补充。但是直截了当地说,对当时各国舆论的收集情况至今仍然不是很理想。

用傅斯年的话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新课题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着眼于视野、分析,而且要看能否有新的史料发现、能否用新的史料说明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就显得格外珍贵。

这本书是《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之新的一部,资料全部来源于法国、英国、意大利三国的近十种画报。这三国都是庚子事变重要的参与国,英国和法国,更是积极介入,深度套牢。它们不仅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参与这场事变,而且先后派遣了一大批随行记者。这些画报除了画师手绘的一些精美作品外,还充分利用了那时刚发展起来的照相技术,留住了庚子事变这个重大事件的许多非同一般的侧面、瞬间。这些图片对于构建19世纪晚期的中国历史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至于随图文字,多为西方记者当年的现场观察、思考,从今天的立场看,或许有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但毕竟是西方人的视角。这对于重建那场跨国别历史事件的真相,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矫正中国传统文献的疏漏、误记,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 理论周刊

流程编辑:RB013

历史上庚子年有什么大事发生过?

中国号称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光从西周共和元年(西历公元前842年),中国有准确的纪年史算起,到当下2020年,也已经有将近2900年的历史。而古代华夏奉行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循环,既每隔六十年,就有一个“庚子年”。那么,在这数十个庚子年里,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事?

事实上,单从中国近代史来说,不论是战争还是庚子国变,都发生在庚子年。如果从整个中国历史角度来说,影响最深远,并且历史意义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庚子国变。这一事变,让中国几乎处于灭亡的边缘。

说起庚子国变,要先从洋务运动开始说起。

伪列强现形记

洋务运动后的大清国,让世界各国一度对清朝刮目相看:一来因为洋务运动的革新,清朝有了一定规模的近代工业,以及配置近代武器的陆军,并且清朝的陆军数量在世界居于前列,海军更是发展到了亚洲第一的规模。几乎全世界都认为,大清国此时也是列强之一。因此甲午战争初期,全世界都不看好日本,认为日本肯定被清朝碾压。

但是现实是清朝输得很惨。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不仅仅是向日本割地赔款,而是让西洋列强产生了歪心思:清朝如此软弱,何必瓜分清朝?

​于是,列强将甲午战争的结果称之为“第二次发现中国”,并在清朝境内划分势力范围——所谓势力范围,只不过先预定自己预备割占的土地而已。

庚子国变

东西方列强的压迫,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弹,于是义和团运动兴起,最终,在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庚子国变”。

其实此时,中国(而非清朝)处于亡国的边缘:因此就在庚子国变这一年,沙皇俄国霸占了整个东三省,如果不是事后日俄战争的爆发,迫使沙俄停止在东北的扩张,之后的发展很难想象。

在东北被沙俄占领的情况下,南方各省有了“东南互保”情况,所谓“东南互保”,可以视为东南各省独立的先声:东南各省观望北方局势,如果清政府和列强达成和平协定,那么东南各省可以继续臣服于清朝,如果列强彻底终结清朝,那么东南各省可以趁机独立,割据一方——而割据一方的结局,就是被列强逐个击破,建立殖民统治。

​其实列强也打算彻底灭亡清政府,然后将中国分成若干个单元,建立各自的殖民统治。但是,民间汹涌的抵抗,让列强有所权衡,列强认为如果直接统治中国,有可能得不偿失,于是列强做出让步,和清政府达成和平协定,庚子国变这才收场。

后世的人回看这段历史,忍不住冒出一身冷汗:这场危机,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列强执意建立直接的殖民统治,中国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印度,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迎来复兴。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8/169626169712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