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会打仗了吗(打仗了吗)

时间:2023-10-26 04:01:05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听梦的风尘女

俄军还能打仗吗?半年连输三场战役!俄上将:乌军伤亡是俄军7倍

从今年4月开始到现在,大约半年时间,俄军连续在基辅,哈尔科夫和赫尔松打了三场大败仗。第一次基辅惨败,俄军丢失了在基辅,切尔尼戈夫和苏梅州的所有地盘。

第二次哈尔科夫惨败,俄军丢失了在哈尔科夫的绝大部分地盘,还丢失了顿巴斯地区的红利曼等重要据点。第三次惨败就是现在,俄军要放弃赫尔松右岸,放弃开战以来夺取的乌克兰唯一省会城市逃跑。

按道理说,公投四州在加入俄罗斯以后,现在俄军放弃赫尔松城,就等于被乌军夺取了俄罗斯1个州的省会城市。这对前线俄军的心理打击将会非常大。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军战区司令苏罗维金上将表示,在10月的战斗当中,俄军消灭12000名乌军,而俄军的损失只有乌军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在8-10月的赫尔松方向,俄军消灭9500名乌军,摧毁200多辆坦克,500多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还有600多辆皮卡和军车,以及50多门火炮,而俄军的损失只有乌军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同时,苏罗维金上将表示,现在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区的局势已经稳定,前线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且,俄军动员预备役部队极大充实了俄军战场预备役的兵力和战斗力。

但是,因为在赫尔松方向的阵地无法确保后勤补给,俄军将撤离到第聂伯河左岸组织防御。同时为增加俄军动员兵战斗力,将会把老部队和新部队进行混编,同时进行军事演习以提高其战斗力。

从整个战场来看,俄军撤退赫尔松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赫尔松背靠大河,补给断绝是一个死地。不过,俄军撤得这么快还是没有想到。

赫尔松俄军都是俄军伞兵和车臣特战精锐,特别是俄军头号王牌近卫第76师也在赫尔松城内,这些都是俄罗斯最精锐的3万主力部队。俄军决不能允许这支部队遭到严重伤亡和损失。

不过即使俄军人员可以撤出来,重武器和大部分也极可能都要被扔在城内给乌军当战利品了。俄军主力撤退精锐兵团,保存有生力量还可以在第聂伯河左岸形成重点防御。

从基辅,哈尔科夫和赫尔松三场战役来看,乌军的战术思想非常契合教员的战术思想,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无论俄军是多方向,机械化兵团大纵深突击,还是要包饺子合围乌军阵地。无论俄军是万炮齐发,蒸汽机式碾压性进攻,还是,死守阵地打消耗战。乌军都不接招,都是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战斗。

就是死守城镇和预设野战工事,以特种部队和炮兵打击俄军后勤补给线。实际上8个多月以来,乌军的战术从来都没有变过。

现在战斗节奏加快,实际上就是多了20多门海马斯火箭炮的原因。在7月的时候,乌军主要装备和11月的乌军主要装备其实没有太多区域。

真正的转折点正是乌军多了20多门海马斯,因此对俄军后勤补给线打击力度成倍增加。乌军在赫尔松就是一个劲地炸桥、打交通线,搞得数万俄军精锐一点办法也没有,无法克制乌军的海马斯,那么俄军就只有撤退这一条路了。总不能真等到冬季,再搞一次第聂伯河冬游大赛吧?

开战美国必输?87000名俄军抵达边境:才300名美军紧急增援乌克兰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老牌帝国就是厉害,俄罗斯不愧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欧洲老牌帝国。同时,通过顿巴斯事件,我们就可以知道,俄罗斯为什么可以在近代从莫斯科那么一个小地方,成为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现在在乌克兰边境,俄军已经部署了87000名士兵,1100辆坦克,260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1070门大炮和自行火炮,还有400门多管火箭炮。已经有大约28个战斗群兵力完成集结。另外,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增加的多兵种联合部队,兵力达3.27万人。

美联社报道,300名美国陆军伞兵已经抵达乌克兰,进入乌克兰的利沃夫基地,要帮助乌克兰军队进行防御。但是,俄罗斯方面已经表示:如果需要,俄罗斯将“不得不介入”,保卫顿巴斯地区的俄罗斯侨民。

到了这里就不得不佩服俄罗斯的厉害之处和乌克兰的操之过急了。乌克兰独立以后,就开始了去俄化,但是操之过急,一下子就要禁止俄语,禁止俄罗斯文化。但是在乌克兰,乌克兰族就只有70%,在乌克兰有着大量俄罗斯族。乌克兰这么做就是逼着乌东地区的俄罗斯族造反啊!

趁着2014年乌克兰巨变,俄军占领克里米亚,乌克兰大乱的机会。乌东力量迅速崛起,公开起来造反。这个时候俄罗斯本身没有露面,但是大量皇俄团体,哥萨克,车臣藩兵和俄罗斯雇佣兵公司进入乌东地区,帮助乌东武装打仗。到了8月,俄军秘密参战,出动了大批远程炮兵,火箭炮,无人机和装甲部队。

最后,俄罗斯将乌东武装的指挥官,前格鲁乌特种部队上校斯特列科夫等人调回莫斯科,防止这些人在乌东做大。俄罗斯第2步,是向乌东居民大量发放俄罗斯护照和国籍。到现在,在乌东地区已经有数十万人变成了俄罗斯国籍,再过几年,乌东地区绝大部分人都会变成俄罗斯国籍。

这样,俄罗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占据上风。如果进行公投,全是俄罗斯国籍,怎么投怎么赢。如果打仗,俄罗斯就可以以保护侨民为借口,直接参战同时驻军保护顿巴斯,最后再来一个全民公投将顿巴斯变成俄罗斯领土。

这样俄罗斯在几年时间,就连续吃下了克里米亚,顿涅兹克和卢甘斯克三块大肥肉。这一点,乌克兰就远远比不了哈萨克斯坦。其实在哈萨克斯坦在独立的时候,境内俄罗斯族占了50%,官方语言都是俄语,就是哈萨克语都是俄文字母标注的。

但是,哈萨克斯坦首先号召全世界的哈萨克回到哈萨克斯坦,其次是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哈萨克人多生。到现在,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已经下降到了20%。哈萨克斯坦开始把首都从俄罗斯族人多的地方,迁都到哈萨克人多的地方,同时开始废除俄语。

而乌克兰这一方面就很差了,要想去俄化,也要先把乌克兰族通过多生,一举提高到90%,把俄罗斯族压到10%才有可能。结果,乌克兰一连串蛮干,就成为了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面。很多时候其实不用打仗,生孩子就能解决问题。

2023年为何极为危险?专家预测:极有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2023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从2022年开始,东南亚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不仅有大国之间的对峙冲突,如俄乌冲突和朝鲜半岛核危机,还有许多隐藏在暗流涌动中的局势。在这个背景下,一些专家纷纷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在2023年爆发。

最近,全世界的目光都被俄乌冲突所吸引,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东南亚的动荡。去年12月26日,印度宣布在中巴边界上部署120枚普拉雷导弹,这一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同一天,朝鲜派出的一架无人机飞入了韩国总统尹锡悦的住宅附近。再到今年2月20日至27日,中国、南非和俄罗斯在东海海域举行了一次联合军演,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日本和美国的联合军演也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两个阵营在海上互相展示实力,加之媒体的夸大报道,给整个亚洲地区带来了战争一触即发的氛围。在全球范围内,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和日本。美国无疑希望尽早开战,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理想的战场,以保护自身利益,而不对美国本土造成伤害。

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肯定会追随美国的步伐。对于日本来说,只要战争一开始,他们就能发展本国经济,并获得一段时间的自由。然而,中国肯定希望避免战争的爆发,因为我们珍视我们的人民生命。但是,如果美国触碰到了我们的底线或者越界了,中国肯定不会犹豫,因为我们已经不再畏惧美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无论是否爆发战争,东南亚地区的动荡和紧张局势都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寻求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分歧,避免战争对整个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没有美国和苏联参战,中国打不赢日本?看看日本国内的惨淡景象吧

关于中国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外文互联网上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没有苏联和美国的参战,仅靠中国自己,是无法击退侵华日军的”。

这种说法曾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讨论,其主要依据就是中国与日本对峙多年,始终无法赶走入侵者,但美苏两国加入战争后,局势却骤然改观。

日本侵略者进入中国

随着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拿下优势,苏联赢得苏德战争的胜利,转而将矛头指向关东军,日本的处境急转直下,直至后来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这样来看的话,美苏两国确实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我要说的是,即使没有这两个国家的参战,日本的侵华战争也走不长远,这场战争注定会以中国胜利,日本战败而结束。

相对于落后的中国,当时的日本确实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上风

日本这个国家起步比较晚,虽然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但1500多年来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工业化国家转型,这才有了跻身列强的资本,靠着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给欧美打工,日本赚到了一大笔外汇,国内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传统的刀枪斧钺等冷兵器也都换成了坚船利炮。

靠着给欧美打工,日本赚到了一大笔外汇,国内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而与此同时,国力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迷恋领土扩张,当时日本国内就普遍奉行“征韩论”,字面意思再直白不过,就是要对朝鲜下手,后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成功占领了朝鲜和我国的一座岛,并获赔2亿两白银。

依靠不断的对外战争和对殖民地的资源掠夺,日本就此进入一段国富民强的强盛时期,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1937年。

“征韩论”让日本进入资源掠夺时代

当时的日本有多富有呢?据日本历史记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时,日本就已经是餐厅、咖啡馆、歌舞厅遍地了,仅东京一地的各类小吃餐饮店达到了一万多家,平均每隔16户居民楼就会有一家餐馆,其商业繁华比例甚至超过了今天的东京。

二十年代歌舞升平的东京,其繁华程度不输八十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正是因为这空前的繁荣,让日本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了攫取更多的资源,日本政府开始将中国定为下一个侵略目标,并在全面侵华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不断从我国东北地区攫取物资,同时为侵略我国做充分的准备。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计划正式启动,这次入侵中国,日本军方可谓是信心满满,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在率军进入北平前甚至还向天皇裕仁做出保证,声称“只需一个月,就能解决中国事变”。

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

然而,现实却恰恰与之相反,日本在中国的战事推进并没有那么顺利,虽然日军看起来是在逐步蚕食中华大地,华北、华中、华南等大部分精华地区在短短两年内尽数被日军占领。

而负责固守的却因寄希望于国际调停而且战且退,一切似乎都在向日本理想中的状态发展,但很快东京大本营就发现事态不对。

尽管率领的部队对日军的入侵没有那么强烈的反抗情绪,但他始终没有投降的打算,这给日本统治沦陷区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而与此同时,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在频繁对日军进行袭扰,让日军陷入无休止的追逐战,想要短期内结束战事已基本无望。

虽抗日不积极,但并没有投降的打算

本来日本人的打算是依赖已经占领的中国沦陷区“反哺”日军长途跋涉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和战时资金供给,但蒋军部队和我党的袭扰让日军在沦陷区的投资建设变得异常困难,很多用于开采资源的设备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由于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东京大本营只能从国内调拨物资补充中国战场,这就导致中国战场成了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日本有限的资源。

日军食堂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虽然成功占领了武汉,但资源也被消耗到了极限,此战过后日军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降低,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就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出现也宣告着日本短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中国的即将到来。

武汉会战中日军曾使用毒气弹对付我军

对于日本来说,这是极其难熬的一段时期,按照正常的军事理论来说,一旦陷入战争泥潭,撤军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既可以及时止损,也能避免因投入过多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

但此时日军已在中国境内推进数年,如果放弃,那就意味着以前的投入全部白费,这是日本人所不愿看到的,因此权衡再三之后,日本还是决定硬着头皮继续鲸吞中国。

可是当时日本政府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撑“”,怎么办呢?其实也好办,只要压榨日本民众就可以了。

为了维持战争,日本百姓每日的生活物资被政府统一分配

从1938年开始,日本百姓就过上了紧衣缩食的苦日子,为了尽可能地将物资供应给前线,日本国内将所有“不必要”的开支通通取消,比如减少出租车的数量,用焦炭代替汽油生火,很多商店都被强制关闭,而一些餐馆虽然还在开门,但也被禁止售卖高标准的饭菜,所有的食物供应都由政府统一调配,不管富人还是穷人,生活一切从简。

农户有商品,但却运输不出去

到了1939年下半年以后,整个日本全国可调配的资源已少得可怜,为了将有限的资源送往前线,日本政府连续颁布了《价格等统制令》、《白米禁止令》等各种限制令,纯粹的白米饭开始从日本人的餐桌上消失,温饱已成为日本民众亟待解决的难题。

后来日本昭和时期著名小说家永井荷风在《断肠亭日记》写下了当时日本国内的窘境:

一月初五。寒气难忍。据邻居所言, 自去年岁末起, 盐和酱油已经断货,酒杂店内何时会到货,尚无指望。砂糖亦需十日以后才有配给。战争得胜而食物却日益匮乏的时代终于渐渐来临了。

战争造成日本国内民不聊生,注定不会长久

但即使做到如此地步,日军仍未能在中国战场拿下优势,而相反的,在毛主席《论持久战》的积极影响下,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不减反增,每一位中国人都坚信中国必将取得抗战的胜利。

《论持久战》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集军事大成之杰作,此文一出,便奠定了毛主席在军事史上无可撼动的军神地位,《论持久战》逻辑之严密,论证之无可挑剔,古往今来几乎没有能与之匹敌者。

在《论持久战》的思想指导下,中民顽强抵抗日军入侵

在这本书中,毛主席认真分析了日本的军力部署,并指出日本在占领武汉后,想要进一步实施战略进攻,打通广东、武汉、兰州、广州的连接线,至少还需要150万的兵力,而这已经超出了日本当时所能承受的极限。

因此他断定,武汉一战结束后,日本必然会因兵力的匮乏和物资的紧缺放缓进攻步伐,这就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后来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推断没错,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虽然成功占领武汉,但也是惨胜,无法再继续快速推进,而毛主席做出这种推断是在武汉会战前一个月,足见主席的眼界有多高远。

物资的匮乏使得日军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除了预见日本在长期战争状态下的颓势以外,主席还在书中将持久战的全景图描绘了出来,包括游击战的战术方针,运动战的战术方针,以及什么时候该主动进攻,什么时候应该战术撤退等等,所有打仗的方法都写的明明白白。

而更让人佩服的是,毛主席还基于日本的大陆政策,推断出日本会在不久后向菲律宾、暹罗、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军,实现独占西南太平洋的目的,而这一政策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美国的利益,所以美日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

毛主席发表这一推断的时间是在1938年5月,此时距离日本进攻东南亚,发动太平洋战争还有三年多的时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实际上,进入1940年以后,日本国内的情况就已经十分严峻了,可以动用的资源基本已经被消耗殆尽,米荒、电力不足、汽油短缺等各种问题充斥着这个弹丸小国,尽管政府仍表示物资会照常供应,但实际上很多人到了官方指定的配给站,最后都是空手而归。

而伴随着食物的短缺,各种社会问题也开始不断涌现,富人们通过与军方和政府部门的建立关系,侵吞了本就库存告急有限的资源,然后再将这些资源拿到黑市上抛售,以此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使得生活本就难以为继的平民活的更加艰难。

日本福冈的黑市

到1941年以后,为了解决温饱,日本人只能将狗肉、海马肉和海狗肉等以往从不触及的肉食搬上餐桌,甚至连虫子、瓜果皮和各种边角料都不放过,而政府也非常鼓励民众踊跃品尝“新食物”,还特意在报刊杂志上开辟专栏,介绍各种罕见食物的食用方法。

日本《每日周刊》到战争后期,专门介绍连虫子、瓜果皮和各种边角料的吃法

后方的情况已如此艰难,前线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日本军方为了节省资源,开始在士兵的作战装备上“做手脚”,纯棉的衣服被替换成旧布加点填充物,纯牛皮的军靴则用合成皮来取代。

至于士兵的一日三餐,由于后方也没有可供应的物资,士兵们只能降低饮食标准,食用粥加咸菜或者干面包,一碗米饭中间放一颗梅干就是一顿午饭,这就是“日之丸便当”的由来。

后来因为实在受不了,部分日军甚至主动给当地地主当短工,虽然不光彩,但好歹能有碗正常的大米饭吃。

战争后期,日军吃大锅饭的机会越来越少

正是因为这种困境,使得日本不得不被迫寻找突破口,最后冒险轰炸珍珠港,向东南亚进军,以获取资源维持在中国战场上的投入。

而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重心依然是中国战场,日本政府90%的财政预算仍然拨给了侵华战争,对苏和对美作战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民的拼死抵抗,最终换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所以,美国和苏联的参战固然对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是主要因素,中民的顽强斗争和持久消耗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援助只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而已。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6/1696258532105206.html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