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中的韦指的是什么意思(韦编三绝中的韦指的是)

时间:2023-10-26 17:38:04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行尸走肉

“韦编三绝”中“韦编”的辨析

春秋时期,由多枚竹简组成的文书,要按内容的顺序排列竹简,通过绳子编织将竹简固定在一起,便于阅读,一份完整的文书就是“册”。

成语“韦编三绝”源出《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其中“韦”解释为把竹简编联起来的牛皮绳,“韦编三绝”大意即编织固定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很多次,表示孔子读易很努力,以至于编织固定的牛皮绳多次断开,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

细细品味,“三绝”的主体是绳子,“韦”是牛皮绳,“编”是动作编联竹简,从语义看“韦编”的意思用牛皮绳来编,不管是编之以韦还是以韦编之,它限定的中心语是竹简(书),而把“韦编”解释是编联用的牛皮绳,似乎不那么顺;

查“韦”与牛皮相关的例子,

1.“韦其皮为服”(《新唐书·北狄传·室韦》),把皮围在身上当衣服;

2.“以韦带剑”(《汉书·东方朔传》):把牛皮围起来装剑;

3.《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文绣”,在牛皮上刺绣;

4.《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西门豹急性子,所以佩戴牛皮(块、条)自警不要急性子;

可见即使在汉代“韦”也没有牛皮绳的用法,牛皮绳的解释见于唐代李善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的注:“韦,皮绳,喻缓也”;

其实“韦编”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纬,从“纟”从“韦”,“韦”本义为“围”,“韦其皮为服”,即横向把皮包住身体,“纟”表示丝线,故纬表示横线, 《说文》中说“纬,织横丝也。用作动词时,也指纺织、编织之义,简化后“纬”写作“韦”, 纬编:用一根或多根线作横向编织;

“经”:从“纟”,从“巠”,“巠”意为“纵向的”、“高低走向的”、“陡直的”,象“茎”、“颈”、“胫”等都包含有直的、立的意义,“纟”表示丝线,因此“经”字本义是“织物上的纵线”,经编:用一根或多根线作纵向编织。

现在“纬”、“经”字的本义和“纬编”和“经编”这两种编织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地球的经、纬线;某些城市道路名字依然有经一路,纬二路。

以编(纺)织术语来解释成语中“韦编”,从语义看似乎比解释为牛皮绳更为合理,其意为用横向的绳子编织、固定竹简,它修饰限定的中心语是绳子。

“读易,韦编三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孔子读易经,很勤奋以致编织书的绳子都断了好多次,至于绳子什么材质并没有特别强调,牛皮绳、麻绳等什么材质都是可以的。

成语“韦编三绝”的故事

你知道吗?成语“韦编三绝”背后竟然隐藏着与孔子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中的“韦”指的是熟牛皮,因为在古代,书写材料是竹简,而竹简需要用牛皮绳串联起来。

孔子在五十岁时成为鲁国的宰相,五十五岁后他开始游历各国。在游历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周易》这部经典著作的价值,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为了方便翻阅,他用牛皮绳将竹简串联起来。然而,《周易》的内容十分深奥,孔子不断翻阅、研读,多次将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磨断。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对学问的痴迷和钻研精神。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对于孔子的学习钻研学问的刻苦精神,如果你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6/16962497025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