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生肖是什么生肖(当官)

时间:2023-10-24 12:19:32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樱花飘落

古代把当官的都称为“大人”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五柳七

“最令我接受不了的是,剧中人物每见到一位军官或官员,都毕恭毕敬地称呼对方为‘大人’,什么‘何大人’‘武大人’,满银幕都是‘大人’,《满江红》都快成‘满大人’了。”

“现在许多人,包括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以明清史为镜像来想象宋代历史。我认为应该纠正这一点,重新好好发现更真实的宋朝。”

学者吴钩日前批评电影《满江红》滥用“大人”一词,因为大人之谓,在宋朝只是用来称呼父亲的。

电影《满江红》不符历史之处挺多,上映以来热心网友指正不少。影视作品影响面广,借此普及文史知识,差错纠偏,无可厚非。但是:

一要说,历史影视、小说不是搞学术、写论文,就像一样不能把《流浪地球》当天体物理学教材来看。不论研究历史是不是需要,文艺还是需要想象力的。

二要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观察者,每个人都有观察的局限性,历史研究如同盲人摸象,自我认知的那部分就一定是真相?大家一起辨析求证,有错好好说,无需抡起大棒。

“大人”之误可商榷。《西游》说唐,《水浒》说宋,再加上《三国演义》,都是把当官的称大人,遑不论还有曲艺评书,元时包公戏的代表剧目《包待制陈州粜米》,戏中也是叫的“包待制大人”。

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早谈过此类戏文之弊:“汉相秦丞,有匈奴大人之号,下有必称上官为大人;齐兵魏卒,得满洲壮士之称,凡扮胡人,必红顶花翎,称其卒伍曰巴固鲁。”

究其原因,徐珂认为:“大抵今剧之兴,本由乡鄙,山歌樵唱,偶借事以传讴;妇解孺知,本无心于考古。故剧词自为一类,过雅转觉不伦;本事全出稗官,正史绝无所采。或用平话之称谓,或遵昆曲之排场,积久相沿,遂成定例矣。”

一句话,老百姓喜闻乐见。此类约定俗成,本身就自成历史的一种面目。

以宋代官名为例,洪迈《容斋随笔》列举:侍中叫大貂,散骑常侍叫小貂,御史大夫叫亚台,中丞叫独坐,侍御史叫端公、南床、横榻、杂端,更古怪的是叫脆梨……如果历史剧非要搞成历史复刻,台词牙碜不牙碜?

虽说在宋代,称官员为大人乃是“认爹”,但父母官的说法由来已久,官称和父称真渊源不浅,说来话长。

谁是大人 谁是小人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

在《易经》的卦爻辞出现12次。“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经》中的大人品德高尚,身居高位,主管农桑、判定讼事。

大人还管占卜。《诗经》说“大人占之”,汉代郑玄说大人是占卜梦境的圣人。

有大人就有小人。《论语》中,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君子、圣人和大人,意思的区别不大。《论语》更多是以君子对小人,“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都是名句。

孟子也有名句,“大人劳心,小人劳力”,因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孔孟看来,小人地位低,因为人品不行,无知者无畏。

墨家、法家、道家都谈大人。墨子中的大人,和贱民、人民相对,而韩非子口中的大人,则与细民相对。

李白有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王公大人出自《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王公大人是固定搭配。

庄子心中的大人,特立独行。他提出的标准是“大人无己”:“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大人应该不重名,不重利,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现在把有一技之长的人叫达人,达人最初见于《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之句,达人和大人标准统一,就是要知天命。

大人有身高要求

大人,究其本义,应指高人,高个子的人。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大”字,是正面而立的人形,而“人”字,则是侧面而立的人形。“大”字放中间,“人”字放两边,个子高所以地位高。

身高有硬标准。《说文》载,“夫,丈夫也。一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学者王献唐认为:“周代男子称丈夫,称大人,称大夫,称丈人,称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难怪孔子要强调身高“九尺有六寸”。

“大人国”的传说由来已久。《山海经》中的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操舟的意思)。一曰在丘北。”《博物志》中的大人国,“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头,其儿则长大,能乘云雨而不能走,盖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

《国语》中的防风氏,被杀之后“骨节专车”,每个骨节能塞满一辆车。《列子》里的大人,几步可以跨越五座大山,一下能背起六只大鳌。

伏羲出生,有“履大人迹”之说,履大人迹是先民祭祀大人的舞蹈。《史记》载:“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氏于成纪,人首蛇身,有圣德。”就此大人有大德。

秦始皇和汉武帝好道访仙,是在找大人,找大人国。

《史记》载,秦始皇一统六国,收天下兵聚咸阳,铸十二金人,因为“时大人见临洮,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汉武帝拜公孙卿为郎访仙,“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

司马相如写《大人赋》,阮籍写《大人先生传》,写的是神仙传。

孔子也想去找大人

伏羲是夷人先祖。东方称夷,夷字从大从弓,《说文解字》释:“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

东夷有九族,又称九夷,孔子也想去九夷找大人:“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

《孔子圣迹图》之俎豆礼容

《后汉书》载,东夷有挹(yì)娄,是古肃慎的前身。“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这里的人善射,“弓长四尺,力如弩”。部落“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

乾隆曾命撰《满洲源流考》一书,并颁旨说满族源自古肃慎:“我朝肇兴时,旧称满珠,所属曰珠申,后改称满珠,而汉字相沿讹为满洲。其实即古肃慎,为珠申之音转。”满洲起源争议颇多,《尔雅》载东夷有部族名满饰,一说是满珠的前身。而据学者孟森考证,满洲之称应来自明代建州卫酋长的尊号“满住”。

不惟挹娄,汉时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乌桓的部落头领均尊号“大人”。东汉雁门太守窦统为逼家族之祸,忘奔匈奴,号没鹿回大人,至北魏时其后人再度崛起为关陇豪姓,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窦氏即来自此族。

五代时,后汉苏逢吉《汉高祖实录》载,契丹分为八部,“八族之长,皆号大人,称刺史,常推一人为王,建旗鼓以尊之”。

据统计,宋代及之前的正史中“大人”一词共出现633次,其中296次是指少数民族首领。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一般而言,唐宋以来,仕宦相称,平辈或下属呼字,对上呼丈,公卿贵胄称呼其官位。

见官称“大人”之风,是从元朝开始的,或是“夷风异俗”的继承。

不一定就是称父亲

汉代时,父亲开始被称作大人。

《史记》载,刘邦少时游手好闲,刘太公偏爱老二刘仲。称帝后,值未央宫建成,刘邦向其父敬酒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大人并非单指父亲,只要是长辈,也可称大人。

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入狱,与母亲诀别,“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此处的大人称呼的是范母。唐代柳宗元称呼刘禹锡之母,同样说“无辞以白其大人”。

西汉疏广和疏受是叔侄,并称“二疏”。汉元帝为太子时,二疏负责教他读书,荣耀一时。汉元帝十二岁已经通晓《论语》《孝敬》,疏广劝疏受和自己一起急流勇退,归老还乡,疏受说“从大人议”,这里的大人指称叔伯。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三日断五匹,大(一作丈)人故嫌迟”,大人则说的是刘氏的婆婆焦母。

隋唐至宋,史籍中称呼大人,确实多是子称父,宋代更是如此。费衮《梁溪漫志》载“:世惟子称父为大人,若施之于他,则众骇笑之矣。”

凡事无绝对,在诗文中还须小心辨别求证。李白《与韩荆州书》中,有一句“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全篇均以君侯称韩朝宗,此处的大人,呼应小伎,应解为圣贤。

据《蒙城赵氏宗谱》,南宋赵顺孙七岁时父亲入狱,母亲让他求官通融,他写了一首诗:“母在堂前为父忧,特令儿子谒公侯。大人若肯行方便,一点春风在笔头。”

再有宋人陈藻诗《贺刘直之值改官》有句:“大人双眼如明月,照出毫釐不肯凭。”

上述两处的大人,不应该当父亲讲吧?

大人之大 很多变化

古时父亲之谓,不胜枚举。大人之大是基本项。

《广雅》释:“翁公叟爸爹,父也。”据学者蔡英杰考证,“大”音转为“爹”,“爹”音转为“爷”;“公”的本义是年高位尊的男性,语义同样源自“大”,“翁”同样是从“公”音得来。再有“父”与“夫”同源,本义均为成年男性,语义亦源自“大”,“爸”可以看作“父”之异文。

爷,本字作耶,最早见于晋代,王羲之《杂帖》:“吾平平,但昨来念玄度,体中便不堪之。耶告。”唐太宗给高宗手敕,落款亦作“耶耶敕”。

宋人《冷庐杂识》列举历代典籍中的父亲称谓,如《周易》称父母为“严君”,《尔雅》称“考”,《战国策》称“公”,《列子》称“家公”,《史记》称“翁”,《韩诗外传》称“先生”,《晋书》称“大人”,《旧唐书》称“哥”,《古诗》称“耶”,闽俗称“郎罢”,关东称“罢罢”等。

宋人称父,见于宋代笔记中的词有爹、爸、郎罢、爷、大人、老子、老儿、先子、家父等。

到了清代,梁章钜在《称谓录》中更是穷举九九八十一种父称。

除了大人,如爷、君、老爷、公、先生等词,又可作官称。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历代都是混为一谈。

比如先生。《柳南随笔》载,明时“京官自阁臣以至大少九卿皆称老先生,门生称座主,亦如之,盖称谓之最尊者也。外省,则佥、宪以上悉以此称巡抚。若称按部使者,则止曰先生大人而已。”

比如老爷。《清稗类钞》载,“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称老爹而已。乾隆时,内而九卿,外而司道以上,俱称大老爷。”

“大人”二字要加钱的

《诗经》有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礼记》中,孔子闲居时,就此与子夏展开讨论,君子如何为民父母。

《后汉书》载,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都当过南阳太守,爱民如子,因此南阳人有谚“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是父母官的最早出处。唐代白居易写诗称赞好友元稹“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明代“认官作父”之风颇为怪诞。明人张志淳《南园漫录》记,士子们称本州知县为“父母大人”,更把知府称为“祖父母”,至布政司官称为“曾祖父母”。官越大辈分越大,问题是明代天子俗称爷爷,布政司成了曾祖父母,成了皇帝的爸爸,这让张志淳大呼“岂不僭乎?岂不悖乎?”

张志淳有所不知,天子还有县官的别名,这么算辈分更乱。《史记》《汉书》中多以县官代称天子,据唐代司马贞考证,因夏代县即天子统治的王畿,也就是国都,故天子称县官。

明代在官场称呼大人,未必是通例。《柳南随笔》载,明嘉靖年间的进士夏玉麟参加县试,称呼县令为“大人”,县令大不悦,命他列举大人典故,一百起步。夏玉麟秒回,孔门七十二贤和云台二十八将,正好一百,县令一笑罢了。

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善书画,如署款须称大人,必须加钱。一友找他写对联,没多给署款的钱,张廷济就没给写“大人”,友人立意报复。张廷济访该友,友人之仆手持一扇站在一边。友人故意问:“汝此扇,是何人为汝书?”仆人回答:“是求张老爷书者。”友人对张说,你看你,为了润笔费,“乃称奴辈为大人?”

此事见于《清稗类钞》,张廷济误打误撞,算不算第一个认同大人是仆人的?(责编:沈沣)

公务员晋升年限表来了,28岁是一个门槛,47岁也成关键节点

你想过报考公务员吗?所有学生都逃不过这一个问题,公务员是公认的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不过有的学生在做选择的时候,坚定了自己考公的想法,有的学生则是看到了考公的竞争程度,选择了放弃。

上岸率低,工作内容太过枯燥,升值空间小,一直是拦住学生的三大要素,尤其学生自己在公务员岗位一成不变的时候,身边的同学纷纷迎来了升职加薪,迈入了人生的新篇章,这也是很多学生考虑的地方。

实际上公务员的晋升也有着相应的规律,也有很多在影响着学生的晋升速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公务员的晋升,如果学生25岁考上公务员,如果升职一路绿灯,学生到了50岁又能到什么位置呢?

公务员晋升年限表来了

当学生走向公务员岗位的时候,会发现学生想要晋升,的确存在许多条件的限制,年限,公务员考核标准和职级等等,一般普通学生考上公务员后,会成为巡视员,调度员,主任科员和科员,当学生告别科员才能迎来领导层次,乡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省部级乃至国家级。

当学生在22岁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就是赢得了先天的优势,会在28岁迎来一次晋升,算是一个门槛,学生在28岁迎来了晋升,会在35岁迎来二次晋升,在其他学生正在遭遇中年危机的时候,学生可以成为正厅级,47岁也成了学生的关键节点。

但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毕业后走向社会工作,工作2年左右才意识到压力太大,学生们也更想找到铁饭碗岗位于是又回来备考公务员,很多学生在25岁的时候才考上公务员,在进入铁饭碗岗位后,如果一路绿灯,50岁会达到什么位置呢?学生会达到省部级的位置,从公务员这铁饭碗的升职途径来看,也算是大有可为。

学生们也要认清现实,如果打算报考公务员,还需要趁早,越晚报考升职机会越少,且学生在一个岗位很可能做一辈子,更是让学生进退两难,所以学生也经常能看到,有几个公务员在30左右的年纪离开岗位,选择去创业,也是因为如此。

如今虽然报考公务员年龄有所放宽,由原来的30岁调整为35岁,但从晋升来看,还是年龄越小越吃香,不过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早早为自己的未来铺好了路,在上大学的时候,便参加了选调生的考试,毕业直接抱上铁饭碗,身份还是管理级别。

学生想要进入公务员岗位,还有哪些途径?

学生在进入公务员岗位后,也会发现有很多很年轻的学生,早早进入了管理级别,这是为何呢?其实这就是选调生的优势,很多学生在上学期间根本没听过选调生这一说法,因为选调生也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中央选调生,定向选调生和一般选调生。

其中中央选调生名额也只针对985,双一流高校公开,这意味着学生想成为选调生,本科院校也要足够优秀,且学生能够要在大学中没有挂科等行为,成绩十分优异,才能够参加选调生的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学生才成功成为选调生。

选调生的晋升轨道可以说是平步青云,笔者也贴出了以下48所拥有选调生名额的大学,如果是以下大学的学生,可以抓住机会,参加选调生考试,选调生虽然门槛高,但竞争难度会小很多,也是学生们逆袭的一条途径。

总结:

学生在大学毕业不外乎三条路线,一条是进入到社会工作,学生要是选择这一条路,一定要认清一个现实,不要抱着公务员的心在私企工作,否则学生在35岁的时候也会迎来中年危机,学生一定要努力拼搏,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另外一条则是考公,公务员虽然竞争力度高,但是一劳永逸,学生能够一旦能够进入到铁饭碗岗位,不用担心失业问题,有上进心可以早一些拼搏实现升职,更喜欢安稳一些就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最后一条则是学生考研,学生考研也不要为了考研去考研,也要清楚未来的目标,是读研直博还是研究生毕业再找工作,有目标才能行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4/169625772410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