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呢(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

时间:2023-10-21 01:57:41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作茧自缚

山西屯留村支书带头农业调产 黄土地里“新作物”助农增收

2014年冬天,经过朋友介绍,谢宏斌尝试种植了4亩晚秋黄梨。 李红卫 摄

2014年冬天,经过朋友介绍,谢宏斌尝试种植了4亩晚秋黄梨。 李红卫 摄

中新网长治11月10日电 题:山西屯留村支书带头农业调产 黄土地里“新作物”助农增收

作者 李庭耀 徐霞

立冬已过,草枯叶落,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张家沟村,村支书谢宏斌种植的晚秋黄梨几天前刚刚采收完毕。这里的村民曾经主要种植玉米,靠天吃饭,收入微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谢宏斌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尖椒、苹果、梨等黄土地里长出的“新作物”如今成了村民们的增收法宝。

屯留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是传统的农业县区。长期以来,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90%,农业大而不强,张家沟村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谢宏斌介绍,村里的地原来几乎全部种植玉米,村民们看天吃饭,辛劳一年,每亩地只能收入不到500元。

谢宏斌发现晚秋黄梨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易于管理。黄土高原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晚秋黄梨的口感更好。 李红卫 摄

2009年,谢宏斌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村里担任会计,同时兼顾家里的玉米地。此后,他一直有种植其它作物的想法。2014年冬天,经过朋友介绍,谢宏斌尝试种植了4亩晚秋黄梨,第一年蹲苗不留果;第二年每树留下一果,竟长到1斤多重;第三年开始就可以正常采摘。

谢宏斌发现晚秋黄梨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易于管理。黄土高原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晚秋黄梨的口感更好。他给其他村民品尝自己种的梨,好口感“说服”了不少村民加入种植晚秋黄梨的行列,“村里开了农业调产的先例”。

2017年,“见过世面”的谢宏斌被选为张家沟村村支书,担起带领村民调产增收的重任。因村务繁忙,谢宏斌的梨园由其妻子赵爱香打理。

经过学习和摸索,赵爱香掌握了晚秋黄梨种植、管理的全套技术,从剪枝、施肥,到压枝、梳果、套袋等,她都是一把好手,担当起指导村民种植的技术员。在谢宏斌和赵爱香的带领下,张家沟村的晚秋黄梨种植面积发展到50余亩。

“梨树行距3米、株距1.5米,一亩地可种150棵。今年一棵树挂果30斤到50斤,一斤能卖两块钱,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谢宏斌说。

2017年,谢宏斌带领部分村民种植核桃。2018年,谢宏斌看到屯留区建立政府扶持、保护价收购、保险兜底等诸多政策扶持发展辣椒产业,于是进行宣传,引导村民种植辣椒。

在谢宏斌和赵爱香的带领下,张家沟村的晚秋黄梨种植面积发展到50余亩。 李红卫 摄

谢宏斌带领村民探索农业调产增收之路,如今,张家沟村的梨、核桃、辣椒等果蔬种植面积达到500余亩,“有了产业,村民们能获得土地流转费用,贫困户以及留守人员在家门口有了一份收入”。

“下一步,我们要注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我们村没有污染、四季分明的优势,以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的模式,把晚秋黄梨、辣椒等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增收。”谢宏斌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山西柳林:黄土地里种“黑金” 地栽木耳拓宽致富路

中新网太原7月27日电 (刘小红 闫伟)27日,在山西柳林石西乡前墕村的地栽木耳种植基地,50万棒黑木耳迎来大丰收,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采摘。

依黄河而居的前墕村,利用村里两河口大片闲置枣林地,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并成立柳林县康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依黄河而居的前墕村,利用村里两河口大片闲置枣林地,发展食用菌产业。柳林县融媒中心供图

该公司流转60余亩土地,先后购进黑木耳50万棒,开展林下地栽木耳试验种植。走进前墕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远远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规则有序地排列田间。

走进前墕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远远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规则有序地排列田间。柳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地栽木耳区别于棚内木耳种植,直接将袋料露天放置在田间地头进行黑木耳栽培,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都很大。”柳林县康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虎连说,目前销量很好,两个月销售了3万多斤,价值70余万元。

据介绍,地栽黑木耳技术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使产品实现了天然无公害,既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又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当前,前墕村木耳基地工作人员全部是周边及本村村民,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该种植基地已直接带动100余人就业,每人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采摘旺季的到来,将带动更多人就业。

“木耳种植基地采摘工作比较简单,村民们很容易就能上手,采摘用工量比较大,每天需要将近百人。”王虎连说,希望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地栽木耳,让大家共同致富。

随着前墕村地栽木耳试种的初步成功,石西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统一规划、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在当地推广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将地栽木耳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柳林县石西乡人大主席王国强表示,当前,地栽木耳的种植效果非常好,下一步将在全乡大力推广地栽木耳种植,使其成为石西乡继红枣、西瓜之后的又一个新型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山西柳林:黄土地里种“黑金” 地栽木耳拓宽致富路

中新网太原7月27日电 (刘小红 闫伟)27日,在山西柳林石西乡前墕村的地栽木耳种植基地,50万棒黑木耳迎来大丰收,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采摘。

依黄河而居的前墕村,利用村里两河口大片闲置枣林地,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并成立柳林县康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依黄河而居的前墕村,利用村里两河口大片闲置枣林地,发展食用菌产业。柳林县融媒中心供图

该公司流转60余亩土地,先后购进黑木耳50万棒,开展林下地栽木耳试验种植。走进前墕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远远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规则有序地排列田间。

走进前墕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远远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规则有序地排列田间。柳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地栽木耳区别于棚内木耳种植,直接将袋料露天放置在田间地头进行黑木耳栽培,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都很大。”柳林县康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虎连说,目前销量很好,两个月销售了3万多斤,价值70余万元。

据介绍,地栽黑木耳技术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使产品实现了天然无公害,既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又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当前,前墕村木耳基地工作人员全部是周边及本村村民,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该种植基地已直接带动100余人就业,每人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采摘旺季的到来,将带动更多人就业。

“木耳种植基地采摘工作比较简单,村民们很容易就能上手,采摘用工量比较大,每天需要将近百人。”王虎连说,希望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地栽木耳,让大家共同致富。

随着前墕村地栽木耳试种的初步成功,石西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统一规划、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在当地推广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将地栽木耳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柳林县石西乡人大主席王国强表示,当前,地栽木耳的种植效果非常好,下一步将在全乡大力推广地栽木耳种植,使其成为石西乡继红枣、西瓜之后的又一个新型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21/16962454433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