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炼的读音(洗炼)

时间:2023-10-19 07:25:16 来源:网友上传 编辑:谁为谁伤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七首(带译文赏析)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

古诗(一)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赏析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古诗(二)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古诗(三)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古诗(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古诗(五)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古诗(六)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袭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古诗(七)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敕勒歌》 :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注:文中有小部分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请指出。

《二十四诗品》之洗炼

洗 练

文/穆兆峰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曰:

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像在矿石中炼出黄金,如从铅块里提取白银。精心进行提取,杂质务要除尽。

深潭流泻的春水何等明净,古镜映照的物象多么传神。体察朴素事理,保持品德高洁,迎着明净月光,求得心神纯真。

仰望着星辰的光,歌唱那隐逸的人。作品像清澈的流水,晶莹的月光是它的化身。

《论语》中有“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的说法。司空图这里说的洗炼并非儒家所谓的人为雕琢和冶炼,并非从实用的、功利的角度对事物的品质进行评价和选择。司空图的“洗炼”是“超心炼冶”,是基于超脱世俗之心的洗炼。因为超脱了世俗在实用性和功利性上的考量,重新发现事物本来的自然天性,再通过洗炼去掉世俗施加于其上的雕琢而使事物返回本来的自然天性。

洗炼的效果在于自身的复归纯朴清澈,之后才能更真切地照映外界的万事万物。洗炼不仅仅是一种创作的手法技巧或文学作品的某一境界,它其实还是创作者主体的精神境界和状态。只有创作者自身进入“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的洗炼境界,才能创作出“洗炼”的作品;读者读到这样的洗炼的作品,也才能有“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的感受。只有达到“体素储洁”的洗炼境界才能做到“乘月”吧。乘月而返真,要以超脱世俗之心洗炼,回归本来的自然天性。

从遥远的宇宙深处传来星辰皎洁的光芒,正有“体素储洁”之意;而那隐隐传来歌声的地方,幽隐的高人早已离开,“乘月返真”。

对中国人的审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楚辞,也将精神的清净作为人生命价值的根本。《文心雕龙·辨骚》说:“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皎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为圭臬,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性灵之追求。总之,中国文化哲学中有关“洗心”的思想,成为“洗炼”一品的思想基础。没有这样的文化,也不可能出现本品的思想延伸。

“洗炼”品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点是瞬间永恒观念。此品十二句,每四句一个意义单元,前四句谈精神的洗炼本身,中四句谈虚静问题,而末四句的内容表面看与整篇有些脱节。一连串的意象使人理解产生困难。幽人空山之中,又有满天星辰,在这空茫的宇宙中,远离尘寰,时间似乎也凝滞,但见得一丸冷月,照在深林中的空潭。诗人似乎在发问,这眼前的月,还不是那旧时的月?这林中的水,还不是那千千万万年以来的水?缅邈的世界在向我敞开,绵延的时间正与我对接。我就在这当下,这目前,将自己灵动活泼的心,糅进了无限的时空中。它所表现的思想正如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境所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此品中铸就的“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警句,五百多年来为无数人所引用,给无数的艺术家、诗人以生命存在的启示。清吴锡麒说:“夫羚羊挂角,沧浪托之微言;明月前身,表圣标其隽旨。探诗人之奥,窥作者之藩,莫不冥契圆灵,旁通定慧。”将其与严羽之“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并列为两大诗禅相通之例证。清张商言说:“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余谓以禅喻诗,莫出此八字之妙。”其所言极是。禅宗有所谓莲台香静破,明月前身证喜欢,与此说相合。禅家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为第一境;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第二境;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第三境。这“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与“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所言之境正相合。此即是对瞬间永恒境界的发现。瞬间永恒,就是没有瞬间,没有永恒,就是对时空的超越,进入到一种绝对体验之中。

荡涤掉一切尘垢,挣脱开所有的束缚,将生命的本来面目从蒙昧混沌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臻于瞬间永恒的境界,从而洞见生命的真实,直击洗练所能达到的极致,最终完成生命的嬗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19/16962505956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