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0重坦怎么画(t80重坦)
T-80主战坦克
T-80是苏联研制的主战坦克,由T-64主战坦克改进发展而来,自1980年服役至今,外号“飞行坦克”(俄语:\"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这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由于T-80的研发生产单位分布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因此苏联解体后两国独立继续发展T-80系列,并衍生出T-80U(俄罗斯)、T-84(乌克兰)等新型号。除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塞浦路斯、巴基斯坦、韩国也有T-80及各种衍生型号服役。
T-80的设计接近于T-64主战坦克:驾驶舱都在车身中轴线上,炮塔都在车身中央位置而且都是左边炮手右边车长,发动机都是后置,就连外形都非常相似。第一代的T-80使用功率为1000匹的GTD-1000T燃气轮机,推重比可达27.1匹/吨;与T-80同期的竞争对手,美国的M1艾布兰主战坦克,尽管装备了功率更大的1500匹(约合1120千瓦)燃气轮机,但全车重量达61吨,远高于T-80的42.6吨,因而推重比只有24.5匹/吨,比起T-80逊色不少。随着技术进步,后来的T-80升级型使用燃气轮机的功率越来越高;也有一些升级型改回传统的柴油发动机,比如乌克兰的T-80UD。跟T-64不同,T-80的变速箱只有5个前进档和1个后退档,而非7个前进挡和1个后退档。悬吊系统为扭杆式,两侧路轮6个路轮,由钢和铝合金锻造而成,配以橡胶轮面。履带由后动力轮驱动,宽度比T-64使用的较大,因此接地压力比T-64要小。主炮与T-72一样使用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除了能发射常规炮弹,也能发射反坦克导弹。
2A46滑膛炮使用分离式,即弹头和发射药柱分离;既可使用自动装弹机供弹,也可以手动供弹。自动装弹机内以圆形输送带从炮塔地板下的弹仓供弹,最大可填装28发,单发供弹需时为7.1至19.5秒,视输送带当前位置和装填的种类而定;可保障即使行车速度达到35千米每小时仍可维持7~9发每分钟的射速,而且不受限制炮塔角度限制。炮塔内有空间放额外的炮弹,以便随时为自动装弹机补充,或在装弹机故障时立即切换到手动供弹。可装填的包括常规炮弹(如穿甲弹、破甲榴弹、人员杀伤弹等)和两段式炮射导弹。发射药柱外壳用一种可燃金属材料制成,发射时药柱外壳会在炮膛内燃烧,只剩下一块小型金属底板。T-80上的2A46火炮最远能打击5000米内目标。然而,车臣战争暴露了这种可燃药柱外壳的致命弱点:当T-80B侧面被破甲榴弹击穿后,金属射流会引燃装弹机内发射药柱的金属外壳,导致装弹机内全部殉爆,坦克遭受不可修复的损坏。有见及此,西方国家研发使用可燃的发射药柱外壳时,特别把舱和乘员舱用防爆门隔离,并安装了活门以便殉爆时的压力和火焰向远离乘员舱方向扩散。尽管T-80的最新型号和衍生型的炮塔的舱有所改良,但仍存在殉爆导致炮塔炸飞的风险。
车身和炮塔使用复合材料装甲,侧面由橡胶制履带侧裙保护。从T-80B开始往后的T-80各型号都可加装爆炸式反应装甲,部分型号可装备{{subst:ru|Штора-1}}或竞技场(俄语:Арена)主动防御系统,而目前已有一些T-80安装了画眉-2主动防御系统(俄语:Дрозд-2)。
起初,西方的情报人员经常把T-72和T-80混淆。然而,T-80是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旗下波波夫设计局(1992年改名特种机械设计局)的产品,而T-72由下塔吉尔乌拉尔车厂研制,因此机械结构上完全不同。虽然从远处看T-72、T-80、甚至T-64三者外观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T-80是改良自T-64的早期型号,编装上也以取代T-64为主,而T-72则是设计与T-64偕同的低阶坦克。T-64是位于乌克兰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的产品,用以取代老旧的IS-3和T-10坦克,使用了较多的先进技术,虽然性能较好,但也存在着结构较复杂、高制造成本的问题,所以在苏联时代产量较少,配装给精英部队;成本相对低廉、维护相对容易的T-72则广泛装备苏军机械化部队,并大量出口。
99式坦克概念模型曝光,圆形炮塔披挂装甲,真的是T72大改?
说到99式坦克,一直以来总有种观点,认为它是T72大改。而T72在海湾战争中又被美军M1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如同砍瓜切菜一样打得是落花流水,因此很多人由此也怀疑99式坦克吨真实性能。特别是最近99式坦克概念模型的图片在网上曝光之后,更是让持“T72大改”观点的人如获至宝。
99式的概念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张图片来看,当时的三代坦克概念模型与今天的99式大相径庭,其最典型的特征是采用了和T-72早期型号类似的圆形炮塔,至于是准备铸造还是焊接则无法得知。不过,炮塔挂甲和可以容纳大马力发动机的加长车体还是体现了99式的鲜明特色。
99概念模型和独臂英雄祝榆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三代坦克概念模型上,并没有被指为抄袭T72“铁证”的V型防浪板,甚至在99式最早的原理演示车上也没有这一设计,直到1996年至1998年出现的指标二阶段养车和阅兵工程车上,才有了这一明显标志。而到了2003年的99式一期改和后来的二期车上,又取消了这一设计,改为披挂厚厚的复合装甲。
99式的原理演示车
V型防浪板只是过渡性的设计
后来的99A取消了V型防浪板
99式的全称是ZTZ-99,工程代号WZ-123,而在研制99式之初,我国搞来了T-72M、T-72B和大量的T-80U,据说还从乌克兰想办法搞来了T-64BV,可惜没有照片证据。既然拿到了这么多的T-80U,是有多蠢才会去抄袭T-72,而不选择更先进的T-80U?
中国的T80U
另外,据称在八九十年代,除了苏联坦克之后,我国也曾想办法获取了豹2A4、M1A1和勒克莱尔,虽然这目前根本无法证实,但在99式研制过程中借鉴西方坦克的优点,这也是必然的选择。99式由此进化而来的更长更宽的底盘、50吨左右的战斗全重、23到24马力/吨的整车功重比,以及强化的装甲防护,都比T-72要出色得多。
豹2坦克对中国的影响,比T72大多了
总体来说,99式是当时中国综合借鉴了东西方坦克优缺点而研制出来的三代战车,是技术的集大成者。与其说它的很多设计类似T-72坦克,不如说它更接近苏联的187工程。187工程是乌拉尔设计局 在上世纪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中期发展的一款面向21世纪的新型坦克,至今仍未解密。而真正的T-72大改是则T-90,也就是188工程,这是187工程的廉价版设计。T-90的升级版T-90S和T-90MS,大量装备印度陆军,都比不过技术传承于99A的外贸坦克VT4,更何况T-72对比99式呢?
VT4可是为99式的技术传承
当然,从战斗力上看,99A和之前的99式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坦克了,无论是动力水平、装甲防护还是火力强度,都进行了大幅升级,特别是99A的信息化作战能力,与美军的M1A2SEP处于同一水平,这是未来坦克的关键技术。而T-72无论怎样改,都不可能达到这一水平,甚至连俄罗斯最先进的坦克T-14,与信息化坦克的概念都相差甚远。
99A是信息化坦克
99式在我国坦克发展史上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正是通过它的研制,我国才融会贯通了东西方坦克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从而创造出世界坦克家族第三种画风,中国风。更重要的是,通过99式的发展,我国锻炼出了一支优秀的坦克设计队伍,他们就像被打通任督二脉一样,领会坦克的精髓之后,接连推出了15式、VT4、VT5等多种优秀的坦克,并且还将在第四代主战坦克创造出中国奇迹。
一切都要从这辆样车说起
俄制T80坦克性能如何?美媒罕见盛赞,实战口碑不佳却瑕不掩瑜
近日,在T-80坦克入役整整45年之际,美国《军事观察》杂志不仅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而且还毫不吝惜地对它进行了一番夸赞!美媒认为,T-80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应该属于一款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革命性机器。
比如T-80曾是历史上第一款采用燃气轮机为动力而批量生产的主战坦克;是首批装配125毫米口径滑膛炮的坦克之一;是第一批可炮射导弹的坦克;同时T-80还采用了当年最先进的自动装弹机。这些技术现在看确实没什么了不起,但与同期坦克相比,机动灵活火力强的T-80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
1976年T-80第三代主战坦克正式入列苏联陆军,它乘员3人,战斗全重43吨左右,最大公路时速75公里,最大行程400公里(带燃料箱600公里),主要武器为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射速每分钟8发,备弹40发(后期配备2~4枚“芦笛”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备弹2000发;1挺12.7毫米机枪,备弹500发;同时T-80也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扰动式火控系统以及复合式装甲技术。前者在T-80提高射速的情况下还能让它保持一定的命中精度;后者将T-80前装甲防护水平提高了40%左右。
接着再来看同时期的北约陆军主战坦克,比如美制M60系列坦克、法制AMX-30坦克以及英制的维克斯MK系列主战坦克等等,它们事实上仍停留在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技术水平。以相对出色且列装较多的美制M60改进型M60A1坦克为例,它属于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陆军的主要坦克装备,也曾大量出口一些北约国家。
M60A1坦克乘员4人,战斗全重52吨,最大公路时速48公里,行程500公里,主要武器配置为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射速每分钟6~7发,备弹63发;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备弹约950发。
以及1挺12.7毫米机枪,备弹900发;同时M60A1以及其后期型号还增加了火炮双向稳定器、模拟弹道计算机、深水涉渡、激光测距仪、夜视瞄准器、炮射反坦克导弹和烟雾发射器等先进装置。从某些辅助技术来看,后期的M60A2~A3甚至还比苏制T-80更先进一些,比如从M60A2开始,美国为M60系列坦克配备了分划扰动式火控系统,理论上它的弹道计算机不仅可以解算目标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而且还拥有了从静止位置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看样子挺先进,但实际上当它们遭遇T-80之后基本都是难逃一劫。
通俗讲,由于刚刚入役的T-80坦克并没有装配爆反装甲,因此当时使用脱壳穿甲弹以及分划扰动式火控系统的M60系列坦克只要瞄得准,打得到,就很有可能击毁T-80坦克,但问题是前者的灵活度却远不及后者。分划扰动式火控系统在射击前需要先用激光测距仪瞄准一次,然后通过弹道计算机按照当下目标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来计算它接下来的位置,最后根据提前量进行射击。
借这个原理可以看出,当面对静止或移动速度较慢的目标时,该系统的命中率应该是很高的,但倒霉的是它恰恰遇到了号称“飞行坦克”的T-80。
比如在《红海行动》电影中就有一场坦克对战的情节,其中的T-72B和M60A3都借用的是摩洛哥陆军现役装备,而M60A3在三打一的情况下,依然被T-72B耍得团团转,这就是当时美制乃至整个北约坦克采用分划扰动式火控系统的最大弱点。
即该系统只有在目标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能保持较高的命中率,而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系统的T-80坦克,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灵活且变速快,因此理论上T-80诞生在那个普遍还采用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年代,真可谓适逢其时,更何况它还拥有强大的火力以及防护力。
所以在拥有同等攻击力的条件下,当时的北约主战坦克想击毁T-80非常难,而T-80攻击行动比自己迟缓的对手却像射击移动标靶一样容易。这也是当年苏军大量列装T-80之后,整个欧洲大陆都在瑟瑟发抖的主要原因。当然,T-80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它的缺点也相当突出。
比如就在上世纪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T-80首次参加实战便遭遇到了“滑铁卢”。据说仅在一个多月内,车臣武装就击毁了数十辆T-80主战坦克,而T-80不仅因此落下了实战性非常差的口碑,甚至后期还一直流传着其炮塔能被炸上天的段子。
这个段子的来历就反映出了T-80的弱点之一,即侧面装弹机部位防护力较弱,一旦被击穿,无论对方武器威力有多大,单单是引爆弹仓中的炮弹就足以将坦克炮塔掀上天。另外T-80本就是一款以机动灵活见长的坦克,而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由于俄军轻敌冒进让T-80陷入城市巷战,因此这也是它在格罗兹尼战役中遭受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
总之,俄军T-80遭遇的不幸与美军“黑鹰坠落”事件非常相似,都是由于战术失误导致装备蒙羞的例子,同样也不能因一次战役的失败来否认它们就是一款经典装备的客观事实。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16/16962568379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