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吻(螭)

时间:2023-10-06 20:46:41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脾气很大

大饼翡翠原创欣赏:蛟龙也是赤螭?你知道为什么螭龙是蛟龙吗?

“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原料展示:这块料子料底偏黄,但是味道很好,有点类似软玉的感觉;整体偏白,顶上有明显的黄色,而且有油的感觉。设计上我们根据两色不同和形状,考虑了螭龙印章。

原料有点像和田玉的籽料带皮,没什么种水,肉质比较细腻,属于糯种,糯种的前提就是要肉细才能叫糯种。设计展示: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其中“无角的”便是螭龙。螭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螭龙寓意美好,吉祥,招财,也寓意男女的感情。

螭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形象,在印章的设计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们通过将螭龙的形象镂空多层,使得印章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呈现出翡翠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此外,印章在抛光后,在阳光底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效果,增加了印章的观赏价值。黄色螭龙和白色螭龙相互交错的形象。这种颜色搭配和设计手法使得印章在视觉上更加生动鲜明,展现出翡翠的独特之美。

设计意义:

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工艺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实用功能。翡翠螭龙印章通过螭龙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翡翠的独特之美,传递出吉祥、权威和美好的寓意。同时,印章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可以用于公章、私章等各种场合的认证和签名。

还想看什么翡翠设计,欢迎翠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哦!

玉器上为什么常以螭为图案,不同时期的玉器上蟠螭纹有什么特点

螭,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和龙同为亲属,也有的说法说是龙子之一。有些人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螭,并不是因为见识短浅,而是螭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而是古代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虚构出来的一种动物而已。没人真正见过螭,所以在玉器雕刻螭的时候,它的形态没有固定的款式和样子。那么古人想象出来的螭是什么样子的呢?既然没有真的见过螭,他又是怎么雕刻出来的呢?螭又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呢?不同时代的人对螭的看不会有不一样的想法?那么不同时代的螭纹设计也会因此而不一样?

玉器自古就有,且流传至今,除了不菲的本身价值,还有其内在的独特文化和特别的图案。我们都知道,玉器在古代的地位很高,因此在上面的雕刻的图案也有其特别的寓意。

为什么选择螭

螭,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也有的说法说是龙子之一。有些人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螭,并不是因为见识短浅,而是螭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而是古代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虚构出来的一种动物而已。没人真正见过螭,所以在玉器雕刻螭的时候,它的形态没有固定的式样。那么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从一些重要著作和文献里面窥见其二。《汉书·司马相如传》提到螭,称螭虎为海中的蛟龙、赤螭,其中“赤螭”不是字面上的赤色之螭,而是“龙子”或者“雌龙”的意思。《说文》中提到螭就像是黄色的龙,在北方称之为地蝼。我们所熟知的“魑魅魍魉”则出自《左传·宣公三年》中,这个“螭”字,就是指的兽形之山神。

之所以说螭的来源很早就有,是因为我们从有关螭的相关文献中可以推测出来,其实螭最晚在战国时期就已经面世。关于它的来历,大家众说纷纭,有很多种不同说法,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现在看到的玉器上螭的形象,与文献中的早期记载基本吻合,即玉器上的螭纹图案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流行,并且螭这种图案在各个朝代中得以延续发展。但是除了两个朝代除外,唐代和宋代,这两个朝代的螭形纹在玉器上使用的频率很少。因为螭的形状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与虎、龙越来越为相似,所以螭又叫蟠螭、螭虎、螭龙。蟠螭纹为什么能成为古玉上常见的纹饰?我们需要从根源上对螭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识别古玉,以及古玉被制作出来的年代。

螭虎与龙相似

螭虎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作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螭属蛟龙类。蟠螭的形状是弯曲的,仿佛是伏在地上。蟠螭的身体比较粗壮,有的还有两条尾巴,呈双尾状。蟠螭的图案很早就有,在商周的青铜器上就有看到它的身影。因为螭纹和龙纹很相似,所以螭纹又称“螭虎龙”,尾部和龙一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两种常见的类型。若就细部而言,虽然说蟠螭的头和爪与龙大不相同,身躯也没有像龙一样刻画鳞甲,但是蟠螭体态有肥有瘦,可以说二者的差别很大,与其说与飞龙相似,不如说跟走兽的形象相似。图案设计相对龙纹有更大的创作自由,装饰长边的时候是采用螭纹的图案,充填成方块的形状,蟠螭纹不是随意散开,而是蜷转成圆弧的形状。这种圆弧形状非常符合天圆地方的理念,所以,螭才成为玉器中最常见的花纹题材之一。

玉器上的螭虎代表天子之命、王者风范

蔡邕 《独断》中提到天子的玉玺是以螭虎雕刻。在战国之后,螭虎是在玉器图案设计中是很常见的异兽之一,战国晚期玉器上我们发现就有螭虎纹饰。从汉代以后,螭虎这一玉器图纹设计被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汉高祖进入关内,得到秦始皇的蓝田玉玺和螭虎纽,也就是后代传承皇位的信物——传国玉玺。由此可知,螭虎在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代表神力、威武、权谋、势力,代表着天子之命和王者风范。

战国时期

蟠螭纹在战国时期是比较常见的,头部的设计也非常有特点,在眼尾处往往都是以细长线,圆眼,大鼻为常见形状。 上线非常的浅,如果不仔细观察是不容易被察觉的。腿部的线条并不笔直,脚爪向上微微翘起,弯曲的弧线把整个关节的灵活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起来觉得好像活了一样。

汉代

汉代的蟠螭纹细致生动,虽然身体和战国时期的造型差不多,但还是有所区别。比如蟠螭纹眉是向上竖起来的,并且往里面钩,眉毛的颜色很浅,不仔细看是看不清的,而且鼻梁处有细线划纹,体现出柔中带刚的感觉。

六朝唐代

蟠螭纹到了六朝时期,有了显著的变化,与战国时期的很不相同,也是六朝独有的特点,就是在靠近鼻梁处稍微拖出了一点,眼梢有弯度,比较长,嘴边和面腮上有很多凹槽。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蟠螭纹的腿比较短,前腿一般只有一个,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进化到有三条腿了。蟠螭纹和其他兽类的纹路差不多,都是尾巴很宽、粗壮。到了唐代的时候,人们对蟠螭的想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在设计蟠螭纹的形象和图案的时候,和六朝的蟠螭纹形状基本差不多,只是唐代的蟠螭纹稍微做了一点改变,就是云纹只有一钩,稍微更卷曲一些。

宋代

到了宋代,人们思想更为开放,对蟠螭纹有了进一步的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蟠螭纹鼻下刻着很宽的阴刻线,作用就是为了故意突出蟠螭的鼻子,嘴巴也被设计成翘起来,因而蟠螭的嘴唇宛如凹槽,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口部突得比嘴更翘,这样的蟠螭纹不再像平面上那么“2D感”,而是多了一点“3D”的立体感。这种设计的蟠螭纹可用手触摸,这是宋代蟠螭纹的主要特征。

元代

元代的蟠螭纹会将蟠螭的头额设计成很宽阔的式样,并且很高,我们可以在蟠螭纹整个面部的前端很清楚地看到它的眉、眼、鼻、口、毛发,使蟠螭看上去栩栩如生。蟠螭纹的形状有很多种,主要体现为圆圆的身体、耸着的肩膀,前腿弯曲,呈现出柔软的状态,后腿一只伸展,而另一只蜷缩,整个体形呈爬行状。在四肢的关节处,我们可以看到“卷云纹”这种小细节设计,以上这些特点都这是元代蟠螭纹最显著的特征。尾也运用卷云纹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分成两个,一左一右分开,两尾不对称,一长一短,颇有设计感,尾像漩涡一样,长度之长是以往各个时期之最。

明代

明代的蟠螭纹设计样式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蟠螭头部不再像元代那么长,更为短一些,眉毛和眼睛从面部中央勾勒出来,眼形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其中虾米眼的运用为最多,因为其双眼突出,十分有特色。有些蟠螭纹头部上端有角,有些蟠螭纹头上是无角的,当然式样不止这两种,还有飘抻、上冲、贴肩、两分等这些较为特立独行的设计式样,更为罕见的是筚状纹,只有少数蟠螭纹身体两侧才有这种纹路。有的蟠螭纹设计成圆身,用斜刀切割身躯两侧,形成直直的线,显得脊柱挺健,可以增加蟠螭的威势,这种风格在明代形成并流行,是和元代蟠螭纹明显不同的特点。

清代

清代的蟠螭纹相较于其他各个时期更具有独创性,可以说吸收各个朝代之精华,集多家之长于一身,呈现出许多各个时期所没有的特点,清代的蟠螭纹一般用白玉雕刻为主,玉质大都温润洁白,所以当我们看到玉色洁白无瑕,蟠螭纹的造型从整体上看圆润光滑,基本都是清代所产之物。

以上是不同时期玉器上蟠螭纹的不同特点,只要熟悉掌握就能提高辨别古玉的能力。 所以,在中国古代,玉器中采用螭虎的图案不仅是因为其独特的造型,还因为其内在“天子之命,王者风范”的丰富内涵。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6/16949469511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