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之变,木雁之间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龙蛇之变)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
木雁之间和龙蛇之变两个词语都出自《庄子•山木》一文,是庄子回答弟子问题的一段语,他想表达的是,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做人处事必须判断情况,找准时机。比如,森林里的那些树木,可以成材的,很快就被砍掉了,而那些纹理歪曲的却由于被人弃选而长寿并终成参天大树,对树木而言,成材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农民家里的一群鹅中,不成材光会叫和跑的鹅成了主人终日追杀的对象,而引颈高歌的成材鹅却被主人终身保护起来,在这里,成材又成了一件好事。所以,好与坏是一时一局的事,须判断分析、区别对待。又如龙与蛇,貌虽似,质却迥异。俗话说,僧佛之修,龙蛇之变。做人有时候像蛇,有时候像龙,人生是变化无定的。为蛇时要蛰伏泥巴,学会与蚯蚓蝼蚁为伍,为龙时则要振翅高飞,奋发图强。总之,得良机时就要展示才华,所遇非人时则要懂得隐忍,如此,才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君子。
木雁之间是个成语,意思是才能或学问处于中间水平,能保全自己,远避祸害。但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孜孜以求于出人头地,不断地刻意地培养和展现自己的才华。当遇到了爱才惜才的领导时,施展才华当然可以取得了成就,但如果碰到了一个妒贤嫉能、胸无大志的上司时则要学会隐藏、装疯扮傻,否则,随时随地都是打击的对象。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一个人太优秀了,不仅不一定会得到领导的重用,但遭到周围的人妒忌和伤害则是必然的,因此,才华出众总体来说不是好事。当然,能力太低的人则会受人厌弃。所以,庄子认为,君子应处于木雁之间,即使你很有才,也要懂得隐藏。龙蛇之变一词,主要是讲做事必须判断形势、讲究时机。《易经》乾卦告诉人们,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每个人在事业初期,与其说是潜龙,实际上与蛇无异,这时候不能去表现自己;当有足够的才华并碰到了合适的时机时才能去争取展现;当你事业蒸蒸日上、势头正旺时则要学会收敛,否则将会后悔无穷。有人说道儒都源自易经,作为道家代表的庄子所讲的龙蛇之变是指有才华的人在处事时一定要懂得准确的判断时势,像姜子牙直钩垂钓、等待时机。由此可见,木雁之间,龙蛇之变,其实讲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这两个词语出自庄子之口,像他这样大智大圣之人,其才华学问怎么可能处于中间水平呢?其一生之中,又何时做过了蛇?所以,我认为,庄子在这里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真正有才华学问的人生活中应该懂得装疯扮傻和隐藏,不能在人前显露自己的才能,不到时机决不轻易出手,而在事业顶峰时更要急流勇退、避开祸害。像李白,虽然文武兼备、一身才能,年轻时狂妄不羁,疾呼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结果却经常招来妒忌和打击,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而张良和范蠡功高盖世,却在助主成就大业之时功成身退,这才是庄子所期望的大智之人。我想,生活中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活得比平常人差,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深刻去领会这两个词的内涵。圣人圣口,对古人话弃之不用,实太可惜了!
“龙蛇之变,木雁之间”,这样的顶级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以书之名#面对当今内卷趋势日益严重的社会,很多事情并非表面所看见的那样简单。当我们摩拳擦掌,斗志昂扬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时,却发现处处受打压排挤,有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压抑无力之感。当我们选择妥协,心如死灰时,却只能默默叹息人生之无常、世事之艰难,常常会有一事无成的焦虑和挫败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从而改变未来的人生轨迹,看完下面这个故事,相信你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在《庄子·山木》篇中有一个故事,庄子带着他的学生上山游学,在途中碰到一群人在砍树,庄子问学生,你看那些被砍的树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被砍的都是成材的好树。庄子又问,那旁边那棵粗大的树为什么没有被砍呢?另一个学生说,那是一棵臭椿树,味道是臭的,而且纹理不好看,根本没什么用。庄子说,成材的都被砍掉当木材了,不成材的就能得以幸存。学员说,那我明白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应该收敛,防止锋芒过盛而被打压。庄子说你只了解了一半。
傍晚,庄子在一家农舍吃饭,农舍主人看到庄子特别高兴打算杀一只鹅宴请庄子,学生看到主人追着鹅到处跑,可偏偏门口有一只大鹅既不跑也不躲,但主人就是不抓他,学生见状就问了,为什么别的鹅你都追着杀,门口那只你却不杀了。主人说,你不知道,有的鹅会叫,有的不会,就在门口那只鹅叫的好,有高山流水之音,而那些没什么才艺的就炖了吃。
庄子问学生,你看有才能的留下来了,没什么本事的就淘汰了,明白什么道理了吗?学生说,要不断提升自己,还得及时展示才华,不然就会被淘汰。庄子又问,之前的结论是不成才的活下来,成才的不善终,现在的结论是成才的都活得很好,那到底是成才还是不成才?庄子又说,有一句成语叫龙蛇之变,君子应该有龙蛇之变,该成龙的时候你就成龙,在天上腾云驾雾展示才华。但是如果遇到天地大旱炎热酷暑的时候,你就应该变成地上的蛇,在草莽之间和蚯蚓、蚂蚁为伴,住在泥泞洞穴里吃肮脏的食物。同样,在职场上一定要学会木雁之间。遇到砍树的领导,你就收敛锋芒,遇到杀雁的领导,你就展示才华。到底是成为木材还是成为大雁,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领导的风格。这就是“龙蛇之变,木雁之间”。
这个故事透露出的一个顶级智慧,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个理论有多厉害,听听对这句话的评价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中国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领导人民进行了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现在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取得的各个方面成就离不开一点,那就是始终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科学原则。真正的智慧不是一刀切的,不是只要我怎么做就能怎么样,而是复杂多元,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指导。这样的顶级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
“龙蛇之变”所代表的道家“权变”思想,普通人的生存之道
“龙蛇之变”是由一个故事“木雁之间”所引出的。此故事出自《庄子。山木》:
说庄子的学生问庄子:老师,无论是对学问还是做人、做事,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呢?有没有一个总的原则?庄子点了点头说:走吧,我带着大家去山上溜达一圈吧,来个现场教学。
于是大家就跟随着庄子来到了山上,半山腰,大家看到了一群伐木工人在干活。庄子问学生: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们回答是在砍树。庄子又问:你们看到远处有一棵几人才能围过来的树了没有?问问他们为什么不砍那一棵树。
一个学生跑过去问过伐木工人,回答说:他们讲,那棵树是臭椿,长的歪七扭八,枝杈纷繁,没什么可用之处,做棺材虫吃,做床纹理不好,做家具长的又不直……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用处。看上去长的很高很大,但实际没什么用处。庄子问:你们的总结是什么呢?大家齐声作答:做个无用之材,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庄子笑了笑接着带大家向山上去。
走到了一户人家,农家看到庄子来了很是高兴,说要给庄子和学生做铁锅炖大鹅吃。于是就跑到鹅圈里去抓鹅。大家就看到,明明有一只很肥的鹅就站在圈边上不动,农家偏不抓,而去抓其他那些到处乱跑的鹅。开始大家心里还想,这家伙请我们吃铁锅炖大鹅是不是真心的。庄子呢很直接地就问了农家为什么避开那只鹅不抓呢?农家给了大家解释:那只鹅叫声好听,而且还特别通人性,能看家,这么好的鹅我怎么可能会杀他呢。
庄子跟学生吃完铁锅炖大鹅一抹嘴问:你们关于抓鹅这件事有什么总结?学生们说:人一定要出色,做个有用之材方可更长久地活下去。
庄子笑了笑说:你们懂个茄子……
这便是《木雁之间》的故事,木是指的那棵无用之材的树,雁是指的铁锅炖大鹅的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在做事的时候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遇到那些蠢猪一样的领导就要变成一棵无用之材,明哲保身;遇到那些明白事理的领导就要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才可以保全自己并且施展自己的才华。当你遇到云时就幻化成龙,腾云驾雾,遨游四海;当你遇到泥土时就好好做蛇,钻土吃霉,委身大地。当你高高在上是条龙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你的出身是条蛇,进而有自卑心理;当你委身当蛇的时候也不要想着曾经是条龙,进而愤愤不平。
庄子有一句名言: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必明于权,达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意思是说“明白‘道’的人必然明于事理,明于事理的人必然知道权变,明于应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到他。”
这便是典型的道家思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无论职场、官场、生活中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芸芸众生之中,能走上权力顶端、财富顶端的人就那么几个,绝大部分都没有所谓的人生巅峰,也缺少良师益友,更乏贵人相助,不过是安安全全的过日子。
起起浮浮,人生常态,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心有激雷,面如平湖”呢?关键在于心态,低谷时储备力量,不做愤怒的小鸟;高峰的时候不做思虑周全,不浮不躁。
无论是“龙”还是“蛇”,所有人都逃不了生死、逃不过无可奈何的事,都要学着先了解再接受,继之以顺从与淡定,然后全盘超越,享受生命当下的美好。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这便是庄子讲的“外化而内不化”思想,任外面成败得失、喜怒哀乐,我自内心不动安如山。
庄子的大智慧—龙蛇之变,木雁之间
今天聊聊庄子的智慧,这个智慧在职场当别有用。庄子带了很多学生,这个学生要走向社会,要追求功名利禄,自我实现。那就想听听老师的建议,同学们都问,在社会上立足,跟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什么姿态?有没有总的原则?庄子说,走吧,我现在给你讲。跟我进山里边,咱们到山里边现场教学。学生说好啊,学校没意思,咱们进山。
庄子带着同学们就进山了,半山腰,碰到一群伐木工人正在当当的伐木。庄子说,来,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这些伐木工人,他们砍的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说能做房梁能够檩子椽子能做桌椅板凳都是成材的好树。庄子说,那你们注意路边有一棵大树那么粗的,为什么就没人砍,没人伐。确实是这里边有一颗老树又粗又大,但是就没有砍伐。有一个学生上就问那伐木工,为什么所有的树你都砍了,就这棵树不砍?伐木工人说,你们不认识树,这棵树是臭椿书,味是臭的,而且纹理也不规整,他根本就不成材。成材都是我要砍伐,不成材的树木我砍它干什么,所以我不砍。学生回来就说了,老师成材的树木被砍了,不成材的不就没有被砍,所以呢,就长得又粗又大,枝繁叶茂。庄子说,这件事在社会上就存在,在江湖上也存在,成才的都被砍了,不成材得以善终,能干的人都被累死了。学生说,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确实应该收敛锋芒,不能展示的太能干,防止鞭打快牛被人累死。庄子说,你只了解到人生的一半,接着往山上走。
越过山头,开始下山。山下有个农舍,农舍里养了好多大鹅。古代的鹅和雁还没有完全分开,有的是鹅有的是大雁。大雁驯化的就是鹅。见到庄子来了,主人就特别高兴说,夫子啊不要走了,今天我请你吃铁锅炖大鹅。那边的主人就拿刀就奔了那个养殖的那个鹅舍去杀鹅。庄子带着弟子在那看,发现主人。那追着鹅是鸡飞狗跳的。但偏偏就有一个大鹅,站在门口,也不跑也不躲,神态安详,特别得意,而这主人也不抓。庄子说,你问问这个养殖的主人,他为什么不杀这只鹅?学生就来问主人,为什么不杀这只鹅?主人说,你不知道我是这只鹅叫声有高山流水之音特别雅,我当然舍不得啥杀。庄子说,你看不成材的都被淘汰了,成材的就进步发达了,你们得到什么结论了?同学们说,结论就是那还得增长才干,还得能干,还得冒尖,因为不成材的都被淘汰了。成才的,那就多留下都发达了。庄子说,那想想,刚才什么结论,刚才的结论是成才的倒霉了,不成才的挺好,活下来。现在的结论是不成材的倒霉了,成才的活下来。那到底是应该成才还是不成才呢?才与不才之间的辩证法是什么?
庄子说了一个成语叫龙蛇之变,一个君子应该有龙蛇之变。该变龙的时候就变龙在天上飞腾万里,喷云吐雾,普降甘霖,展示才华。那如果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天地大汗,炎热酷暑,这时候的条件不具备,你落地变蛇,它变成蛇的时候,一直得草莽之间跟那些蚯蚓,蚂蚁为伍,住泥泞之所,食肮脏之物。不过变成蛇的时候,你不能因为你曾经是龙又懊恼就灰心。当你变成龙的时候,你也不要因为曾经是蛇就惭愧就心虚。变成龙,你就好好的干龙该干的事。变成蛇,你就好好地干蛇该干的事。这叫有龙蛇之变,木雁之间。什么叫木雁之间遇到砍树的领导,你就收敛锋芒,遇到杀雁的领导,你就展示才华,到底是收敛,还是展示取决于周围的环境,企业的文化和领导的风格。
龙蛇之变和木雁之间这两个成语都是庄子发明出来的,他就给我们讲在职场,在江湖上,我们应该怎么办,核心就是要有一个团队,要根据环境和对象,道法自然,要用一个变化的思路。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5/1694947041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