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smos灯组(kos-mos)
世界语:133岁的“人类语言大家庭”新成员
有没有哪一天是全球各个角落都有人在庆祝的?7月26日,便是一个这样的日子。
133年前的今天,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将自己多年潜心创造的语言——世界语以图书的形式公之于世,于是每年的7月26日都多了一重纪念:世界语创立日。截至目前,这一语言已有使用者约1千万人,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人造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目前以9种语言出版,世界语便是其中之一。
为何联合国会“青睐”世界语?当年,柴门霍夫想要创立的是一门国际普通话,但并不打算用这门语言取代任何民族语。他只期待为不同语言人群的交流提供便利,期待这门语言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界限,用同一的身份——世界公民来平等、友好地相处。应该说,这一理念与联合国的倡导的精神十分契合。
事实上,世界语不仅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日本动画电影《哆啦A梦·大雄与奇迹之岛》中,贝尔加蒙德岛上的原住民克洛克族人的对白用的就是世界语。这个岛的名字本身也是一个世界语词汇,意为“非常美丽的世界”。此外,美国电影《刀锋战士3》中城市里各种招牌和《超人与蝙蝠侠:启示录》中氪星人的语言都是由世界语混合而成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国际大牌诸如百事可乐饮料品牌Mirinda(令人惊奇的)、时尚服装品牌Baleno(鲸鱼)、瑞士手表品牌Movado(运动)、瑞典自行车品牌Urbanista(城里人的)、英国红茶品牌Mangajo(男子的快乐)等,这些名称用的都是世界语词汇。
更令人惊喜的是,世界语元素还被送了外太空。已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携带的“金唱片”里,包含了一句世界语问候:“Ni strebas vivi en paco kun la popoloj de la tuta mondo, de la tuta kosmo”。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努力与整个世界和整个宇宙的人们和平共处。
如今,在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可供世界语者们“打卡”。北京朝阳公园有一片郁郁葱葱的“世界语”林,山东枣庄学院已建起亚洲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而负责《信使》杂志世界语版出版工作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还成立了自己的“世界语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类交流和学习活动。
据这一俱乐部会员们介绍,世界语者相对民族语者来说人数尚不算多,但却有很多热血“铁粉”。这方面有趣的故事着实不少: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赖因哈德·泽尔腾因热衷世界语,将其一部分研究成果用世界语出版;芬兰天文学家、世界语者尔约·维萨拉将自己发现的第1462号和第1421号小行星,分别命名为“柴门霍夫”和“世界语”;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岛驻华使馆前副馆长、公使衔参赞拉格纳尔·鲍德松,这些年一直致力于用世界语推广“上善若水”、“和而不同”等理念。
“铁粉”们还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社区。社区居民们散布在12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有国家协会,全球层面则有国际世界语协会。平时大家都线上联络,每年会在不同的成员国举办一两次线下的全球见面活动,即国际世界语大会和国际青年世界语大会。大会期间有相识晚会、学术讲座、晚间音乐会、会后游、世界各地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结交全球朋友、促进文明对话的好机会。
为更好在中国传播和应用世界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今年专门发起了一个“世界语走进公众”的活动。例如,世界语者的专属社交软件Amikumu可以帮你寻找身边的世界语者;不少世界语者通过一本叫“护照服务”的通讯集,可以找到承诺在家中免费接待“同好们”的中国世界语者。
133岁的世界语虽然还是个“人类语言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但是爱好者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让这门语言充满朝气。边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边亲手建造属于自己独特的全球社区,这样的感觉很不错吧?(经济日报记者 田原)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新版微信开屏上的小花花是……?
刚刚过去的这个夜晚,微信ios版发布了7.0版,更新后首次运行时,开屏画面变为了一朵花。
这是一朵秋英Cosmos bipinnatus,也叫大波斯菊。虽然名字里带着“波斯”,但其实是一种原产墨西哥高原的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这种花茎叶纤细、花朵艳丽,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有栽培。
秋英学名Cosmos bipinnatus,种加词很简单直接,意思是“二回羽状的”,形容这种植物的二回羽状复叶。而属名“Cosmos”则高大上很多。如果你细心的话,一定会发现它和现在英语中指代“宇宙”的cosmos一词拼写一模一样。难道说,微信选择秋英作为开机画面,是在暗中呼应上一版的地球卫星图像么?
这我们无从知晓,不过,实际上,这两个词都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κ σμο (Kosmos)”一词。Kosmos本意是指“秩序、有序排列”,据信最早是毕达哥拉斯用这个词来指代宇宙的,当然他想说的应该是“布满星座的苍穹”。虽然在英语里,早在十三世纪的时候就有用cosmos指代宇宙,但是这个用法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在1848年,那一年,亚历山大·冯·洪堡描述地球自然地理的著作《宇宙》(Kosmos)被翻译成了英语。
秋英属的得名早于“cosmos”指代宇宙在英语中的流行。这种原产墨西哥的植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像玉米等南美作物一样开始漂洋过海,向世界各地传播。当然秋英当时不过是野花而已,所以没有粮食作物那样受重视,直到十八世纪末,欧洲正式引种这种植物。
它的首次亮相是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植物园,该植物园的园长安东尼奥·何塞 卡瓦尼列斯(Antonio José Cavanilles)则完成了它的命名。那时候,林奈的双名命名法还不太流行,卡瓦尼列斯称得上西班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之所以用这个属名,大概是因为秋英的“花瓣”(确切的说是一轮舌状花)排列得在菊科中相对而言十分规则,取了“Kosmos”一词的本意。
虽然怕阴、怕冷、怕热,但是因为繁殖力强,因此还算是非常好养活的,在温带地区广有逸生现象。它的美貌则决定了它一定会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园艺花卉:一方面,它被大量地用在花坛、花径中,只要环境合适就会花繁叶茂,甚至形成大面积的“花海”;另一方面,它也被精心选育,培育出了一系列花瓣颜色变化、花瓣形状变化、乃至重瓣的观赏品种。
有的时候,秋英会被叫做“格桑花”——代表着青藏高原的“幸福之花”。但其实,除了像传说中的一样具有八片“花瓣”之外,秋英与青藏高原关系甚微——不仅不是原产于青藏高原,在引种之后,甚至都不能算是高原环境里的优势物种。我觉得,这样的附会,稍微有些太过牵强了。
现在,你是朋友圈最早知道微信新画面是什么植物的人了!就问谁有日历娘反应这么快吧~叉会腰。别忘了星标我哟。
对了,向物种日历后台回复“菊”,日历娘会随机给你一种好吃的菊花哟。
本文源自物种日历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2/16949475771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