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丽影暗影白皇后之谜怎么过(古墓丽影暗影白皇后之谜)

时间:2023-10-02 12:03:22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往事如风

南阳:“不见冢”又发现10余座大墓,王子朝奔楚之谜有望揭开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月30号,南阳市文研所在对“不见冢”墓区周边进行钻探时,又发现10余座大型古墓葬,或为“不见冢”陪葬群。这一发现,将为揭开“不见冢”的神秘面纱、破解“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之谜提供重要支撑。

春秋晚期发生的“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是先秦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转折性事件,从此以周王室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核心文化南迁下行,分散传播,直接或间接地促生了其后的诸子百家争鸣。

2017年6月1日,白振国署名文章《“不见冢”里“见”什么》在《南阳晚报》发表,自此关于“王子朝奔楚事件”的研究全面铺开。相关遗址的全面调查,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一项项研究成果的推出,一个个考古发现的面世,一篇篇对“王子朝携周典奔楚”这一千古之谜进行的探寻、揭秘、独家报道,最终引起中国史学界、考古界的重视与关注。

2018年5月,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等主办的“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古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上,初步确定王子朝奔楚地在今南阳市区北部,以鸭河工区皇路店镇为中心的区域内,“不见冢”东周大墓极有可能为王子朝墓。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目前来说在南阳地区地下保存着许多有关王子朝奔楚的历史遗迹。】

2019年3月,市文研所在“不见冢”大墓北部确定古代遗迹35处,其中墓葬30座,车马坑5座,为“不见冢”东周大墓的陪葬墓群。这些墓地布局规整、等级较高,是南阳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东周时期高级贵族墓地之一,虽然被盗严重,但清理出300余件铜器、陶器、玉石器,其中最引人的当属一对陶俑及依然锋利的青铜剑、箭镞、戈等具有战国时期典型特征的战争器物。

【南阳“不见冢”墓区发掘相关负责人 宋煜辉:出土的时间比较残破,后来经过修复人员把他们修复复原了以后,才是现在看到的情况。他们出土的时间,上面都有彩绘,这都能看到 这都是当时衣服的颜色,这是当时那种土漆,现在还可以保留下来,其他的现在就保留不下来了,他整个体现出来的,像他的服饰,包括他的形状都反映出来当时人们很多的风俗习惯。这两个陶俑是在我们南阳首次发现,在我们南阳其他地方,甚至我们河南省其他的地方,还没有发现这种形状的陶俑,这个是比较有价值的。】

2019年5月,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南阳历史地位考察研讨会”在南阳举行,会议纪要记述——“从该批墓葬及车马坑分布规律、墓葬型制及出土文物的综合研判,基本可以认定‘不见冢’墓区为王子朝及其陪葬墓区,期待今后发掘工作中有直接证据出土”。

【同期声 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 蔡运章:这里是王子朝奔楚以后的贵族墓地没有一点儿问题,依据是按照历史传说王子朝奔楚奔到了什么地方,奔到了西鄂这个地方,而鸭河工区这个地方就是鄂国这个势力范围,这是其一;其二现在根据考古发现,这个东北方向,有个五万平方米的地方,那应该是王子朝奔楚的居住遗址;其三这里南边发现的大墓,跟这几十座中小型墓葬,它有十几座甲字型墓葬,而甲字型墓葬规格比较高,这正是毛氏、尹氏、南宫氏跟他们地位比较符合,而墓葬中出土的器物正是战国早中期器物组合,而出土的青铜器物、青铜剑也是这个时期的。】

2019年8月,新华网刊登《河南南阳发掘东周贵族墓葬群“王子朝奔楚”千古之谜有望破解”》一文及相关视频,引起广泛关注;9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河南南阳:发现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群》,将民众视野再次拉回“不见冢”,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

时隔一年,“不见冢”的考古发掘工作又有重大发现,5月30日市文研所在对“不见冢”墓区南侧考古调查钻探时再次发现10余座大型古墓葬,这些古墓葬或为“不见冢”陪葬群。那么此次发现的10余座墓葬里会有什么样的惊世发现?“王子朝奔楚”之谜的真相或即将揭开,“不见冢”的“千古之谜”越来越近。

南阳广电融媒记者:李健、王宗豪

来源:新华号 南阳微视

毛主席与国礼的故事,亲手策划赠送斯大林的“瓷盘外交”,尼克松访华带来厚重礼单

文/孟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主席在国际交往中接收的礼品可谓五彩缤纷、寓意深刻,它们是新中国外交大事的历史物证。有的价值连城,有的礼小情深,是各国民俗风情、艺术风貌的生动体现,件件镌刻着新中国外交的过往历史和不凡成就。

50年代:与苏联和朝鲜等国交往密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一经向全世界宣布建交意向,10月3日苏联就率先做出积极回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表示即刻建交,且没过几天就派驻大使来新中国上任。不久,又诚邀前往出访。

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其实是要与苏联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12月21日,出席了苏共中央在莫斯科大剧院为斯大林70寿辰举行的盛大的庆祝仪式。在大会上的祝词引起了与会各国高级代表团的强烈反响。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到达莫斯科。经过几轮会谈双方达成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共识。2月14日,在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就是说的那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此次访问的实际成果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

◆在莫斯科举行庆祝斯大林70寿辰宴会上,和斯大林在一起。

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出访,欣喜地接收了一件塑料斯大林故居建筑模型礼品。这一礼品也因为斯大林这位国际主义领袖的身份而具有了特殊的纪念和象征意义。孰不知,那个时候塑料才刚刚发明问世不久,是一种格外珍稀、贵重的材质,以此制作成的礼品当然造价不菲,弥足珍贵。

当晚,中国以驻苏大使王稼祥名义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饭店举行盛大招待会。斯大林破例率苏共政治局委员们出席了这次宴会。参加宴会的中苏官员多达五百余人,把宴会厅挤得满满的。宴席的主菜是传统的中国火锅。摆在斯大林和面前的火锅是特制的。

这只火锅是中方从国内带来专门送给斯大林的生日礼物。宴会开始前,苏联方面的安全人员把它拿去,后来发现原来的紫铜火锅变成了银白色的。苏联方面说,怕铜有毒,特地镀了一层锡。斯大林对吃火锅显然不在行。进餐时,他把生冬笋片直接放进嘴里并连说“好吃,好吃!”夹了一片笋,放在火锅里涮了涮,然后放进嘴里,微笑着说“这样吃,味道会更好些。”斯大林照着的样子试了试,说:“果然不错,中国菜确实名不虚传!”

有关这次访问的礼品很有些特色。因为是祝寿活动,自然少不了“寿礼”。这些礼物作为国礼,可能在现代外交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去苏联前,按照的要求,有关方面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为了给斯大林选寿礼,12月1日,亲自起草给山东分局的电报,明确要求:“斯大林同志今年十二月廿一日七十大寿,中央决定送山东出产的大黄芽白菜、大萝卜、大葱、大梨子(即莱阳梨)作寿礼。”每样5000斤共2万斤,由中央派飞机到济南接运,并要求“注意选择最好的”。寿礼中的农产品,除上述苏联紧缺的蔬菜与水果(包括河北鸭梨、雪梨,北京的绿皮红心圆萝卜,江西小金橘等)外,还采购、调运了浙江的龙井茶、安徽的祁门红茶、江西的冬笋等。另外,还带了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湖南湘绣斯大林像,福建的漆器,杭州的丝绸纺织品和刺绣屏风,贵州茅台酒,上海名烟、牙雕以及紫铜火锅、12双象牙筷子等。

这次去莫斯科给斯大林祝寿,所带的礼物是以中国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赠送的。

新中国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中国政府能拿出来作国礼的不会有多么高级的,但这已经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十足的诚意。

这次出访,由于随行人员太少,没有专门礼宾工作人员。如果一定要说说这次访问的礼宾工作,不能不提到周总理,正是他在关注着这项工作。周总理把主席送出国、送回国,亲自打点礼品,亲自关照送给斯大林的寿礼以及送给苏联其他领导人的礼品。

外交波澜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圆满出访苏联归来不到一年,就又为抗美援朝战争绞尽脑汁筹划事宜了。面对当时“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咄咄逼人、大有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的狼子野心,主席远瞩,亲自策划了一出千古绝唱的“瓷盘外交”。

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艰苦卓绝的白炽化胶着状态之际,远在北京的主席时时关注、指挥着朝鲜战局。在国内开展轰轰烈烈的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同时,一出“瓷盘外交”的好戏在主席的导演下出台了……

1951年初夏,中央办公厅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指示江西省委烧制“水浒故事瓷盘”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斯大林,要求“高级、特制、美观”,能充分反映中国的“民族特色”。

江西省委旋即派员赶赴景德镇,决定以明、清两朝的皇家御窑、解放后更名为建国瓷厂的瓷器为主,邀请国内瓷业精英,共同策划、设计、烧制这套“水浒故事瓷盘”。根据水浒108将的故事,设计出108个故事连贯的瓷盘,为了更充分表达主席给斯大林赠送“水浒故事瓷盘”的深刻用意,中央办公厅决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诗盘和墉生书“替天行道”楷书跋尾盘,共110只为一套,每个盘子都写有“江西省委赠”。

建国瓷厂全体制作人员为中苏友好的热情所鼓舞,竭尽全力,精炼瓷泥和釉料,彩绘高手们精心设计画面,一丝不苟,终于烧制成功三套“水浒故事瓷盘”。出窑后精选一套派专人送往北京,主席十分满意,将其作为国家礼品瓷,并以江西省委的名义赠送给斯大林。

◆赠送给斯大林的“水浒故事瓷盘”,包括七律序诗盘和墉生书“替天行道”楷书跋尾盘共110只。

斯大林对这套精美绝伦的“水浒故事瓷盘”十分喜爱,更深谙毛主席希望他这个老大哥“替天行道”的弦外之音。

于是,斯大林和他领导的苏联对艰苦卓绝作战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大力的支持。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斯大林命令苏联空军和防空军高炮部队直接参战,有力地支持了志愿军入朝初期作战外,又专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培训空军并派出顾问团协助年轻的中国空军作战。根据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陈旧的实际情况,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40个陆军师的全部装备及大批运输车辆、军用物资等援助,还将威力巨大的、令“联合”闻风丧胆的“卡秋莎”火箭炮装备志愿军炮兵,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光荏苒,逝如流水。70多年过去了,但那千锤百炼而特制的、代表当时中国制瓷最高水平的110个“水浒故事瓷盘”在开国领袖导演的“瓷盘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斯大林逝世后,这套110个“水浒故事瓷盘”被当做中苏友好的象征被苏联国家博物馆(即今天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一个代表团访问了瓷都景德镇,在景德镇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看见了剩下的两套“水浒故事瓷盘”。出于对毛主席“瓷盘外交”策略的崇敬和对这套旷世罕见的极品瓷盘的喜爱,湖南一实业家出巨资买下了一套珍藏,至今已成为国内仅存的完整的一套。这套精美绝伦的旷世珍瓷,生动形象地记载了主席高超的外交艺术。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多时间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反抗侵略军的斗争中结下了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同年11月,金日成来访。在他带来的礼物中,有一只长方形嵌螺钿木胎漆盒格外引人注目。盒子的盖面中央用螺贝片镶拼着四个朝文大字“万寿无疆”。这是朝鲜平壤市全体市民专门送给主席60寿辰的生日礼物。这只漆盒是由平壤艺术家精心制作的。螺钿漆器工艺是中朝两国的传统手工艺,久负盛名。这件漆器呈长方形,底边略大,矮脚,盒面稍鼓,底漆为黑色,光亮润泽。图案为几何对称图形,四周用螺钿修饰出细致纤巧的蔓枝花纹,显示出朝鲜艺人高超的技艺,表达了朝鲜人民美好的祝愿。这件漆盒的器物语言自然也暗含有“两国好和,如胶似漆”之意。

◆1953年朝鲜平壤全体市民赠送给的漆盒以庆祝其60寿辰。

新中国外交可谓层层叠出。“金镶宝石首饰及孔雀石首饰盒”的漂亮国礼,是1954年9月刚刚上任的苏联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访华时赠送给中央主席的。赫鲁晓夫是应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庆典而来访的,这次访问是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中国。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友好,赫鲁晓夫特意挑选了这套礼品赠送给。其中孔雀石首饰盒长35.2厘米,宽20.5厘米,高17厘米,是用一整块孔雀石雕成的。这样大的整块孔雀石,颜色如此鲜艳,纹理如此细腻是非常罕见的。孔雀石不但是一种珍贵的宝石,而且在西方文化中有带来好运的寓意,是赠送给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的礼物。虽然,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便开始恶化,但通过这件礼品来看,当时两国还是非常亲密的。这件礼品是当时中苏关系友好的历史见证。

60年代:与亚非拉等众多国家广泛交往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矛盾激化,中苏关系最终彻底破裂,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此时的中国刚刚度过3年自然灾害,面对苏联撤走专家、断绝援助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压力,中国开始积极拓宽外交领域,致力于与取得政治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61年2月,缅甸联邦政府总理吴努赠一件长87厘米、高91.5厘米的凤首箜篌。凤首箜篌是缅甸古乐器的一种,远在千余年前就已传入我国,在敦煌千佛洞壁画中,绘有凤首一弦琴,一天女抱而坐弹,似此种乐器。近年来华访问演出的缅甸文艺团体,其乐器就有凤首箜篌,古乐相承,至今不断。这件箜篌,是在优质的木胎上,涂上金漆,在闪耀着金色宝光的舟形琴盘上,伸着一条孔雀细颈般的弯弯的琴首,优雅自然,上面像鼓满的风帆一样,张起14条琴弦,演奏者用指尖弹出梦乡一般的幽雅琴曲。该乐器造型优美,色彩华丽,工艺精湛,作为高贵的礼品,既展示了缅甸艺人的高超技艺,又意味着中缅友谊源远流长。

1965年10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时赠送给一个径长为58.37厘米的木雕蛇纹边镜子。该镜框用优质红木精制而成,内框涂以朱漆,外框雕以图案。图案共分为三组:最内一组为绳纹图案,中间一组是云纹形图案,最外侧则是蛇形纹。镜的左侧为两条蛇首相缠,右侧是云纹交汇。整个外框漆以亮金黄色,显得庄严华贵。该镜的造型和制作工艺具有典型的柬埔寨王家风格。与此同时还赠给一个高15.5厘米、径长4.1厘米的铜人形铃。该件工艺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正在跳舞的演员:他头戴高冠,身穿传统的王宫舞衣,一只脚掌着地,另一只脚高高抬起,正在做一个动作。下部分是一只桶形铜铃,铃口稍内收,深腹,底部内收,呈喇叭状,平底。整件工艺品显得美观,精致。

◆1965年10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赠送给的木雕蛇纹边镜子。

◆同时赠送的铜人形铃。

1965年,泰国中央委员会赠送给主席一套银烟具。这套烟具由烟盒和烟缸两件组成,烟盒高9.8厘米,径7.3厘米;烟缸高4.8厘米,径5.8厘米。以银为质地,外层为深蓝色烤漆。烟盒为泰国社会上常见的直筒型,筒壁上绘有龙舟图案。烟缸为圆口,扁腹,口上有三个搁烟槽,外侧壁上绘有龙舟图案,平底,底下有三只楔形腿支撑。整套烟缸质地精良,大方实用。

1966年,尼泊尔太子比兰德拉访华时赠给一件高61厘米、宽38厘米的金掐丝嵌料石佛龛。在尼泊尔,寺庙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尼泊尔王太子把这个佛龛送给毛主席,可以说是最具尼泊尔特色的礼物了。该佛龛为圆顶,遮檐外张;龛体部分为方形,龛内为木质,涂成朱红色;龛座为倒梯形,底边有棱,平底。佛龛通体采用掐丝工艺,以黄金制成凤尾状、双瓣状、心状等样式的图案,并用红、蓝两种料石制成正倒“品”形、圆形等样式的图案嵌入,上下、左右对称。整件工艺品做工精细,华贵无比,既是一种典型的佛事用具,也反应了尼泊尔传统文化的内涵。

70年代:随着与美、日关系突破性进展,外交领域愈发广阔

最值得一书的是中美外交活动,其中的国礼也是别有一番意义和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1972年2月2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周恩来在机场热情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立国家关系的总统尼克松。当天下午2时40分,主席在他的书房会见了尼克松总统。两只有力的大手握在了一起,握手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礼节性的握手时间。长期隔绝中美两国的坚冰在这一非同寻常的时刻开始融化。

一如国际交往的惯例,两国领导人首先互相赠送了礼品。当年,尼克松访华及《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而这些礼品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见证。

尼克松访华,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除了派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和派先遣组来华磋商访问事宜外,他对访问细节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给主席的珍贵礼物。尼克松为了挑选送给的礼品可谓煞费苦心。有人主张送飞机,有人主张送汽车……但经过多次精选,尼克松最终选定了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珍贵国礼。天鹅是很受美国人民喜爱的吉祥、淳朴的动物,传说它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好运。这件礼品是由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烧制的。该艺术中心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和鸟禽硬瓷烧制艺术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先生。这次的瓷天鹅是他晚年的最后杰作。遗憾的是,他未能见到瓷塑天鹅最后完成,就离开人世。以后,由其他艺术家花了两年时间才最后完成。这表达了美国人民希望与中国人民和平相处的美好心愿。当时一共制作了两件,一件存放在纽约国家博物馆,另一件选为赠送毛主席的礼品。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赠瓷塑天鹅。

在尼克松抵京当晚6点30分,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两国互赠礼品的仪式。双方礼品分别摆放在厅内两侧铺有绿台呢的两张长桌上,桌上放有精制国徽图案的中英文礼单。我方赠送的礼品有:白玉提毛扇梁油瓶一件,双面苏州刺绣大屏风一堂,玻璃纱手绣台布一套。美方礼品则是乘“空军一号”美国总统专机飞抵北京的瓷塑大天鹅。

为了迎接这件礼物,周恩来总理特意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了仪式,代表主席接受了这件礼品。这在外交礼仪中都没有先例。当时,周恩来总理首先代表毛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赠送礼品。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介绍礼品的产地和特色。然后,尼克松总统兴致勃勃地亲自向周总理详细介绍美方的国礼——瓷塑大天鹅的制作过程与制作人的生平,以及所含的深厚友情。礼品是由一对洁白的大天鹅带领三只小天鹅组成,它象征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天鹅爸爸展翅欲飞,天鹅妈妈正低头抚弄小天鹅,三只小天鹅则在父母身边快乐地嬉戏。天鹅羽毛根根分明,湖水泛着涟漪,水草翠绿欲滴,连草上趴着的瓢虫都栩栩如生。

尼克松对周总理说,这件瓷塑名为“和平之鸟”,天鹅是深受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喜爱的珍贵动物,它象征对和平、友善的祈望,盼望它给美中两国关系带来发展的好征兆。

当时,在场的中美人士抱以热烈的掌声。

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和中国政府致以深切谢意,并表示要好好保存,今后要对外展出。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外交部礼宾司安排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展出瓷塑大天鹅两周,而后应广大群众的热切要求,又延长了展出时间。后来,因考虑到长时间使用接待厅会对外事活动带来一些影响,以后有一段时间大天鹅被存放在故宫博物馆。瓷塑大天鹅现在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被视为镇馆之宝。

众所周知,特别喜欢抽烟。于是,尼克松总统选择了一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刻有美国之鹰的纯银烟盒作为礼物。赠送国礼关系到个人爱好的细微之处,这正体现了馈赠者的过人智慧和深厚情谊。

在这次会见中,尼克松总统还将他随机带来的《珊瑚盆景》作为国家礼品送给了主席。

这个精美的《珊瑚盆景》非常惹人注目、令人称奇。在一簇白色珊瑚中,若干绿色的海草随着海流轻轻摇动,海草上面,一条大鱼儿正在悠闲地游弋,5只可爱的小鱼互相追逐,欢快戏水,显示了海底生物的丰富多彩。整件作品较好地把握住了海底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塑造的生物栩栩如生,色彩也明暗有序,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这件礼品是50年前中美关系翻开新一页的历史见证。

◆尼克松送给的《珊瑚盆景》。

后来尼克松总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始了”,而这一切都可以从那栩栩如生的由大洋彼岸“游”来的“大嘴鱼”中得到具体体现。

这件酷似真正珊瑚的《珊瑚盆景》,其实是由硬瓷烧制的,出自于已故美国声望卓著的现代烧瓷艺术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之手,价值连城。

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来华访问,带给中国的礼品的确十分厚重。其别有意义的是所送礼物中有一张“礼品”清单,清单中详细列出了在台湾海峡北端平潭岛附近沉没的日本“阿波丸”号战舰上巨额资财的品名和数量,还有船只沉没的准确经纬度等重要信息资料。这艘战舰是在二战时被美军击沉的,舰上运载的是日本掠夺来的大量宝石、货币、工艺品、有色金属等。除以上礼物外,还收到了尼克松的其他几样礼品:水晶玻璃花瓶、尼克松本人的名片和高脚酒杯。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不久就上缴国库了。对尼克松送的高脚酒杯,尤为喜爱,一直留在身边。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文化和美德的集中表现和一直以来信守的礼节原则。作为回赠,当即洋洋洒洒地挥毫写下三个漂亮精美的条幅赠送给尼克松,内容分别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和“走马看花”。每张条幅只有四个字,而且每张条幅的内容意思毫不相干。既诙谐有趣、简洁明快,又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味,极具意境,耐人品味。

尽管尼克松在访华之前,已经做过精心准备,挑选阅读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诗词,对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但当他接到的这份特别的礼品时,左看右看,还是一头雾水,始终不明其意。后来,在武汉对一批军队干部说:尼克松没弄懂我写的意思。

对这三张条幅,世人曾有多种猜测诠释,试图解开赠送条幅之谜。一方面,曾写过《传》的美国人R·特里尔曾对这三幅深奥难懂的条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老叟坐凳”中坐在凳子上的老人是帝国主义,“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是人造卫星的象征,“走马观花”是指尼克松本人在中国的简短行程就像走马观花。从字面看,R·特里尔的解释好像挺有道理,但是否把看得太简单了点,给人的感觉是否浅显和单薄了呢?而另一方面,国内有人则分析认为,书赠尼克松条幅所隐喻的是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美领导人的会晤原本预定的是15分钟,可是,大概是相互赠送、鉴赏国礼的仪式为双方交往营造了轻松友好气氛的缘故,时隔20多年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时间竟然不知不觉中延续到了一个多小时。全世界爱好和平发展的人们从中欣喜地看到了中美关系大大改善的美好前景。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2/16949475521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