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之石任务怎么做(海潮之石)
学习强国,温故知新—2022.9.20
第1题
海军只能独立在海上作战,不能协同其他军种遂行海洋机动作战任务。判断是否正确( )
正确答案:错误
解析: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海军既能独立在海上作战,又能协同其他军种遂行海洋机动作战任务,是海上作战的主要力量。
第2题
《孙膑兵法.篡卒》指出,“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 )”。
正确答案:制
第3题
人体主要散热途径是( )
正确答案: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与对流和蒸发(出汗)
解析:呼吸、排尿和排粪都会散热,但所占比例很小。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与对流和蒸发(出汗)是主要散热途径。当环境温度较高或体内短期产热过多时(比如运动之后),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蒸发(出汗)就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第4题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
A.歉收
B.欠收
正确答案:歉收
歉收,收成不好。
第5题
鸽子在白天飞行时,主要借助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方向。在没有太阳的阴天或者晚上,则主要依靠( )来导航。
来源:《十万个为什么》
正确答案:地球磁场
第6题
红军和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深厚
军民鱼水情?
A.藏族
B.彝族
正确答案:藏族
歌剧《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表现出中国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金沙江畔藏族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第7题
以下不属于“天下之名巧”-﹣马钧发明的是( )
正确答案:锯子
马钧,三国时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
第8题
每当发生空难事故,为了查找事故的原因,调查人员总是会千方百计地寻找飞机上的“黑匣子”。它是一个( )的盒子,外形像一个迷你集装箱,其尺寸因飞机不同而有所不同。
A.绿色
B.橙红色
正确答案:橙红色
第9题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占用农用地,不得占用(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A.农村建设用地
B.永久基本农田
复活节岛石像的诡异谜团,囚禁一个文明的岛屿
1722年复活节,一支荷兰船队在南太平洋深处发现了一座孤岛,并且岛上升起的炊烟证明了这里有人类生存。
在这个象征复兴和希望的节日。
船长把这座岛命名为复活节岛,在昏暗的天色下,他们看见孤岛的主人沿着海岸线站成了一排。
不过随着船越靠越近,船员们发现刚刚和他们遥相对视的不是活人,而是诡异的巨大石像,这些不会动的巨大石像却将建造他们的文明困死在这里,最终走向灭亡。
观望三天后,船长雅可布·罗赫芬命令所有人上岸考察。
岛上比他想象中荒凉许多,脚下全是烧焦的灌木,放眼望去,除了十米左右的石像外,只有一些两三米高的果树。
这些果树会被砍下来做成独木舟,虽然漏水严重,却是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
任何一个探险家都能看出来,复活节岛的岛民根本不具备在太平洋中航行的工具和技术,也不可能在这孤岛之上立起巨型石像。
仿佛岛民和石像一起凭空出现在了这大洋的最深处。
石像和岛民的造型十分相近,都有着拉长到肩头的耳朵。
罗赫芬在航海日志里写道,这些巨大的人形雕像貌似代表着某种信仰,岛民会在石像前升起火焰,低头跪下,双手合十,交替举起和放下。
由于岛民把船员们围得水泄不通,应激的船员失手开枪打死了这个岛民。
出于谨慎,他们决定放弃考察,尽快撤出。
但在离开前发生了一件比流血事件更让罗赫芬感到不适的事情,目睹同伴被打死之后,仍有岛民把煮好的鸡肉端了上来,而此时他们脸上的表情竟带着一丝诡异的虔诚。
那么这些人是如何出现在复活节岛上的?
石像对他们又代表着什么?
研究结果显示,复活节岛的岛民是来自几千公里外的波利尼西亚人。
和罗赫芬看到的相反,他们曾经是最厉害的航海民族。
在欧洲人还只敢在白天沿着海岸线航行时,他们已经开始在南太平洋肆意穿行。
公元十三世纪,为了逃离战乱,他们的祖先乘着十几米长的双体独木舟一路向东,迁徙到了复活节岛。
当时这里是富饶的带森林,遍地都是高达三十米的棕榈树。
他们砍下棕榈树的树干,造船出海捕鱼为生,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家禽和农作物,温饱从来都不是问题。
几百年来,部落规模从几十人增加到了上万人。
上岛后不久,巨型石像就出现了。
根据口头流传下来的神话,石像是祖先的化身,掌管岛上一切生死轮回。
石像的位置标记着珍贵的淡水水源,放置石像平台背后的就是火葬场,埋葬着所有火化后的尸体。
为了向祖先祈求源源不断的食物和水,岛民们将修建石像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
由于岛上不同区域的人都需要祭拜。
即使石像大多产自最东边的采石场,最终放置的平台却像屏障一样布满了整条海岸线。
关于他们如何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跨越地形,将几十吨重的石像运送到这几百平方公里的四面八方,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推论。
但在神话里,石像完成之后会复活过来听从酋长的法力。
自己走向为他搭建好的平台。
神话里关于石像的内容只有这些,而后面的故事被探险家们用文字记录在了航海日志里。
自十八世纪罗赫芬离开后,复活节岛在地图上暴露了坐标,西方船队开始陆续造访复活节岛,为了把这些罕见的战利品运回自己的皇宫和博物馆,探险家们强迫岛民把石像运到船上。
这些外来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见证了复活节岛的神明如何行走。
1863年,大多数岛民被秘鲁绑走成为奴隶,同时肆虐的欧洲人还带来了肆虐的天花,病毒像死神一样四处收割。
几年后,迫于国际舆论,绑走的岛民被送回复活节岛,这时能活着回去的连二十个都不到。
回去后,他们再一次将天花带回家乡。
1877年,复活节岛人口总数为111,不到石像数量的八分之一。
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几近消亡。
那么,假如复活节岛的坐标没有被暴露,他们就能避免这样的结局吗?
考古学家戴蒙德提出了质疑,如果外来文明的打击是复活节岛消亡的唯一原因,又如何解释欧洲人发现复活节岛时,这里已经成为不毛之地的事实?
分析过岛上的沉积物之后,他给出了结论,即使永远不被发现,复活节岛的宿命也不会改写。
时间回到这支波利尼西亚人刚到复活节岛的时候,由于相信富足的生活都来自祖先的法力,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岛民们开始大肆的修建石像。
一开始石像都只有几米高,平均需要六名工匠花一整年的时间就能将其用石凿从凝灰岩上雕刻下来。
而时间越靠后,修建的石像就越大,最高的一尊石像达到了22米,重180吨,如此大小的石像的搬运已经不能靠十几个人用绳索拉着走,需要耗费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人力和木头才能完成。
在这场拜神运动中,所有的资源都来自石像,又都供奉给了石像。
他们不再造船出海,每一棵棕榈树被砍下都只是为了搬运石像。
现在看来,被砍倒的不只是大树,还有这座岛的命脉。
在石像修建期间,复活节岛遭遇了无法挽回的水土流失和随之而来的饥荒。
在岛民生活垃圾的遗迹中,早期还能发现鱼类和贝类的痕迹,后来海洋生物全部消失,连原本随处可见的鸟类也灭绝,到最后能吃的只剩下祖先带来的家禽,甚至偷渡上岸的老鼠。
为了抢夺生存资源,同族成为敌人。这些为逃离战争而生的人,最终却因战争而死。
在西方人踏上这片因开荒和打仗而烧焦的土地时,岛上原本的上万人口还剩不到三千。
故事到这里还剩下一个明显的问题,既然复活节岛已经不适合生存,作为最厉害的航海民族,为何不干脆离开这里呢?
答案是命运早在暗中斩断了所有的可能性。
复活节岛从来不只是人类的天堂,对于他们潜伏在黑暗中的邻居,这里也是没有天敌的乐园。
当岛上人口达到一万的时候,老鼠的数量早就上了百万。
也许岛民们曾停止战争和砍伐,在寒风中苦苦等待棕榈树发出新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春天永远也不会到来了。
岛上挖出的每一棵棕榈树坚果上都有着老鼠啃食的痕迹,最后一棕榈树还没来得及钻出泥土就已经灭绝。
至此,复活节岛的岛民永远失去了航海的材料和技术,如果还能出海的话,他们肯定能像祖先一样去寻觅一片新的天堂。
但花了几百年修起来的一千座石像,和暗影中的老鼠一起,将他们困死在了这座岛上。
最后,让我们切回最初的视角,用故事的开头来结束这个充满宿命感的故事。
1722年复活节,一支荷兰船队在南太平洋深处发现了一座孤岛。
在这个象征复兴和希望的节日,船长罗赫芬把这座岛命名为复活节岛。
电闪雷鸣中,渴望逃离战乱和饥荒的岛民看见了神话里的场景。
驶来的大船停靠在了祖先曾登陆的海滩上。
也许这个场景早就在他们的想象中出现过许多次。
于是,他们取出自己宝贵的食物,升起火焰,用跪拜石像的仪式,虔诚又无辜的期待着神迹的降临。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1/16949468811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