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吧精灵闪光皮卡丘(闪光皮卡丘)

时间:2023-09-29 09:19:51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及時行樂

神奇宝贝:比皮神更强的闪光皮卡丘出现!专属Z招式连皮神都不会

在解决了光辉大神的危机后,小智在阿罗拉地区的旅行也将继续着,这次他们来到了全是皮卡丘的皮卡丘山谷。在这里不仅拥有非常多奇特的皮卡丘,在这里连人也会被皮卡丘感染,经常说出带“皮卡”的话语。

不过在这里却遇到了一只比皮神更强的闪光皮卡丘?甚至还会皮神不会的Z招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皮卡丘山谷里,皮卡丘遇到了一只心仪的雌性皮卡丘,并且得到了认可。但在玩耍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只闪光的皮卡丘,这只皮卡丘留着个莫西干头,似乎在皮卡丘山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皮神刚幻想收获了这么多后宫,怎么能忍受这只情敌的出现。于是一见面就直接开打,先咬住对面尾巴就能够获得众多后宫的青睐。

虽然这只闪光皮卡丘拥有强大的伏特攻击,但经验丰富的皮神早已想好对策,直接一招电网就封锁住它的行动,并顺利赢下比赛。不过皮卡丘的庆祝也引来了谜拟Q的妒忌,然后“真主角”火箭队也登场捣乱。

开局谜拟Q就直接使用Z招式“亲密无间大乱揍”也包裹了全部皮卡丘想要一网打尽。(不过武藏就要保持Z招式的姿势了,这是非常辛苦的!)不过火箭队却大意没有包裹到这只闪光皮卡丘。

自己女神被抢走了怎么能忍,于是闪光皮卡丘就与主人一起使用了连皮卡丘都不会的Z招式“皮卡皮卡必杀击”并把火箭队揍飞。配合皮神的神技电网把所有皮卡丘救了下来。不过闪光皮卡丘与那只雌性皮卡丘也坠入了爱河,最后小智的皮卡丘还是在爱情上输给了情敌,非常可惜。皮神在英雄救美方面还是略输一筹啊!

不过话说回来,“皮卡皮卡必杀击”是以伏特攻击作为前置技能,而小智也早把这个招式遗忘了,要不然皮神就能使用三种Z招式了。后来小智也非常羡慕,不过也没办法了,谁叫你一早就忘记了呢~(收到定情信物的皮卡丘也是睡得非常安稳)

有趣的是这集出现了超过500句“皮卡”哦,细心的朋友可以记录一下的~下一集就是皇家蒙面人的故事了!我们尽情期待!

动画史上后果最严重的意外:皮卡丘的一次电击,让600多名观众进了医院、上万人出现症状?

这个故事的主角——虚拟宝可梦“3D龙”

动画片《精灵宝可梦》是很多读者的童年回忆。但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这部火遍全球的动画在播放仅半年时,险些因为一次事故而被迫拦腰斩断。因为一段只有5秒钟的片段,超过600名日本观众因为感到不适,当即被送往医院,其中一些儿童甚至一度陷入昏迷。此后的调查认为,出现轻微症状的观众,甚至超过1万人。这次动画史上影响范围最广的意外事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5秒视频,让685人进医院

1997年12月16日,这是一个星期二。上千万的日本中小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期待着《精灵宝可梦》的更新。1996年推出的《宝可梦》掌机游戏大火后,1997年,据此改编的《精灵宝可梦》动画版开始在东京电视台等多个电视台播放。当时,这部动画迅速风靡日本,成为该时段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根据东京、爱知县等地的统计数据,超过50%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都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皮卡丘和小智的出现。

这一天的剧情有些特殊,故事发生在电脑世界中,而这一集出现的全新角色——多边兽(多边兽为官方译名,《精灵宝可梦》爱好者更熟悉的民间译名为“3D龙”),也是一只虚拟的宝可梦。

剧情进行到大约20分钟时,杀毒程序发射的2枚病毒炸弹向电脑世界中的主角团队飞来。紧急时刻,皮卡丘使用电击将病毒炸弹引爆。为了体现爆炸时的闪光效果,动画制作者使用了红-蓝两种颜色迅速交替的方式,电视屏幕在5秒的时间内,以每秒12帧的频率闪烁。正是这短暂的5秒钟,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动图就不放啦。正是这样红-蓝的快速交替,产生了严重后果

当晚6时50分至7时30分之间,日本全国共有615人在收看了这集《精灵宝可梦》后,因为头晕、视力模糊、恶心,甚至是痉挛与昏迷等症状,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儿童。

这还没有结束。很快,这一事件登上了当天的晚间新闻,5秒的闪光画面通过新闻及重播的动画剧集,被更多观众看到,这又引起了第二轮的症状。次日,“《精灵宝可梦》引起学生昏迷”迅速成为日本全国的焦点新闻。尽管日本的电视台作出响应,决定禁播这一集动画,但仍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观看了这段画面。

最终,根据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被送往医院的患者共有685人,而出现轻微症状的患者更是接近1.2万人。当然,在被送往医院的患者中,多数在送医途中就得以自行恢复,不过还是有150人住院接受治疗,其中两人住院超过两周才康复。

尽管引发闪光的,是皮卡丘的电击导致的爆炸,但由于这一集动画特殊的剧情与角色,这一事件也被称作“3D龙事件”。事件发生后,东京电视台做出道歉,与其他电视台共同决定停止播放《精灵宝可梦》。而日本的研究人员也展开行动,试图查出事故原因。

光敏性癫痫

在1998年的《神经学年鉴》上,一支研究团队在对山口县儿童的调查中发现,12名没有癫痫历史的儿童,也出现了痉挛症状,其中11人为光敏性癫痫。所谓光敏性癫痫,是指一些人在强烈的闪光刺激下,视神经的刺激引发脑部的神经痉挛,并可能引发昏迷。因此,这项研究指出,颜色快速交替的闪光引发的癫痫,是近700人出现明显症状、被送往医院的原因。而这集动画导致光敏性癫痫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点五。

而童年的另一项研究在调查了出现轻微症状的儿童后更是认为,观看了这集动画的儿童中,超过6%都出现了症状。这一数据与儿童群体出现光敏性的比例(8.9%)相近。

九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片段引发严重后果的机制。在测试中,拥有高色差的红-蓝交替诱发的光响应程度,远超相同频率的单一色调(灰色-黑色)交替闪光,这一因素与闪光频率、持续时长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这次意外。此外,文章还注意到一个费解的现象:多数患者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红-蓝交替诱发的光响应程度,远超灰色-黑色交替闪光

无论如何,在一系列研究与调查之后,光敏性癫痫成为了“3D龙事件”的标准解释。事实上,快速闪光引起癫痫的案例并非首次出现。早在1948年,法国科学家就发现,快速闪烁的灯光可以诱发光敏性的症状。此后,随着电视以及游戏的普及,这一现象也开始受到重视。1993年,英国一则电视广告中快速移动的图形及强光,就导致了3位观众出现癫痫症状。第二年,英国的电视广告及节目规定,闪光频率不得超过每秒3次。

另有他因?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2001年,美国作家Benjamin Radford和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Robert Bartholomew在《南部医学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质疑光敏性癫痫并非众多儿童出现症状的唯一原因——对于大量第二波出现症状的人,引发症状的另有他因。他们的主要依据有两点。

首先是症状本身,患者的一些症状(如头疼、头晕、视力模糊)并非癫痫的典型症状,相反,癫痫的一些典型症状,例如流口水、咬舌头,没有出现在这些患者身上。那么,这些症状更符合什么疾病?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群体性癔症。

说到癔症,一些读者可能会首先想起《走近科学》的《谁在背我飞行》。癔症是由压力、暗示等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需要指出的是,癔症的生理症状是确实存在,而不是患者想象出来的。而当这样的精神因素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时,癔症还可以“传染”,形成群体性癔症。

回归到“3D龙事件”,作者认为,在16日傍晚的首播后,多名观众被送往医院的新闻迅速在日本传播。而在此之后观看这一片段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干扰,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癔症的典型症状。

Radford质疑光敏性癫痫的另一个原因是,声称出现症状的观众似乎太多了。此前一项对英国人群的研究指出,癫痫的发病率为1%,而这其中只有3%的人属于光敏性癫痫。因此Radford认为,在播出时出现症状的人属于光敏性癫痫合情合理,但此后报告轻微症状的儿童如果属于光敏性癫痫,那么这一疾病在日本儿童中的发病率将远超人们此前的认识——因而不合常理。

当然,Radford等人的论证也并非无懈可击,并且他们也没有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由于事发多年后,人们已经无法对当时患者的脑部活动进行细致的研究,因此“3D龙事件”的完整诱发机制至今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光敏性癫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起事件也造成了深远影响。

首先是对这部动画本身。经过了4个月的停播,1998年4月,《精灵宝可梦》重回电视银幕。而这一集的主角多边兽(3D龙)却在《精灵宝可梦》的动画版永远消失了。虽然不是罪魁祸首,闪光也不是它产生的,但为了避免观众联想到这一事件,后续的动画创作中,多边兽及其进化型就不再登场了。而中国引进的《精灵宝可梦》,也删去了这一集。

这一事件对于规范整个动画产业也有着深远影响。多国开始对于作品中可能的视觉刺激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例如闪光的颜色与变化频率。

而对于当初的600多名(或者说超过1万名)受害者,好在他们很快都得以恢复,也没有留下持续的症状。最后提一句,虽然这一集动画仍然能在网络上搜索到,但不建议大家出于猎奇去观看这几秒的片段——毕竟,还有很多集可爱的皮卡丘值得补档呢。

(撰文:柯石英)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0929/16949477541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