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狼仙峰寺拳法(大功德天)

时间:2023-03-26 10:21:11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未及挽留

大功德

这段七年前的对话影响了我一生,给我带来非常多的好处。

八九年前,我自己去创业,很想赚一点钱出人头地,让父母亲开心开心。于是我把所有的积蓄去拿出来,还借了点钱。租了一个地方,请了一堆人。

开始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业务。为了赚钱我每天熬夜,工作付出非常多,可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很快我的创业就失败了。从失败之后我一蹶不振,开始逃避生活。那时也正好在沉迷于修行。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痴迷其中,旁若无人。

每天不是打坐就是念经念咒,要么就是到寺庙里去拜佛,有时候一一拜就是几个小时。每天都如饥似渴的学习和翻看着吸收着各种各样的修行开示和知识。

慢慢的人已经变得傻了吧唧偏执顽固而不自知。那时我老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又不好明着刺激我也是拿我没办法。

7年前的一天。我去一个寺庙拜佛,拜完出来之后在寺庙的门口我发现有一位年轻的法师大概20多岁左右。他穿着一件非常破旧的僧衣,虽然干净,但看上去真的很旧很破,还打了补丁。

他就背着一个背囊,坐在寺庙墙边的地下。我那时看到僧人一定会过去顶礼。见到他我就过去跪下给他顶礼。

他慌忙起来给我也还礼。把我吓得马上扶着他,不让他行礼。

于是他请我坐下我们就攀谈起来。

他说他是从五台山后山的一个小寺庙里远道而来行脚过来的。因为在这边这个寺庙有一些特殊原因,没办法挂单,所以这几天他就一直睡在外面。

于是我就和他大谈我对佛法修行功德的见解。

他听了没有笑也没有说什么话,只是默默的摇头。

我觉得很奇怪,我就问他:法师,那你告诉我什么是功德?

他说:心无功德,可以算是大功德。

我说怎么理解?

他说:功德不可求。它在有与没有之间。

我说:一个人如果潜心修行,精进勇猛付出非常的多,难道真的一点功德都没有吗?

他说:你说有的时候他就没了,你说没有的时候他就有了。

我说:法师你说话玄乎其玄,有点绕弯子,你就直接告诉我,到底有还是没有啊?

他说:我说得很明白,没有绕弯子。功德就好像是肥皂泡。你远远看着他。看一眼就好了,看了一眼他挺美。你非要过去抱着它,一碰它它就破了。

你刚才说的那些努力精进,他的发心和努力的过程中,同时就具有功德生发的过程,可是你要站在你的角度去说那是功德,那就说不过去,那只能叫功夫。不能算是功德。

我说我不是很明白。

他说:我听你刚才对佛法和很多东西了解的挺全面,说起来头头是道。那你应该知道。佛家讲的空性。是怎么回事,就算你没有办法体证到这个空性,可是你在理论上似乎也知道这东西。

所以就算你只是在理论上知道,你也不必要执着于一件事物的绝对定义。

如果你把你的努力和付出变成了你的本能和习惯。你的心里是绝对不会有功德这两个字出现的。

你现在之所以对功德两个字做了绝对定义,是因为你还是在执着这个东西。你执着于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是一定有回报的,甚至乎你执着于因为这个回报而去付出努力。

我给你打个比方,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乞丐很可怜。那一刹那他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他掏了掏裤兜,发现自己只剩了5块钱。他没有多想拿出来给了那个乞丐,然后就走了,去干他的其他事,他也不记得这件事。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这一件事对于他当时来说是有功德的。因为他在这一次布施的过程中做到了发心纯粹、能所两亡。过而不沾。这样就聚齐了功德的因缘。

如果他在这个掏钱的过程中,心念非常的涌动,觉得自己很高尚。我自己给了这5块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能够帮自己积福积德,甚至能够得到好报。他这种想法是没有错,但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这个事情凑不齐功德的真正因缘。所以功德并不存在。

再打个比方你念经念咒。觉得自己练了10万遍,一定会有很多感应。果然感应你来了。你更加相信这是你努力精进得到的成果。这种想法可能一刹那还好,但你如果一直放在心里。

那就相当于你还在执着于过去的一个积累的相。你认为你积累了实际你积累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不要在过去未来当中沉沦,就是这个意思。你以为着相是着一个形象。他不但是着一个形象,他还着时间的相。

你因为着时间的相而产生的那种刻意的有求心抹都抹不掉。这就跟道法自然。是背道而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了几百万咒,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念了一辈子的阿弥陀佛,也到不了西天极乐世界。看齐了大藏经,也没有明白道理。

因为就是被这功德两个字给扯住了。真正的功德要说它有吧,它是无形无色无相的。他和正见正行的修行是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并且无法分离,无法摘取。无法收割的。

当你想拥有一些功德,那你那些功德只不过是你自己弄出来的有求之妄念,和真正的功德,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说:真正的功德如果说有在哪里呢?

他说其实真正的功德,你能够用心感受到。比如你做了一件好事,你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那种愉悦是一种感受。做完好事帮助了别人,你感觉到人很轻松很开阔的那种心理,这就是功德的感应。

比如你修行修到人没有什么执着的烦恼也少了。以前一出现某件事,你就烦恼半天。痛苦很久,现在可能你修到一定的境界了。不再执着于这些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这说明你的智慧已经具有了,这也是公德的体现。

你要知道一切都回归到心上面,就是真实不虚的。

这个心。可以叫心田,它是可以种植粮食。供养你的灵魂。他又可以叫心海,他是可以包容万象。他还叫做心王,因为他能够掌管一切。

所以你如果能够在修行和做人的过程当中,随时把这种有求心和功德心。抹的干干净净,也就是说它一出现你立刻把它空掉。最后他都不会再出现。你就永远不会被这种东西捆绑和拖后腿。

所以我听你刚才跟我讲你这两年的经历,你觉得你付出太多认真的创业,可是得到了回报却是不如人意。你现在又一心修行,又总觉得没有得到你所想要的境界。

你这种状态都是因为有求心太旺盛导致。因为你先入为主告诉自己拿50块钱必须要买到50块钱的米。可是当你拿50块钱只买到了10块钱的米,你就觉得自己亏了,你觉得这我们这生意做的不值得。这种心思叫做做生意的模式。和修行实在是相去甚远。

你知道我很小就在五台山出家了,

大概12岁我爸妈就把我送到庙里,因为他们太穷养不起我了。我在庙里长大20多岁,虽然我有着别人别的修行人所羡慕的环境。那就是能够在五台山这种地方安静清静的休息。可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磨练不了我的心,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出来行脚的原因。

我呆在那个山上面,每天没什么人来打扰我,也没有事情发生,没有遇到困难,我都不知道我的心力和定力有多大,我只有走出来去面对困难,去面对挫折去经受风雨,在这些一件一件事每一步里面去。观照我的心情。

而你在红尘当中,生活当中,是非常适合修的,因为也无时无刻都会遇到,各种诱惑遇到各种困难。这每一件事都属于修行的机遇。

当你的爱恨情仇来临时,当你想发财的欲望来临时,当你的男女情欲来临时。当你遇到讨厌的人讨厌的事的时候。这都是你最好的时机会。

而绝对不是你跑到庙里拜佛拜个两三个小时。拜得筋疲力尽,似乎是很专心专一,但你一出庙门就开始穿起贪嗔痴的那件大衣。

如果你的心能够做到始终定着,不被环境事情所影响......

在此,先对【功德】作一下解释。「功」是指功夫,「德」就是说你的收获、你所得到。

下面具体说一下功德的具体体现: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财布施,这只是布施不能成为功德,因为这里面没有功夫,没功夫就是不能断悭贪。虽修布施,布施的力量不足以断悭贪,功夫不到,不能成为功夫。

如果一个人,今天布施一块钱,明天就想得到一万块钱的回报,因为这个才去布施。他是听说了佛门所讲的「舍一得万报」,他才肯来布施,这是世间生意买卖。这种布施不但不能断悭贪,反而增长悭贪。他为什么来布施?他是为悭贪心来布施,而不是佛法的布施,佛法所讲的是断悭贪而布施,是发真心不求回报的布施。以悭贪心在佛门布施有没有收获?有收获,那不是功德,是福德,福报。

中国人常常讲“为子孙积阴德”,这个“阴德”,其实就是【功德】。因为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发的真慈悲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在里面。你做这件事,没有让别人知道,不求回报,不为名利。即使别人知道了,要回报你,你也婉言拒绝了回报。这是真善,不求回报,这就是【功德】。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可以给别人,我的福报很大,我不享,我可以送给你享,你能得到。功德不行,功德就是我的智慧、禅定、持戒,这些无法给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自己得,福德自己修可以给别人,别人修也可以给我们。

一切利益众生的善行、善意、善言,不能着相,有相布施是福德,无相布施是功德

简单地说:功德是戒定慧的显现,当我们灭除内心的愚痴,智慧现前,圆满戒定慧就是功德。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过世了,我为他念三百部《地藏经》,特别为他念的,不为他我就不念了,为他念的,这个功德他能够得。七分之六的功德自己得,七分之一功德他能得到。

再比如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到各个机关团体去担任义工,到医院里做义工,到寺庙里做义工,甚至到学校里担任爱心妈妈;到沙滩、山林、公园里、大街小巷去扫地、清理垃圾等等,这些都是做功德。

再比如说抄经书,读经,诵咒,这些也是在做功德。

有些人喜欢放生,这也是在做功德。有些人喜欢听佛歌,叫更多的人学佛。这也是做功德。

吃素和劝人不要杀生,或劝人吃素也是在做功德

有人说我没有钱、不懂做事,也不会说话,怎么做功德呢?

这都没关系,别人做好事时,我心里欢喜,开心,这就是最大的功德。

所有功德中,以心的祝福,功德最大,因为物质的布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边的,而心的祝福却是无形、无相、无量、无边的。

《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现在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事。

“功是善行,德是善心。简单来说,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把修养升华成一种力量(即智慧)去帮助别人,称之为功德。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功德是精神层面的,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无为而为的智慧。发心为他,不求图报,其果报是功德。

功德无量: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或有益于别人的事情。佛教语中指功劳恩德无法估量。

我个人看来,功德最主要的提现就是,不是刻意为之,同时又在利他的行事,不着与外在的表象,而是最终所利他的结果,同时功德又是一个动词,然而“功德无量”在漫长是时间演化中变成了我们大家称赞某某做了好事的一个形容词。

那么功德如何具体提现呢,个人觉的它提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精进修行时就在积累功德,当我们满心欢喜的帮助他人、布施、放生的时候就在积累功德,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在呼吸它。

个人愚见,如有不妥,希望大家指正。

修行之人当把“功德”两字彻底丢掉,不管你布施也好、放生也好、念佛诵经也好、拜佛烧香也好,没有任何功德。一定要说一个功德那这个功德就是明心见性、回归本性,让自己成佛。

所以就算你捐了恒河沙一样多的钱财,放生了恒河沙一样多的动物不会有任何功德。念佛诵经只是为了明心见性、领悟佛法真谛。你见性了就不必念佛也不必诵经了,继续念佛诵经就是住相入魔没有任何功德。拜佛烧香更不必要那也是住相。

有人会说你胡说,佛祖都说了法布施功德无量,你怎么说没有任何功德呢?事实上说法者无法可说,功德也非实有。你弘扬佛法、与人说法,即惠及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这就是佛祖说的功德无量。所以法布施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功德,但这个功德毕竟不是实有的,是体现在提高你自己修行上的。当你的修行到达一定的高度这个功德自然而然就不见了。哪有什么法?哪有什么功德?哪有什么佛?都是名曰:法、功德、佛。

这个问题在老麦面前来回晃了好几次,不回答不大好意思了,那就搬个小马扎,与老麦一起说说一些不科学的事情。首先来说,功指的是行为,也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德,指的是遵循自然生命法则的一种结果(自然生命法则既是:道),那么功德,连在一起的概念则是:有德之功,也就是说是遵循自然生命法则结果的一种行为,既是“功德”。其实,说白了,就是循道而为,发自真心,皆为功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此道理了。

你路过一片青青草地,看到几片垃圾遮地,想都没想就那么随手捡起,丢进垃圾箱,这就是功德;你走在路旁,看到一乞丐跪地,蓬头垢面,心生怜悯,放下一块钱,这就是功德;你看人落水,而自己恰有水性泼好,迅速跳水救人,这就是功德;你路遇歹徒行凶,不顾个人安危,愤然上前与之,这就是功德;当然,你考虑了一番,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于是拿起电话迅速打了110,这也是功德……

功德是发自于心,心无旁骛,无其他回报要求,顺其自然就那么做了,而不是有所回报的刻意为之。你路遇歹徒行凶,心想街机扬名立万,于是奋勇上前,这不是功德;你见有人落水,想着救人而起,报纸报道家属答谢,于是迅速跳水救人,这不是功德;你进庙烧香拜佛,祈求健康好运,功德箱里放下一叠钱,这不是功德——因为,有诸多所求于此,而不是循道而为,所以上述行为顶多算好人好事,而算不上功德一件。

你杀人越货,伤人众多,突一日大彻大悟,于是放下屠刀,再不行为,那就是大功德——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做了一辈子好人成不了佛,人家刀一扔就成佛?殊不知,你一世好人,可曾救赎过几多性命;他屠刀一放,或有千万条生灵得以存活,这难道不是大功德一件(当然,人间法律还是要制裁的哈,咱们这里只讨论功德一事)。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首发今日头条,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一)见得本性是功,平等慈悲是德,名功德。

(二)所行一切善为功,如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等种种布施。

如果内心清净,无分无别一事同人,内心无比的慈悲是德,是名为功德。

谢邀请。

什么是功德?六祖惠能有一回答,可资参考。六祖惠能的回答,代表了佛教对“功德”精神实质的理解和阐释。

唐代韶州刺使韦璩在听六祖惠能讲经说法时问道:“达摩大师在度化梁武帝时,梁武帝问达摩大师'我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大师说'实无功德'。达摩大师说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实无功德,对其中道理,弟子不甚明白,请大和尚开示”。六祖惠能沉思片刻,回答说:“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惠能又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体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又说:“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达摩)有过”。这就是佛教所讲的“功德”。(此说来源于六祖惠能大师《壇经》)。

我们通常讲的“功德”不同于佛教讲的“功德”。佛教讲的“功德”是“觅功德法身”,并依此修行(见上文)。我们通常讲的“功德”是维护他人、群体、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他人、群体、社会和国家来说是功,对自己来说是德。这种行为多了,就是“积功累德”。

那么,“功德”是怎么体现的呢?一般来说,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有社会地位和有权势的人,只要具有“爱国心”、“公共心”和“公益心”,且勇于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有“功德”的人。见义勇为、扶困济贫、捍卫社会整体利益和在国家危难时刻,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勇于挺身而出,就是“功德”的具体体现。历史上治水的李冰、儒家的代表孔子、修史的司马迁、开凿大运河但有争议的隋陽帝、维护国家统一和疆土完整的汉武帝、李世民以及康熙帝、霍去病、岳飞等等,就是有功于百世,累德于自身的著名人物。作为小人物(包括笔者在内),善于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功德”。先人后己,尊老爱幼,守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等,就是“积功累德”的体现,这样的人和事多了,社会必定会进入和谐壮态,人们就会体验到安全、美满和幸福。就说这些吧。仅供参考。(本文可以随便搬运、使用)

功德试表朋友指正悟!无相利他为国家人民!无利己心祝福别人等!恩德为己赞誉夸奖等!(题;功德恩德分清无相有相)

所谓“功德“大多是指宗教界劝世人向善的俗语,在《西游记》中“功德圆满”一词应用得比较多。其实,功德应该分为\"功“和“德”来分析,功就是一个人做的好事和善事,德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品行,主要区别于好人和坏人,如果一个人被世人咒骂为“缺德”,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品行不是那么的好。

如果一个人经常把功德挂在心头,那么就会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善心、善事、善举都是积累功德的一种表现,现在很多的社会义工,都是在身体力行的把积德行善来发扬光大,总之这是社会提倡的一种正能量,不仅宗教界提倡、在社会中也有很多潜心修行的人。

功德的作用,有因果之说,也就是做好人有好报、能福荫子孙,所以这也是很多的老年人乐此不疲地做好事,为自己、为家人、为子孙能积累更多的福报。虽然这因果之说有点虚无缥缈,但做了好事、善事,能让人心情愉悦,做了坏事就会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民间有许多人做了大好事之后,就会有人以“功德碑”的形式,著书立说来流传后世,受世人的崇拜和敬仰,与之相反的就是跪在岳飞目前的秦桧一家子,到现在都不曾站起身来。所以,做人要记得积德行善,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功德论,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都是已经证明了的。


二十四诸天

早在明代以前。佛教经典上有所谓的二十位护持佛法的关神,即“二十诸天”。二十诸天本是印度神话中有想护着的二十位天神的神名。后来,佛教将其借用过来,以为德教是法神。

这二十四诸天的名称分别是:大功德天、辩才天、大快天王、帝祥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埔长天王、西方广县天米北方多湖天王、日天、月天、金刚密造、大自在天、敢后大将、韦耿天、坚车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应利支天、水无、阎罗王。这些天神、即为“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有增加了4位天神,使诸天的队伍护大,成为“二十智诸杀”,这四位是:紧那罗王、紫微大帝、东岳大音、重桂。

今天,在山西省大同市西的华严寺。其大城宜段内供季的五方佛、金装彩绘,为明代作品。在五方房前方左右阴间安上,有一座端然肃立的明代彩塑二十诸天神像,他们各式身躯前倾15度,以表示对佛的无展幕敬;他们各各表情不同、任其神态,塑道非常精美。这是明童二十储无中之使饺

然再,明绘二干诸天最著名的。当是北京市西年的生海名禁买,这组给于大从左右两整上,以诸天为主结女联题的亮,高西泽飞彩舞,缤纷照人,该多人物、形神各择,有的威风凛凛,有的甲宵鲜明,有的雍荣华贵,有的赤膊刚健。再加上采取了“叠晕”的烘染画法,用了“描金”与石青、石黄和朱砂等重色,把环境渲染得云烟缥缈,天上人间,庄严肃穆。来来往往的游客屏息静观,纷纷叹为惊绝。

另外,供奉二十四诸天的寺庙很多,如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台山的金阁寺,云南昆明的国通宝塔。明人附加约4位天神后三位,虽是道教神明,但也显示了佛、道二教的会流。

在二十四诸天中,我们前面介绍了东方持国天王、雷方增长天王、首方广日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韦联天,下面具体介绍另外十九位诸天。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0326/1652486454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