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日本理念(欧陆风云4国家理念)

时间:2022-11-13 15:25:31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孤僻成性
欧陆风云4日本理念(欧陆风云4国家理念)

国家分为3部分——特殊单独国家理念(针对单独国家)、特殊群组理念(针对相同国家特色的国家群组)、通用理念(前两种都没有轮到的悲惨国家s)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国家理念已经和开发日志里不同了,看起来P社微调过,而有少数理念是开发日志中从未出现过的,也给诸位尝个鲜。

顺便吐槽一句,当年谁把威尼斯决议翻成三月政府的- -意大利语被当成英语翻了啊,这是闹笑话的。。。


特殊单独,共针对43组国家(具有鲜明国家继承关系的往往理念共享,如英格兰和大不列颠,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等,总共有76个国家,这些都归为一组,小标题会注明)

英格兰/大不列颠:
开局奖励——海军士气+0.25、贸易效率+5%

皇家海军——海军上限+25%、大型船只力量+10%
埃尔瑟姆条例——税收+15%
政府大臣——外交维持+2
航海法案——全球贸易收入+10%、+10%轻型战舰战力
权利法案——叛乱-1
军事委任改革——训练度+10%
伤病委员会——海军损耗-50%

达成全部理念时奖励——封锁效率+100%

瑞典(为了这些可恶的瑞典语)
开局奖励——步兵力量+15%、雇佣兵维持花费-25%

国王和议会——年度正统+1
瑞典钢铁军队——训练度+10%
芬兰骑兵——骑兵花费-10%
分配制度——人力恢复速度+33%
瑞典专制主义——稳定花费-10%
产品标签准入——生产效率+10%
瑞典1789年宪法附加款——全国人力+10%

达成全部理念时奖励——陆军将领冲击+1


莫斯科/俄罗斯(那些可恶的俄语转英语)
开局奖励——全国人力+25%

诉德部尼克法典——税收+10%
毛瑟枪部队——陆军上限+50%
沙皇禁苑——步兵花费-30%、人力恢复速度+10%
颁布领地军队法——生产效率+10%
西伯利亚要塞——殖民者+1、自动探索临近的地
官阶表——年度陆军传统+1
少年军事学院——科技花费-10%

达成全部理念时奖励——全国人力+100%


卡斯提尔/西班牙
开局奖励——陆军士气+0.25、传教士+1

收复失地运动——训练度+0.05、殖民者+1
宗教裁判所——宗教力量+2%、异端容忍-1、异教容忍-1
虔诚的天主教信仰——年度教廷影响+3
教宗子午线——允许对殖民地有宣称权
黄金船队——关税+10%、全国省份贸易力量+10%
无敌舰队——大型船只力量+10%
西班牙黄金年代——年度威望+1

达成全部理念时奖励——殖民地增长+25%


荷兰/尼德兰
开局奖励——船只建造时间-10%、海军上限+100%

阿姆斯特丹维瑟尔银行——年度通货膨胀-0.1
荷兰贸易精神——商人+1
围圩——生产效率+10%
印花税——税收+10%
接受人文主义——异端容忍+3
工兵部队——陆军将领围城+1
排射战术——步兵力量+10%

达成全部理念时奖励——全球贸易收入+15%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欧陆风云4专题

庆祝国庆,谈谈国徽、国旗的设计和设计者,让大家记住当年为国徽国旗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公民。

第一,关于国徽

(一)起初,并无满意作品

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刊登《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其中对国徽提出的具体设计要求是:“(甲)中国特征;(乙)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征集启事发表后,全国各界人士及海外华侨以高度的热情参与,然而,在收到的国内及海外华侨的图徽应征图案900余幅中,几乎没有符合要求的。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由于没有合适的国徽,没能在城楼上悬挂代表新中国的标志,这一件遗憾的事。因而,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时能挂上国徽,全国政协决定分别组成两个国徽设计小组,展开竞赛,一组是由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小组;另一组是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小组。

(二)清华、美院两个小组分别拿出设计初样

林徽因就与助手莫宗江合作草拟了一幅国徽图案,后吸取修改意见改进为新图案。林徽因认为:中国的国徽必须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征,不仅要表现革命的内容,还要体现出中华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避免像某些东欧国家一样成为苏联国徽的翻版。林徽因和莫宗江经与邓以蛰、王逊、高庄及梁思成等教授和设计大师研究讨论并修改后,于在1949年10月23日完成国徽图案的早期设计,并提交了 《拟制国徽图案说明》。

这个国徽图案是“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也可以说,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下部的齿轮,组织略成汉镜的样式,旁用嘉禾环抱,下面以红色组绶穿瑗为结 束。颜色采用金、玉、红三色。”

林微因他们的这个图案的最明显特点是注重中国艺术 传统,以最隆重的礼器“玉璧”作为国徽的基本图案,象征中华民族的团结、丰裕与和平。同时,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的新主题相融合,首次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融入国徽图案的设计中;并以国徽图案底部的金色齿轮、旁饰金色嘉禾分别体现工、农,以红绶穿瑗成结象征革命人民大团结,这就体现了特色。而林微因等的这一设计理念,即把国徽和国旗联系在一起的创意,以及齿轮、嘉禾、红绶和玉璧的造型,被后来正式颁布的国徽所采用。

以张仃、钟灵为首的中央美院小组也先期设计出5个与全国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后来又设计出一个方案,把中间的图案由原来标出中国国土的地球改为彩色的斜透视的。政协常委会对这几个方案都不满意,但对国徽图案中采用表示肯定。次日,全国政协国徽评选委员会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图案。

如此一来,两个小组的初期图案都各有特点,周恩来总理便指定以林徽因、张仃分别负责的两个国徽设计图案为基础,重新设计国徽图案。

(三)林徽因指出了“国徽”与“商标”的本质区别。

林微因既是设计小组的领导者,又是为作品提供主要理想理念的设计师,她很有远见地阐述了“国徽”和“商标”的区别。她认为,“国徽”代表国家,包含,不是“商标”,不是一幅色彩写真画或一幅风景画;“商标”要符合宣传商品的要求,要有 “商业气”。“国徽”要庄严稳重,又要富丽堂皇,要象征化、图案化、程式化;要具民族特色。图案要能够雕塑、做证章、做钢印和其他印章,便于印刷不走样。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可以说是为国徽的艺术特色定调。

此外,林徽因还主张:国徽应该放弃多色彩的图案结构,采用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传统喜爱的金、红两色,这是中国自古以来象征吉庆的颜色,用之于国徽的基本色,不仅富丽堂皇,而且醒目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定型的国徽图案诞生。

1950年6月17日,定型的国徽图案形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起草了署名为“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说明书》 ,明确阐述了设计创意:“图案内以国旗上的金色五星和为主要内容。五星象征中国的领导与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象征新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与在此宣告诞生的新中国。以革命的红色作为天空,象征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底下正中为一个完整的齿轮,两旁饰以稻麦,象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以通过齿轮中心的大红丝结象征全国人民空前巩固,团结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周围……在处理方法上,强调五星与在比例上的关系,是因为这样可以给人强烈的新中国的印象,收到全面含义的效果。为了同一原因,用纯金色浮雕的手法处理,省略了烦琐的细节与色彩,使象征化,而更适合于国徽的体裁。红色描金,是中国民族形式的表现手法,兼有华丽与庄严的效果,采用作为国徽的色彩,是为中国劳动人民所爱好,并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

定型的国徽图案

(五)国徽图案正式通过。

1950年6月20日,周恩来主持审议国徽设计方案的会议,参加评选的方案是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方案。经过一番讨论和比较,会议确定了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设计方案。第二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召集国徽设计小组成员,根据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把麦稻穗设计得更为挺拔,以显示昂扬奋进的精神,并亲自对麦稻穗细部进行处理改进。6月23日,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林徽因被特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在的提议下,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并设计的国徽图案。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命令公布国徽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终于诞生了。

第二,关于国旗

(一)对初选图案中的“加扛”,张治中表现反对

1949年6月,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而第六工作小组负责研究草拟国旗的方案,截至8月20日,共收到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复字第1号”图案最受关注,这一图案有三种样式,三种样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红色,而且,左上角有一颗大五角星,下边带杠;所不同的在于,下边的杠上,一种是带一条杠,即在旗面下边三分之一处加一条杠;一种是加两条杠;另一种是加三条杠。

设计含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领导的人民。三种样式的不同含义:加一条杠,代表黄河;加两条杠,代表黄河和长江;加三条杠,代表黄河、长江和珠江。

9月23日,政协委员分成11个组讨论国旗方案。委员们对加几条杠有不同意见,但对于国旗加杠基本都表示赞成,唯独张治中在发言中坚决反对。张治中先生的理由很充足:在这一片鲜红的国土上,无论是划一条横杠、两条横杠还是三条横杠,都会给人一种国土被割裂的不愉快感受,最好把横杠去掉,让祖国大地一片鲜红。

(二)“复字第32号”:应征设计图案中的冒尖作品

过了一阵子,第六工作小组又收到了一些设计图案,其中被称为“复字第32号”的设计引人注目:一个以五颗五角星组成的国旗设计图案。这个图案以红色为底色,上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即一颗大五角星周围有四颗小五角星,大五角星内有红色的镰刀锤头图案。

第六小组立即把这个“复字第32号”图案送给有关领导人审看。周恩来总理看后立即表示,这个图案好,但没有最后确定,主席看后,对五星红旗图案表示比较满意。

但是,有关专家和政协委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一设计图案用五星红旗是很好,但中间大五角星中的镰刀锤子让人感到明显模仿苏联国旗,这很不妥,于是,第六工作小组便将原稿中的镰锤标志删除,重新印制出图来。

(三)国旗的最终定稿

9月25日晚8时,、周恩来在丰泽园会议厅召开座谈会,会上,先向大家说明国旗“复字第1号”带一条杠的构图情况,但仍有少数人反对。主席认为要一致赞成才好,于是,他把“复字第32号”的五星红旗图案亮给大家看,并解释说这是一幅五星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领导下的大团结。大家看了,一致表示赞成,没有敢对的,都认为这个图案好。于是,将“五星红旗图案”作为新中国国旗唯一入选图案的意见就原则性地定下来了。

(四)设计者曾联松

曾联松于1917年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现瑞安市),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1949年,曾联松得知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他便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他的设计方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曾联松由此成为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当时,曾联松先生设计的国旗被采纳后,获得《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旧币,相当于500元新人民币)。

曾联松的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象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广场的上空,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他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2004年9月,他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有电影《共和国之旗》,所讲述的就是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故事。

专家组设计的。专家组共提供了三种国徽设计样式,共计7个方案:中央美院张仃和钟灵在征集阶段提供的国徽应征图案,与现今政协会徽类似,由五星、地球、齿轮和谷穗组成,有5种变体。

清华大学营建系林徽因、莫宗江于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其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并由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提供参考意见。由大孔玉璧和五星、齿轮、嘉禾、国名组成,颜色用金、玉、红三色,国名字体用金色汉八分书。整体图案组织成汉镜的样式,象征光明。红绶象征革命,红绶穿过小瑗的结象征“革命人民大团结”,其皱褶模仿南北朝造像。

中央美院张仃设计的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协助绘画。图案为城楼斜透视,外圈为与政协会徽类似的齿轮。

1950年6月10日,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这7个方案进行了讨论,决定采用城楼图案。

6月11日,国徽小组会议讨论了前一天政协对国徽采用图案的决定,梁思成在会上表达了反对意见,但有意见认为代表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故会议原则上通过图案。

6月15日,全委会第二次会议国徽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梁思成设计组可将其方案外圈与图案合并,张仃当日提供了其方案的正立面彩色修改稿。

6月17日,梁思成、林徽因带领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小组提交了第二稿设计方案,将金色五星、作为主体图案,选择红、黄两色为国徽的基本色彩。

选定

1950年6月20日,第一届全国政协国徽审查会议对两设计组提供的候选方案进行审议,多数代表赞同清华大学小组的设计,并决定以该方案为基础制成国徽[10]。清华大学设计组后将此方案放大,提交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审议。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报送的清华大学设计组国徽方案。

修正及公布

1950年,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第二次会议,宣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国徽图案通过后,由梁思成推荐,清华大学建筑系高庄规范并简化了国徽的几何设计图稿,于当年8月最终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务院会议室召开的关于国徽使用、国旗悬挂、国歌奏唱办法及审查国徽图案座谈会上,高庄的修正方案被最终采用。修正后的图案在绸带、稻粒和形状上有所变更。会后高庄和徐沛真对国徽进行定型,绘制了墨线图和剖面图上报中央政府。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将这一设计定为国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业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特公布之。

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向社会征求过国旗,征集上来许多符国旗,经过筛选,最终选择曾联松设计的带有工人和农命的镰刀和锤子的五星红旗,后来去掉镰刀和锤子形成现在的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一个大五角星,即代表着以中国领导,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政治政治体系,又代表着中国以汉族为主,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

所以起初国旗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结合中国的特征,国旗就具备了多种意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21113/1652486088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