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河之水(大千世界遗忘河之水)

时间:2022-06-11 14:46:17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倚势凌人

大千世界遗忘之水在哪?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游戏中的遗忘之水在哪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千世界遗忘河之水获得位置一览,快来看一下吧。

大千世界遗忘河之水获得位置一览

遗忘之水一共5种,分别是1-5型。

1型

在冒险者营地,卖奥利给的大叔那里,遗忘冒险者营地技能。

2型

在山林镇旅馆门口点法师那里,遗忘寒冰箭和火球术。

3型

在临海镇镇长家左上角魔法师处,遗忘魔法师出售的技能。

4型

在冒险者公会技能导师处,遗忘利姆鲁副本所有出产的技能。

5型

也在冒险者公会技能导师处,遗忘治疗波、愈合祷告。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古老的文明出现,它们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却神秘地衰落或者消失。

我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和古印度。实际上四大文明古国称谓并不代表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起源,而是文明在这些地区最早得以发展繁荣起来。

首先,当时居住在该大陆的居民文化素养和智力发展水平都很高,在建筑、航海方面有着相当高深的造诣。并且凭借着它自身的实力统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

这个国家内城市发达、交通便利,商业贸易繁荣,可以说人民安居乐业。虽然这个国家有各种肤色的人种,却没有贵贱贫富之分。它们的君主不仅是政治统治的王,也是宗教领袖,因此获得国民一致的爱戴和任何。

可是这样一个安宁祥和之地,却因为一次火山爆发几乎被毁灭殆尽,少数幸存下来的居民被迫生活在一个小岛上。

现在的复活节岛上屹立着一些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据说就是姆大陆文明留下的。此外还有南马特尔小岛上以以王陵所在的“神庙岛”为中心的建筑遗址、塔希提岛上一种类似美洲金字塔的建筑物,据说都是姆大陆的遗迹。

现代人之所以推测出姆大陆是世界文明的摇篮,是在研究遗址和一些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居说应该就是发源于红河,那里发掘出八九千年前的陶器和玉龙,

中国

人类文明蕴蕴藏在历史的长河里,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在古城堡绽放,在丝路上传递;在乡愁里显现,在传承中发展。文明与人随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拓展了生存空间。文明包罗万象\b,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生活的质量,而且也涉及人生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世界和平。

人类文明是46亿年前宇宙意识的唤醒和重启

人类的文明是起源于宇宙

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原始人类遗存有:元谋人、 蓝田人、北京猿人、河套人、山顶洞人、马坝人、丁村人、柳江人、大荔人等。经过约170万年漫漫长夜(能人阶段)的探索,才走到晚期智人(新人阶段)时期,是为史前史的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为传说中的蛇族双帝时代,蛇族双帝是指伏羲和女娲。华夏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后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上古女娲的事迹距离《山海经》实际探索记录的时期至少相去5000年之久,则“女娲补天”故事也完全是《山海经》“记忆传承”部分的内容了,就是我们所称的“传说”。《山海经》对于后代来讲只能是传说,而在《山海经》探索实践的当时(BC4000年[距今约6000年]至BC2100年[距今4100年]),像“女娲补天”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传说。即使在《山海经》探索实践的当时也长达约2000年之久,许多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时间一长自然又变成传说,像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这些传说都大约对应旧石器至新石器早期,已经发掘的遗存有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薛家岗遗址、辛店文化、马家滨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溪文化等。以上都是《山海经》内容“记忆传承”部分的历史范畴。这些成千上万年的传说经过不断的演绎,是为《山海经》的“神化”部分。

《山海经》的实际探索部分是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场景,是先民们切实的为生存而奋斗的“内部世界”,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记忆传承部分则是传说的、恍惚的一个个串起的历史故事,是先民们的“外部世界”,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虚拟,特别是人类有时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助,人们对这个虚拟的“外部世界”反而感到更加神秘莫测、更加敬畏有加,所以才有神明到处存在的潜在力量的牵动,才有无处不在的上古敬畏神明的祭祀活动(参见《山海探源(2)中》)。人类的“内部世界”永远是现在,而无数现在的“内部世界”都将会陆陆续续演变为将来的“外部世界”,所以神话来自于现实、现实源源不断地充实起神话。神话就是过去的现实,现实则是将来的神话。

人类远在上百万年、近在成千上万年的生存探索过程中,在文字还远没有产生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记忆传承”的?

为了能够完备叙述体系、更清晰明了地理解人类“记忆传承”的脉络,有必要开展一次前《山海经》的解析,弄清楚记忆是从何而来的?其实就是人类从何而来的?或者进一步说地球生命是从何而来的?

因为从宏观上来说,地球上庞大的的生命体系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地质年代来说,溯源而上,人类的前时代为哺乳动物时代、又前是爬行动物时代、又前是早期生物历史时期。

也就是说,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之后,在最早大约35亿年前出现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单分子物)、混合后形成较为复杂的混合物(聚合物)、直至最终形成首批原始细胞,人类的原始基因就潜藏其中了。

从已经探索到的地质科学角度来看,经过地球生命发展史的早期生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直到人类起源。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3300万-2400万年前,产生了猿。2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并繁荣起来,从树上栖息双足行走转变为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最终进化成人属。

也就是说,如果地球生命发展的轨迹确实如此的话,则东方华夏“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走过了大约35亿年的光辉历程。而实际上,地球生命远没有如此按部就班、如此苍白简单。

这相当于地球地质年代经过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之后,进入显生宙时代,太阳捕获地球、阳光开始照耀、生物界复活、古生代时代到来。

请注意,这里是地球地质科学界研究的结果,没错,说的是地球生物界“复活”——复合不是新生,是重生、是再生。人类从何而来?人类是从宇宙而来,人类最初来源于150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宇宙大爆炸。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有着复杂思维的高级动物,人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集成器——强大的记忆功能,造就人类社会的文化,这个“文化”在黑暗的茫茫宇宙中,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智慧之光!

这是我们这些地球已经是高级生命形态的人脑所无法揣度的宇宙万有。只有无上正等正觉的伟大佛陀能够洞悉“三千大千世界”,在无量无边的宇宙中,地球、甚至太阳系、甚至银河系都不过是“微尘”一粒而已(此处从略)。

所有的宇宙万有都在成、住、坏、空的规律中无限循环,地球已然如此。从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一个炽热的岩浆球在46亿年前逐渐冷却固化形成的“地球”,仅仅是这个“天体”新一轮成、住、坏、空的循环的重新开始而已;而在46亿年的漫漫长河中,地球上的生命并非如人类“科学”界所认知的进化论那样按部就班,而是也在经历着生、住、异、灭的循环往复。

在玛雅人的传说中,地球曾出现过四个文明期,对应着四个太阳纪,每个文明都会因在太阳纪末期遭受到巨大的灾难而毁灭,每个太阳纪都会持续4000-5000年。其中第一个太阳纪名为玛特拉克提利,其毁灭的方式是全球性的大洪水,这个太阳纪维持了4001年;第二纪名为伊恩科特尔,持续了4010年,毁灭于全球性飓风;第三纪名为奎雅维诺,持续了4081年,最后被“天降火雨”所灭;第四纪名为宗德里里克,持续了5026年,最终灭亡于不明原因的“火雨”。暂且抛开玛雅传说的文明存在和存续时间的确切性不论,各文明生、住、异、灭的循环规律是不变的、是可信的,至于各文明最终是毁于自然的风雨、还是强烈的地质活动、还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核战争等,都逃不出地、水、火、风的灾难范畴。目前的人类文明正处于第五个太阳纪,最终走向毁灭也是必然的,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各阶段文明的毁灭都是由贪婪的智力生命——人类,发展到智能阶段后欲壑难填的贪婪本性所造成的。

贪婪的潜意识(恶)引导着生命群体生、住、异、灭的轮回,贪意聚集的共意识(恶)牵引着共居之地(地球世界)成、住、坏、空的循环。现代地球人类文明(第五太阳纪)是宇宙大循环中一个很短暂的(相对而言)小片段。

有一个著名的论题,就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最初的思想——意识,也同时是从宇宙中来的,人来自于宇宙,而人的思想来自于“宇宙意识”。150亿年前奇妙的一个“奇点在所有空间爆发”——即宇宙大爆炸时,宇宙意识已经含藏其中,这就是——潜意识。

宇宙刚诞生的时候,意识就已经存在了,最初的宇宙只有一种意识——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是一种超意识,其意识是永恒的,即永远不灭,永远存在。宇宙的诞生可以视为超意识体的觉醒。宇宙诞生之前是原始的能质团,在能质团内部,精神力就已经存在,也就是说宇宙意识就已经存在了。宇宙意识试图探索“宇宙”自身、了解自我。宇宙意识对自身探索的渴望激发了原始宇宙能质团内部的精神力,能质团内部压力发生了变化,能质团爆发了,宇宙诞生了,随后便开始了造物运动。

而如地球人类这样有血有肉的智类生命都是“遥远”的宇宙后时代的产物。地球人认为宇宙是诞生在150亿年前,这只是这个维度下的宇宙诞生的时间,并不是说其他维态的宇宙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诞生的。实际的大宇宙诞生的时间更为久远,是在大约2万亿年前。宇宙诞生的时候,开始了造物运动……每一个文明纪都一样经过发生、发展、终结的历程。“发生”是唤醒、重生,“发展”是文明的再延续,“终结”是再次走向毁灭、意识重新进入潜伏、沉眠状态。无论是发生还是终结,潜意识都是相续不断的,这就是宇宙意识的“记忆传承”,与地球意识的“记忆传承”、人类意识的“记忆传承”、民族意识的“记忆传承”、个体(单个人)意识的“记忆传承”是一脉相承的。或者疑问:我怎么不记得我有“前世”啊?人有隔阴之谜,待到机缘升起时,每个潜意识都会发用,每个脑袋所掌握的“知识”能量并不是谁聪明、谁努力,而是潜意识发挥的作用。

这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

详见《山海探幽》系列1-8

建议你到历史博物馆去问历史专家,他会给你满意回答。

确切的说,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答案。因为这就涉及到一个四大文明古国的人种来源问题。到底是这几个区域的人类是独自产生的,还是相互之间有先后繁衍继承关系呢?可以说,只要这个问题没有终极答案的话,那你的这个问题就没有确定的答案。

就个人肤浅的看法,人类的文明的发源地应该是独立分散的,比如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印加文明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个人肤浅的认识,希望有所参考。

过去的古文明促使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未来的路仍在脚下在路上

中国地势复杂多样,即有广阔的平原,又有连绵的山脉,也有浩瀚的沙漠,当冰川来临时,更适合人类躲避自然灾害。

第四世纪冰川来临时,地球上只剩下了四五百个原始人,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山挡住了严寒,剩下不多的原始人生活在大山间的山洞里。

地球回暖后,人类开始向四周慢慢扩散,大洪水传说就是人类婴儿时期的共同记忆。

进入非洲大草原的原始人类,以游猎为生,善于奔跑,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变黑,因所处纬度不同肤色略有差异。

进入欧洲森林的原始人类,因缺泛阳光照射,皮肤变白,眼睛蓝灰,头发黄白,因打猎奔跑,四肢健美匀称。

生活在亚洲的原始人类,以农耕为业,因长期手工劳动,上肢强健,下肢略短而稍弯曲,生活习性始然。

总而言之,中国是人类的摇篮。

世界的文明发源地有证可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点,都在河流附近,如果非要确定一个的话,不如确定为水或河流最准确了。 四大文明古国是在汉语文化圈中流行的一个概念,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 但对由于古文明缺乏准确的文献纪录,其具体诞生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有指是古希腊而不是古巴比伦,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及亚术之说。而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按照当前的考古发现,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文明都比古代中国要久远很多,而古希腊的文明出现也稍早于古代中国。 学者认为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而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而后步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则较晚诞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较早的计算了圆周率,中国较早发现了勾股定理或其实际应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2021年12月25日,《收获》杂志公众号发布本年度收获文学榜入围作品名单。

如往年一样,《收获》杂志广泛邀请文学界、评论界、出版界各方专业人士推荐,历时两个多月遴选,从今年公开出版/发表的诸多文学作品中推选出了2021年(第六届)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和非虚构榜的入围作品共50部。

在入围名单中,人民文学出版社6本相关图书榜上有名,分别是3部长篇小说:东西《回响》、王小鹰《纪念碑》、范稳《太阳转身》,2部中篇小说:葛亮《瓦猫》、孙频《以鸟兽之名》,以及1部非虚构作品:李兰妮《野地灵光》


各个榜单具体入围作品如下:





接下来,2021收获文学榜将进入终评阶段,14位终评委将从上述50部作品中投票选出最终榜单:长篇小说榜作品5部,非虚构榜作品5部,中篇小说榜作品10部和短篇小说榜作品10部。


最终榜单计划于2022年1月10日发布,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此之前,让我们一同看看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六部入围作品的具体内容吧。






01


东西|《回响》|2021年6月



拆解“心理现实”和生活真相

将“情感推理”进行到底

那心灵的秘密地带,是大千世界的回响



【内容简介】


一桩凶杀案让女警察冉咚咚穷思竭虑,追查真相的她同时陷入了婚姻的迷局。小说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案件与情感的复杂缠绕中,揭开一个个人物的身份、人格、心理,直抵人性最真实幽深处……


情节汹涌,逻辑严密。心灵与现实交互回响,善恶爱憎都有呼应。


【名家推荐】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吴义勤:东西的长篇新作《回响》籍助案件侦破推理小说模式,通过对当代人隐秘而复杂心理的追溯和探寻,对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进行了深入透视和繁复立体的表现。小说提供了一个进入现实的独特路径和特别视角,艺术地对“现代性”社会中的“自我”和“生活”的隐秘真相进行了深刻追寻,挖掘和呈现了无限的可能性。


沈阳师范大学特频教授 孟繁华: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强大又具体的细节,复式交叉的结构方式以及精准的文学语言,使小说具有了极高的艺术品格。可以说,这是我近期读到的最具文学性的小说。东西以极端化的方式将人的情感和人性最深层的模糊样貌呈现出来,他找到了潜藏在人性情感最深处和最神秘的开关,这也是所有作家最关心和一直在寻找的关键事物。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有顺:哲学家齐泽克说过一句话,叫“真实眼泪的惊骇”,是说在日常感受力最敏感、丰盈的时刻,往往是最具神思的时刻,此时,当你凝神注视,很多曾经熟视无睹的事物就会翻转,变得陌生,而生命中最重大的问题由此就会浮现出来。东西的《回响》,就写出了这种“真实眼泪的惊骇”,写出了日常生活的深渊,也写出了心理世界的幽暗和裂变,同时,他还通过因自我认识的挺进而产生的醒悟与内疚,测量了人性的底线,并重铸了爱的信念。他对人性的分析、探求、认知,以及他对人性残存之希望的守护,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不仅独树一帜,而且也是走得最深、最远的几个作家之一。《回响》不仅是东西迄今为止最好的小说,也是这两年我读到的中国小说中最生动、绵密、厚实,也最具写作抱负的一部。


知名导演 冯小刚:长篇小说《回响》推理严密,心理分析到位,精准而陌生的比喻句此起彼伏。


知名演员、导演 陈建斌:东西的《回响》,不仅能看到一个精彩的破案故事,还能看到你自己的爱情。


【入选榜单】


2021年11月获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二十大好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评选的第二季度影响力图书

中国好书榜2021年6月榜单

中版好书榜2021年第5期榜单

《中华读书报》2021年7月好书榜

文学好书榜2021年6月榜单

文学报2021年7月好书榜

中国青年报中青阅读2021年6月推荐书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1年6月榜单

新浪好书推荐2021年6月榜单





02


王小鹰|《纪念碑》|2021年7月


无论历史或现实,

记录的都是大地上卑微的生灵


【内容简介】


《纪念碑》是王小鹰的第十部长篇小说。小说用细致的笔触、优雅的语言,以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某区区长史引霄积极工作为线索,展开了改革故事与革命往事相互交叠、两代人的命运相互交织的丰富情节,描绘出一批老新四军战士和他们的后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的鲜明形象,真实还原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改革开放的历史场景。


【名家推荐】


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 潘凯雄:一方面张扬理想主义之光芒,一方面冷峻观察与解剖社会现实之不足,这才是《纪念碑》的整体调性,也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项静:对一部长篇作品来说,艺术的、政治的、市井俚俗的视角彼此校正和推动,从新时期发轫,在时事的宏大讲述和现实故事的曲折演进中,也完成了对另一个时代的移情,召唤如兰斯馨的气息。《纪念碑》以装饰、写实、抒情、象征,创造和寻求一种可能的人生、时代、艺术的风度。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王雪瑛:《纪念碑》的文学场域浑厚而开阔,现实与历史纷繁芜杂,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而我读来感觉厚重之中有清秀,繁复之中有典雅,整部作品萦绕着清雅之气,小说语言透出书卷之气,诗句如兰草般摇曳在小说的文本中……咀嚼着小说语言,体验到扎实的写实中,有着革命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人文情怀,形成整部作品的审美倾向与美学意境。


【入选榜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二十大好书”




03


范稳|《太阳转身》|2021年11月


一个迟暮的铁血警察

一宗跨越千里的绑架悬案

一个古老山寨的现代之旅


《太阳转身》有声书二维码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一桩儿童失踪案为发端,讲述了一位退休老警察在责任感和正义心的驱使下,坚持追踪案件直至水落石出的曲折故事。热心、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找回失踪儿童的同时,也找回了久远的民俗文化和民族传统。太阳在这片土地上转身,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藏地三部曲”开始,走入生活的现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范稳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在脱贫攻坚题材创作中,他依然执着地行走。范稳将目光聚焦于当下的时代和生活,将哀婉动人且不乏昂扬斗志的脱贫攻坚史诗娓娓道来。


【名家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敬泽:范稳又回到了彩云之南的大地。他本是这片大地的书写者,爱大地的人也必是一个“云彩收集者”,大地之上的云与风与雨与阳光,那是大地的复杂表情,是大地把自己的戏剧和传奇放映到天上。他回到了他本来的宽阔的人类学视野,他把这个时代的事放回大地,他讲述的,不仅是此时此刻,他要让此时此刻的风光风雨风云获得古老史诗般的气象。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阎晶明:范稳是一位有抱负的小说家。他有一种固执的坚持,去驾驭宏大、深重的题材。悠远的历史,残酷的现实,还有打通历史和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命运。在今天,这样的创作抱负尤显宝贵。在弥漫着人间烟火气的土地上,看到英雄前行的身影,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 贺绍俊:范稳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不仅将许多现实热点放置在一个故事框架里,还让各种文化元素加入进来;他在太阳转身的地方以一个华丽的转身,以一名老警察的忠诚和生命,呵护了社会的温暖和人的尊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范稳对文学始终怀着他独特的追求和态度,看上去文气的他实则是一个文学的硬汉,或者说是一个文学勇士。他只啃硬骨头,只写难的文学,也就是说,他的写作要翻山越岭,甚至要披荆斩棘。他有一股劲,这股劲让他的生命与他的文学同在。

中国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胡平:范稳在采访上投入的精力和热情,不输给任何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而他在构思和想象中获得的升华,又使他明显超越普通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令人惊异的陌生感和现实感、又深切震撼人心的原因。


【入选榜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二十大好书”

中国好书榜11月榜单

中国100周年推荐书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11月优秀畅销书(文学类)排行榜



04


葛亮|《瓦猫》|2021年2月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一鳞一焰,皆自匠传。

【内容简介】


《瓦猫》中包含三段人生故事,一唱三叹,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传统匠种,空间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从江南、岭南再至⻄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格和气象。此次以三个不同的手艺人为故事之引,葛亮寻找的仍是人在时阖变迁之际,如何守护内心的秩序,尊严、执着与信仰。


【名家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葛亮有意识地在传承中国小说的传统、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艰难的时世,那种仁义的理念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现。

评论家 黄子平:葛亮创造了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文学叙事语言,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写市井风情错落有致,写时代风云开阖有度,成就了这位“当代华语小说界最可期待的作家”独树一帜的抒情美学。

评论家 吴玄:这是关于手艺人的故事,关于工匠精神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的命运与尊严的故事。同样,葛亮也以严格的工匠精神,完成了现代汉语与古典文学的有效衔接。一百年来,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关系时断时续,文脉不畅,葛亮以个人的能力,恢复了自鲁迅、张爱玲、阿城以来,汉语小说的传统和风度。


【入选榜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二十大好书”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三十强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年中榜

2021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

中版好书榜2021年第2期

中国好书榜2021年4月榜单

文学好书榜2021年3月榜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 3月十大虚构好书

文艺联合书单2021年3月榜单

新浪好书推荐榜2021年3月榜单

《中华读书报》2021年4月好书榜

百道好书榜2021年3月文学类图书榜单

好书品读2021年3月月度书榜



05


孙频|《以鸟兽之名》|2021年4月


一个迷雾缭绕的作品

当代版的《桃花源记》


【内容简介】


《以鸟兽之名》是孙频殊新的山林系列小说,叙述人“我”从现代都市返回山林护围的老家,沿着山的脊背,河的脉搏,一场又一场无踪的“寻找”和一次又一次惊心的相遇,不过证明,月是故乡明,极有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诗意想象。草木、鸟兽、山川、河流依旧,但人已经疏离和陌生,父母旧友,像是被笼着一层轻雾一般,似近还远。是谁走失了,“我”能寻到要找的那个人吗?

在主人公有点迷离的追寻途中,比人物更精彩的是人物穿行其间的山林,还有山中的鸟兽、荒芜的村庄、不言的器物和无措的乡邻。孙频花费不少篇幅耐心描写山林中的动物、植物、文物,以及它不同时节的生态视景,浩瀚如沧海桑田的演变,细小如一种微妙的气息。整个山林透着明艳、凶猛、寂静、神秘的气息,像一只巨型猛兽,温柔在人的耳畔呼吸。“我”寻访途中遇到的各色人等如同一块块拼板,他们的点滴叙述和不同际遇,拼凑起来的是时间带给这座山林的改变。商业经济的发展借由对人的改变,也让整个山林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渐渐改变。人来人往的脚步和声音,遗落在山林中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成了秘密。

孙频在《以鸟兽之名》的写作中,把时间、历史和记忆,通过文物、山林、故友等元素巧妙纳入了文本中,进而轻轻打开现代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内心,又将它轻轻地掩上。她试图通过人与物、人与时间、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梳理,为当下人内心的疑惧、惶惑、漂泊以及追寻,指引一条具有疗愈效果的庇护之路,从而安顿每一个需要成长的我们。


【名家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敬泽:孙频的小说如瓮,瓮中的人们兀自步步惊心,卓绝长征。北方的群山围困着孙频,她的心里却生长着潮湿的南方。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毕飞宇:咣地一下,孙频的小说亮堂了,宽了。


【入选榜单】

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5月榜单
华文好书2021年5月榜单
文学报好书榜6月榜单




06


李兰妮|《野地灵光》|2021年8月


记录的,是“院”内的悲喜歌哭。

映照的,是“院”外的世道人心。


【内容简介】


身患重度抑郁症十余年的作家李兰妮,终于下决心住进了精神病院。

本书记录了作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对于精神病院内部的微观察,描绘了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作者身处其中,痛并感受着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的忧欢苦乐,揭开的是笼罩其上的误读与偏见,还原具体鲜活的人的样貌。作者记录了精神病院内的“伤心人”;借以烛照的,则是整个社会人心。

源于自救与救人的强烈意愿,李兰妮抱病阅读、参考了中西方大量相关书籍,梳理出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原因,书中回顾了中国建立精神病院的百年历史,提示种种有关精神疾病治疗的曲折路径及发展理念。在这片文学很难触及的领域,本书以独特的表现力与强烈的人文关怀具备了超越文学的社会价值。

既是患者又是作家,走出精神病院的李兰妮说:身处孤独绝望的人啊,你要相信,野地里,一定会有一束爱的灵光为你而来,陪你走出无人旷野。

【名家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敬泽:在我记忆所及,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以非虚构的方式来处理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作品。

《人民文学》主编 施战军:这本书感染力非常之强,它是作者自己的一个多棱镜像,也是和社会众生的一种对话。

《文艺报》主编 梁鸿鹰:这部作品既是疗愈个人、安放自我的书,同时也是疗愈他人、抚慰社会、警醒社会的一本书,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普惠性。文学是李兰妮一生的事业,文学也是她疗救自我的一种方式。作家顽强的意志、执着的创作态度和献身精神,使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换取对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更多像她这样经受精神疾患的人分享治疗经验。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梁宇:文学艺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李兰妮主动深入精神病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入住北京和广州两个精神病院,接触大量精神疾病患者和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阅读大量中外精神病学史料,饱含真情实感写下这部长篇纪实作品。

【入选榜单】

深圳读书月2021“年度十大好书”

《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82本入围书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二十大好书”

《中华读书报》2021年10月好书榜

文学报2021年8月好书榜

中版好书榜2021年第5期榜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8月十大非虚构原创好书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20611/16524849342476.html